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我的一亩三分地 > 第191章 小小矿工初体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长长的队伍,一步步迈入黑暗。

黑压压的坑洞口,宛如泽人巨兽,将一个个气势高昂的子弟兵,无情吞噬。

初进坑洞,逼厌厌的环境无形中每一个人身上都套上一层看不见的枷锁。

即便主通道相对宽广,能容纳两个人并排行走,但一步步走向黑暗,还是让大多数新兵蛋子心里升起点点恐畏。

坑道两侧隔不远便固定有一盏煤油灯,形成简易“光链”。

亮度最多不到十瓦,只能勉强能看清脚下的路,何雨弦适应了好大一会儿才适应过来。

相比他们身上简陋至极的装备,老孙头可是武装到牙齿。

正儿八经的矿工帽,带蓄电池头灯的那种。

身上还穿着一件藤制内衬搭配帆布外壳,脚下踩的是防水防泥的橡胶套靴子,安全性拉满。

不过可能是已经习惯在昏暗环境中作业,老孙头并没有把头灯打开,就这样摸黑走着。

每过一个岔路口,老孙头都会停下来指派一两个小队自行前往侧洞深处工作。

走了大概有百十米,终于轮到何雨弦他们小队。

“今天就先简单装一车煤渣适应适应,你们几个去这个口吧,动作小心一些,注意安全。”

相比主通道,岔路口坑洞里的通道环境可着实差了一些。

通道十分低矮,越往里走越低,到后边,别说低着头,整个人都得蹲着往前走。

“这连站都站不直,怎么能用上劲儿?”

“别发牢骚了,你俩不是一直嚷嚷着做大做强吗?来吧,展示。”

展示什么展示,矿锄都抡不起来。

让何雨弦这么一激,队伍里的俩小女生也是来了劲,硬是蹲在坑洞末端,横着用矿锄一点一点的敲打煤石层。

然后,前后不过十来公分的活动距离,根本用不上劲,敲了半天,就给煤石墙面造成一丢丢皮外伤,

忙乎大半天,累的呼呼直喘气,到头来,就蹭下两三挫的煤灰。

“行了,出来吧,换我来,就你这个挖法,挖到过年也挖不了一车煤。”

这次李秀兰再也没有一开始的那股冲劲,耷拉着脑袋从里面爬了出来。

借着煤油灯的点点灯光,何雨弦看着这位刚才还不可一世的“女强人”,想笑,但又憋了回去。

还是别刺激她了。

进去的时候多少还没看出点秀丽模样,现在整个一黑花猫。

煤灰附着在脸上,黑乎乎的一片,刚才干活的时候又出了不少汗,汗水加泥水这么一搅拌,活脱脱的小泥人一个。

其他人其实也没好到哪里去,隧道里灰尘太多了,一个个的早就都看不出原来模样。

进洞的时候,有不少同学想着先凑合半天,等晚上休息的时候把口罩洗一下,明天再戴。

然而,矿洞里灰尘实在太重,不戴口罩根本无法呼吸,所以……

保命的东西,就别管脏不脏了。

至于何雨弦,依旧我行我素。

以他如今的修为,短暂闭气不成问题,但也是从小世界里取出一块毛巾,象征性的绑在脸上。

接过李秀兰手里的鹤嘴锄,何雨弦猫着腰钻进了坑洞里。

到了最里面后,一屁股坐在地上。

挖煤从来都不是什么干净活,像刚才李秀兰那样蹲着挖,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来拉屎的呢。

何雨弦坐下后,身子后仰,整个后背全部抬到岩壁上。

这样可以给自己留出更大的活动空间。

虽然不能将鹤嘴锄抡圆,但有个小半米的活动空间,足够了。

咔……

煤层比想象中的要好凿,酥酥烂烂的,像跟刨豆渣一样。

锄子尖嘴轻松凿进煤层五六公分,随后锄柄上台,便是大块大块的不规则煤块夹杂着无数细小煤渣从岩壁上脱落下来。

哐哐哐又是几下便是一小堆的煤渣被开采下来。

何雨弦一边凿,一边用锄柄把推凿下来的煤渣往外推。

早已等候在坑口的几人见此,手忙脚乱的用短锹一铲一铲的往外挖,好给奋斗在第一线的何雨弦留出活动空间。

如此挖了有小半个方,何雨弦便停了下来,朝外边喊道:“给我递两根方子进来。”

进矿洞的时候,老孙头特意嘱咐了的,挖煤的同时,每隔不远必须用木方把坑洞顶起,切不可冒泡深挖。

一步一个脚印,慢工出细活。

小洞外堆在角落里的木头桩子,小腿粗,半米多长,就是用来干这个的。

由于隧道太矮,装煤车进不来,只能一旦一旦的挑到外边宽阔地段再装上“轱辘马”,也就是轨道矿车。

雨水跟李秀兰负责把煤渣装进柳条编制的箩筐里,赵德柱跟周海新负责挑着担子往外运。

何雨弦他们小队,因为有何雨弦把头,上手算是快的了,配合的挺默契的。采煤速度当是此行队伍中的佼佼者了。

一步先,步步先,在别的同学还在研究怎么挖煤时,他们已经开始转车了。

矿洞里的轨道装煤车数量有限,干活的人多,矿车都是大家轮着用。

自然的,谁先占上谁用。

轮不到的就继续挖煤,或者把挖出来煤渣先堆积在不碍事的地方。

总之,不能闲着,全凭自觉。

何雨弦也不是一直在坑里埋头凿煤,时不时的还得往外扒拉扒拉堆积在身边的原煤渣。

没办法,干力气活,女生天生处于劣势,很明显两个小女生淘煤的速度跟不上何雨弦的挖煤速度,

雨水两人从一开始的平锨铲,然后不知不觉中变成铲半铁锹,再到最后每次只能勉强铲个铁锹尖。

就这已经是咬着牙在干了,即便带着手套,从没干过这种活的两人,手掌虎口处早磨破了。

现在也是强撑着干,若不是心底憋着一股气,早尥蹶子了。

何雨弦在里面吭哧吭哧的挖,隔长不短的还得钻出去装几担子煤石。

两个“女汉子”要铲十多次才能装满的担子,何雨弦呼呼将铁锹装满。

高下一比,效率一个天一个地。

终于,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高强度作业,几人终于是装满了一车原煤。

“都坐下来缓口气,然后咱们一起把这车煤推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