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6章 (27)桃核承气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原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这里的“太阳病”在中医中通常指的是外感风寒之邪,病位在表,若治疗不当或病情发展,病邪可能内传。“热结膀胱”并非指膀胱本身有实质性的热邪积聚,而是形容邪气内传,影响到了膀胱经的气化功能,进而可能影响到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

“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这里的“如狂”是形容患者精神状态异常,烦躁不安,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精神神经症状。而“血自下”则可能是指由于热邪迫血妄行,导致出血症状,如鼻衄、便血等。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出血反而成为了邪气外泄的一种途径,因此“下者愈”,意味着出血后病情有所好转。

接下来的部分则是关于治疗策略的探讨:“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患者的外感症状尚未解除,那么就不能急于使用攻下的方法治疗内结的热邪。因为此时攻下可能会伤及正气,使外感之邪更容易内陷。只有当外感症状已经解除,而患者仅表现出少腹部(与膀胱经相关区域)拘急结硬的症状时,才可以使用攻下的方法,如桃核承气汤来治疗。

桃核承气汤是《伤寒论》中的一个经典方剂,主要由桃仁、大黄、桂枝、甘草、芒硝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泻热通便的功效,适用于治疗瘀血内停、热结下焦所致的少腹急结、疼痛拒按、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等症状。

桃核承气汤方

原文: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大黄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芒硝二两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是方剂中的君药。作为中药材的一种,其药性独特且应用广泛。以下是对桃仁药性的详细解析:

一、性味归经

桃仁性平,味苦、甘。它归心、肝、大肠经。这意味着桃仁的药效能够作用于这三个经络所关联的身体部位和脏腑,从而发挥相应的治疗作用。

二、主要功效

1. 活血化瘀:桃仁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它常被用于治疗因瘀血阻滞而引起的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等症状。

2. 润肠通便:桃仁富含油脂,具有润滑肠道的作用,能够缓解肠燥便秘。对于大便秘结的患者,桃仁可与其他润肠药物合用,以增强通便效果。

3. 止咳平喘:桃仁内含苦杏仁苷,这种成分具有止咳平喘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咳嗽、气喘等症状。

三、使用注意事项

1. 用量控制:桃仁虽然具有多种药用功效,但过量使用可能会产生副作用。一般建议每日用量不超过一定限度(如9克),以避免中毒或不良反应。

2. 特殊人群禁用:孕妇应避免使用桃仁,因为其活血作用可能会刺激子宫,导致流产。同时,脾虚便溏者也应慎用桃仁,以免加重腹泻症状。

3. 过敏反应:对桃仁或桃仁成分过敏的人群应避免使用,以防过敏反应发生。

四、药理作用

桃仁中的苦杏仁苷等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镇咳、祛痰、抗炎、抗菌等。这些作用为桃仁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大黄,四两,是方剂中的臣药。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的功效。在桃核承气汤中,大黄主要发挥泻下攻积的作用,帮助排出体内的瘀血和实热。同时,它还能协同桃仁增强活血化瘀的效果。

桂枝,二两(去皮),在方剂中起到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作用。桂枝能够温经散寒,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有助于瘀血的消散。同时,它还能调和营卫,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甘草,二两(炙),是方剂中的佐药。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在桃核承气汤中,甘草主要起到调和诸药、缓和药性的作用,防止其他药物过于峻猛而伤及正气。

芒硝,二两,是方剂中的使药。芒硝具有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的功效。在桃核承气汤中,芒硝主要发挥泻下通便的作用,帮助排出体内的瘀血和实热。同时,它还能润燥软坚,有助于瘀血的消散和排出。

综上所述,桃核承气汤通过桃仁、大黄、桂枝、甘草和芒硝等药物的协同作用,达到了活血化瘀、泻下攻积、清热泻火的功效。它适用于治疗下焦蓄血证所导致的少腹急结、疼痛拒按、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等症状。当然,在使用这个方剂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原文: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上五味”指的是方剂中的五种药材。在中医方剂中,药材的数量和种类都是经过精心配伍的,以达到特定的治疗效果。

“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描述了煎煮的过程。这里的水量(七升)和最终取得的药液量(二升半)都是关键参数。煎煮时,通常会将药材放入适量的水中,用武火(大火)煮沸后,再改用文火(小火)慢煎一段时间,直到药液浓缩到指定量。这个过程有助于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去滓”指的是将煎煮好的药液中的药渣过滤掉,只保留清澈的药液。

“内芒硝”是在药液过滤后加入的步骤。芒硝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具有泻下、软坚、清热的作用。在这里,它可能是作为方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增强方剂的治疗效果。加入芒硝后,需要“更上火微沸”,即再次加热使药液微沸,以确保芒硝完全溶解。

“下火”即停止加热,准备服用。

“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描述了服用的方法和时间。这里“先食”指的是在吃饭之前服用,“温服”则强调药液应该温热时服用,以避免刺激胃肠道。“五合”是药液的剂量单位,大约相当于现代的100毫升左右。“日三服”意味着一天需要服用三次。

最后,“当微利”是对服用后可能出现的效果的描述。在这里,“微利”指的是轻微的腹泻,这是方剂中某些药材(如芒硝)的作用结果,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湿热或瘀血等病理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