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战甲男子咬紧牙关,努力不让泪水决堤。

他跪在瘸腿的父亲面前,重重磕了三个头。

“爹,孩儿去了!”他起身,转身欲走,却被父亲粗糙的大手一把抓住。

“兔崽子,磨磨蹭蹭干啥!上战场杀敌,保家卫国,大丈夫流血不流泪,哭哭啼啼像什么样子!”瘸腿男人故作严厉,浑浊的老眼中却噙满了泪水。

他用力甩开儿子的手,像驱赶讨厌的苍蝇般挥舞着拐杖,“快滚!别在这碍老子的眼!杀几个敌人回来,给老子长脸!”

战甲男子胸膛剧烈起伏,他强忍着哽咽,再次向父亲深深鞠躬,头也不回地奔向了城门。

他怕自己再回头,就再也走不了了。

城门口,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邺城并没有向百姓公开入侵者的身份,只说是北方蛮夷进犯。

在有心人的引导下,“蛮夷欺我大唐,杀我百姓,夺我土地”的呼声响彻云霄,激起了百姓们同仇敌忾之心。

许多青壮年甚至来不及与家人告别,便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守城队伍。

他们扛着锄头、菜刀,甚至木棍,眼中闪烁着视死如归的坚定光芒。

一个头发花白的铁匠,将手中的铁锤递给身旁的学徒,沉声道:“好好打铁,莫要丢了老子的脸!待老子赶走蛮夷,回来教你打造神兵利器!”说罢,他接过守城士兵递来的长矛,大步流星地走向城墙。

一个年轻的妇人,怀里抱着嗷嗷待哺的婴儿,眼睁睁地看着丈夫加入守城的队伍。

她没有哭泣,只是默默地解开衣襟,将乳头塞进婴儿的口中,目光坚定地望着丈夫远去的背影。

“娘子,等我回来!”丈夫的声音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清晰。

妇人用力点了点头,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低语道:“夫君,妾身和孩儿等你回家……”

远处,尘土飞扬,一支支逃难队伍正有序地进入邺城。

他们是来自青州关和长苏城的百姓,一路逃亡,早已疲惫不堪。

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然而,当他们看到邺城高耸的城墙和城门口严阵以待的士兵时,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我们安全了!我们终于安全了!”一个老妇人激动地喊道,泪水顺着满是皱纹的脸颊流淌下来。

一个年轻的男子搀扶着年迈的母亲,哽咽道:“娘,我们终于到邺城了,这里安全,我们不会再挨饿受冻了……”

城门口的士兵们,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将准备好的食物和水递给逃难的百姓。

“老人家,慢点吃,别噎着。”一个士兵关切地对一个老汉说道。

“孩子,谢谢你,谢谢你……”老汉颤抖着双手接过食物,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随着逃难队伍的不断涌入,邺城内的人越来越多。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气味:汗臭味、血腥味、食物的香味、泥土的腥味……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哭喊声、叫骂声、安慰声、鼓励声……构成了一幅末世景象。

突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城内的喧嚣。

众人纷纷转头望去,只见一群衣甲鲜明的将军,骑着高头大马,飞驰而来。

他们是来自北方各城的逃难将军,在突围后,带着残余的部队来到了邺城。

为首的一位将军,身穿黑色战甲,脸色铁青,眼神凌厉。

他勒住缰绳,翻身下马,大步走向城墙。

他身后的将军们也纷纷下马,紧随其后。

他们登上城墙,看到城墙上严阵以待的邺城本土将士……一位年轻的将军,身穿银色盔甲,手持长枪,目光如炬,正冷冷地注视着他们……

那群北方逃难而来的将军们,风尘仆仆,甲胄上还沾染着未干的血迹。

他们一路奔逃,心中的恐惧与绝望如同挥之不去的阴影。

然而,当他们登上邺城城墙,看到眼前景象时,心中的阴霾却被一扫而空。

城墙之上,邺城的本土将士们早已严阵以待。

他们身披精钢铠甲,手持寒光闪闪的兵刃,一个个如同铁塔般屹立,散发出令人心安的威势。

那年轻的银甲将军,更是气势逼人,手中长枪仿佛要刺破苍穹。

为首的黑甲将军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汗水的味道,却让他感到无比的振奋。

他大步上前,向那银甲将军抱拳行礼:“末将青州关守将赵毅,见过将军!”

银甲将军微微颔首,声若洪钟:“赵将军不必多礼。邺城守将李大能,已恭候诸位多时。”

赵毅身后,原本还带着几分颓丧的将军们,此刻也纷纷挺直了腰杆。

他们看到邺城将士的军容,听到李大能的名字,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李大能,那可是军中赫赫有名的猛将,有他在,邺城定能固若金汤!

- 调兵遣将之后短暂宁静,三小时后斥候报告突厥人来袭

李大能迅速接管了城防,他经验丰富,指挥若定。

逃难而来的将军们,也被他安排到了合适的位置。

城墙上,士兵们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搬运箭矢、石块,调试投石车……一切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准备。

短暂的宁静,如同暴风雨前的平静。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士兵们的心跳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三个时辰,如同三年般漫长。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寂静。

斥候飞奔而来,带来了令人窒息的消息:“报——!突厥大军,已至城外十里!”

- 邺城开始迎敌,投石车攻击、弓箭手射击,但突厥铁骑依然前进步伐不停

“呜——”

苍凉的号角声响彻天际,邺城,进入了战斗状态。

“放!”

随着李大能一声令下,城墙上的投石车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巨大的石块划破长空,带着尖锐的呼啸声,砸向突厥军队。

“轰!轰!轰!”

石块落地,激起漫天尘土。突厥士兵的惨叫声,在战场上此起彼伏。

“弓箭手,放箭!”

又是一声令下,城墙上的弓箭手万箭齐发。

密集的箭雨如同蝗虫过境,铺天盖地地射向突厥军队。

“嗖!嗖!嗖!”

箭矢破空的声音,令人心悸。

突厥士兵的惨叫声,与战马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死亡的交响乐。

然而,突厥铁骑的进攻并未因此停止。

他们如同潮水般涌来,一波接着一波,悍不畏死。

- 突厥即将展开白刃战,城墙上的士兵们握紧兵器严阵以待,面对数量众多的突厥士兵,胜利希望渺茫

突厥人顶着箭雨和石块,付出了巨大的伤亡,终于冲到了城墙下。

他们架起云梯,开始攀爬。

“杀!”

城墙上的士兵们怒吼着,将手中的滚木、擂石狠狠地砸向攀爬的突厥士兵。

“啊!”

惨叫声不绝于耳。

突厥士兵如同下饺子般从云梯上坠落,摔得血肉模糊。

然而,突厥士兵的数量实在太多了。

他们前赴后继,悍不畏死。

终于,有突厥士兵成功登上了城墙。

双方士兵短兵相接,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

刀剑碰撞的声音,骨骼碎裂的声音,惨叫声,怒吼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

鲜血染红了城墙,尸体堆积如山。

邺城士兵虽然英勇,但面对数量众多的突厥士兵,渐渐力不从心。

胜利的天平,开始向突厥一方倾斜。

每一个邺城士兵的脸上都写满了决绝,哪怕明知不敌,哪怕下一刻就会死去,他们也没有丝毫退缩。

手中的兵刃,是他们最后的尊严,也是他们守护家园的决心。

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夹杂着汗水和泥土的味道,令人作呕。

喊杀声、兵器碰撞声、惨叫声,汇成了一片死亡的乐章。

时间仿佛凝固,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般漫长。

邺城士兵的防线,在突厥人的疯狂进攻下,开始摇摇欲坠。

李大能望着底下,一脸凝重,“长苏城和青州关,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