炮火撕裂晨雾的刹那,川军战士王昭君被气浪掀翻在弹坑里。刺鼻的硝烟中,他摸索着找回那顶带着补丁的军帽,耳中还回荡着出发前杨森将军的训话:“川军出川,不退一步!”此刻身边的战友们正猫着腰向前跃进,刺刀在火光中泛着冷芒。
当英军坦克碾过日军第一道战壕时,王昭君发现了异常。原本应该驻守的日军小队不见踪影,只有几具尸体横七竖八倒在地上,伤口整齐得像是被某种利器瞬间割开。他警惕地握紧手中的汉阳造,低声向排长报告:“老高,这里不对劲!”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笛声。王昭君和战友们面面相觑,战场上怎么会有笛声?循着声音望去,只见一个背着竹篓的老者正缓步走来,竹篓里装满了新鲜的茄子。老者身形佝偻,却步伐稳健,笛声便是从他腰间挂着的竹笛中传出。
“老乡!这里危险,快躲起来!”王昭君喊道。
老者停下脚步,笑眯眯地看着他们:“娃娃们,莫怕。老汉我给你们送茄子来了!”说着,他掀开竹篓上的布,露出一堆紫莹莹的茄子,“吃了茄子,有力气打鬼子!”
正当众人疑惑之际,老者突然身形一闪,手中竹笛化作一道寒光,直取藏在战壕暗处的日军狙击手。原来这看似普通的老者竟是一位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日军狙击手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倒在血泊中。
“诸位娃娃,老汉我姓林,年轻时在峨眉山学过些功夫。这淞沪一带,我熟!”林老收起竹笛,说道,“日军在这布了不少暗雷,我带你们绕过去。”
另一边,杨森与彭善在临时指挥部里紧盯着作战地图。前线传来消息,日军的抵抗比预想中更加顽强,尤其是在左翼,英军坦克部队遭遇了日军新型反坦克武器的阻击,前进受阻。
“杨将军,您看这情况……”彭善眉头紧锁。
杨森沉思片刻,说道:“彭师长,让我带一支小队迂回过去,从侧后方突袭日军的反坦克阵地。”
“可是您亲自去太危险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杨森目光坚定,“川军的字典里,没有‘怕’字!”
就在杨森准备出发时,王铁柱带着林老赶到了指挥部。林老将一份手绘的地图摊开在桌上,上面详细标注了日军暗雷的位置和兵力部署。“这是我这些日子摸清的情况,或许对你们有用。”
彭善和杨森惊喜万分,彭善握住林老的手:“林老,您这可帮了大忙了!”
林老摆摆手:“打鬼子是咱们共同的事。老汉我虽然老了,但还能出份力。”
根据林老提供的情报,杨森带领川军小队顺利绕过日军防线,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日军反坦克阵地后方。战斗打响后,川军将士们如猛虎下山,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王铁柱挥舞着大刀,一连砍倒了三个日军。
与此同时,英军坦克部队在得到支援后,重新发起进攻。战场上,枪炮声、喊杀声交织在一起。林老也没闲着,他穿梭在战场边缘,用竹笛点穴救人,凡是被他竹笛点中的日军,无不瘫倒在地。
战斗持续到黄昏,盟军终于成功突破日军防线。在打扫战场时,王铁柱发现林老正在给受伤的士兵分发茄子。“娃娃们,吃饱了,好好养伤。等伤好了,咱们接着打鬼子!”林老笑着说。
夜幕降临,临时营地中升起了炊烟。彭善、杨森等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煮茄子,讨论着下一步的作战计划。林老坐在一旁,悠然地吹着竹笛,笛声悠扬,为疲惫的战士们带来了一丝宁静与慰藉。
“林老,您就留下来和我们一起打鬼子吧!”彭善真诚地邀请道。
林老放下竹笛,目光坚定:“好!只要鬼子还在,老汉我就和你们并肩作战到底!”
就这样,林老加入了盟军的队伍,成为了大家的“茄子爷爷”。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不仅用自己的经验帮助部队避开危险,还将峨眉山的功夫教给了战士们,让大家在近身搏斗中更有胜算。
而日军方面,松井石根得知防线被突破后,暴跳如雷。“八嘎!给我查清楚,盟军是怎么突破的!”他发誓要夺回失去的阵地,一场更大的战斗,正在黑暗中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