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墙高耸,朱红色的城门在冬日里显得格外肃穆。许延年官服上的银鱼袋随着步伐微微晃动,时不时侧目看她一眼。
宫门在身后缓缓关闭,发出沉重的闷响。陆昭阳跟在引路宦官身后,脚步轻盈却稳健。正月里的皇宫,檐角还挂着未化的残雪,许延年走在她身侧,紫色官服在雪色中格外醒目。他微微侧首,低声道:\"待会无论发生什么,都有我在。\"
\"陆先生不必紧张。\"领路的宦官尖着嗓子道,\"陛下最是宽厚。\"
陆昭阳轻轻点头,目光扫过宫道两侧持戟而立的金吾卫。那些铁甲在冬日里泛着寒光,与远处殿宇的金瓦形成鲜明对比。
陆昭阳手指无意识地抚过腰间软剑的位置——入宫前已将兵器交给许义,但那个习惯性的动作仍在。穿过三重宫门,太医院的朱漆廊柱已遥遥在望。转过一道影壁,眼前豁然开朗。太极宫前的广场上积雪已被清扫干净,露出青石地面。却仍残留着刺骨寒意。
刚踏上台阶,便传来一阵争执声。
许延年压低声音:\"太医署的人也在。\"
\"女子行医已是荒唐,更何况为陛下诊治!\"一个苍老的声音激动道,\"太医院百年声誉,岂容...\"
\"张院使慎言。\"另一个声音打断道,\"崔御史举荐之人,想必有过人之处。\"
几名着深绿色官服的太医正在廊下交谈,见他们走近,声音戛然而止。
众人正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他们。为首的白须老者冷哼一声:\"这就是崔御史举荐的女医?\"
陆昭阳面色不变,只微微颔首:\"晚辈陆昭阳,见过诸位太医。\"
\"听说你会用针?\"另一位太医眯着眼上下打量陆昭阳,语气里满是不屑,\"可知道《黄帝内经》有云:'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灵枢·九针十二原》亦言:'为刺之要,在于知调气'。\"陆昭阳声音清冷,\"晚辈不才,略通此道。\"
老太医被噎住,脸色顿时难看起来。“女子行医,终究不合规矩。”
一位年轻太医附和嗤笑:\"就是,民间野路子,乳臭未干,也敢来给圣上看诊?\"
许延年脚步一顿,眼神陡然转冷:\"周太医,陛下亲口宣召,您这是要抗旨?\"
周太医面色一僵,随即拂袖道:\"许少卿言重了。只是陛下龙体贵重,岂是随便什么江湖游医都能——\"
许延年察觉她的不悦,悄悄碰了碰她的手背。她深吸一口气,声音清冷如檐下冰凌:\"家师曾言,医道传承,唯才是举,再者《皇帝内经》有云“上工治未病,未分男女”医者以治病救人为先,何分男女?\"
\"好大的口气!真是伶牙俐齿。\"站在一旁的张院使冷笑,\"你可知陛下龙体关乎天下?若有闪失...\"
\"张院使。\"许延年打断他,声音不大却透着威严,\"是陛下亲口宣召陆先生,您这是要做陛下的主吗?\"
老院使脸色一变,悻悻退开。这时殿内走出个中年宦官:\"陆先生到了?陛下宣见。\"
陆昭阳整了整衣冠,随许延年迈上台阶。跨过门槛时,许延年的衣袖不经意擦过她的手背,温热一触即分,数十名宫女捧着香炉、拂尘等物静立殿外,见他们到来,纷纷低头行礼。
踏入内殿,暖香扑面而来。
甘露殿内暖香缭绕,龙涎香混着药味,内殿比想象中暖和,地龙烧得极热。李世民半倚在龙榻上,面色苍白中透着不正常的潮红,眼下青影明显,虽着明黄寝衣,却掩不住病容。榻边站着位年轻男子,约莫二十出头,眉眼间与皇帝有几分相似——想必是太子李治。几位嫔妃立在屏风旁,见陆昭阳进来,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陛下,许少卿和陆先生到了。\"宦官轻声禀报。
\"臣许延年,奉诏带陆先生前来为陛下诊视。\"许延年上前行礼。
陆昭阳站在许延年身旁垂首行礼。
李世民睁开眼,看了眼许延年,随即目光落在陆昭阳身上:\"都免礼。崔卿说你医术高明,且来看看朕这头痛之症。\"
\"陛下!\"张院使突然开口打断,\"老臣斗胆,陛下龙体贵重,岂能让来历不明的女子...\"
李世民不耐的皱了皱眉,摆摆手:“无妨,朕头痛的厉害,且让陆大夫试试。”
陆昭阳抬头,正对上皇帝审视的目光,面对皇帝的审视她丝毫不惧,\"容民女先诊脉。\"陆昭阳上前,在龙榻前跪坐。宫女搬来矮几,她将三指轻搭在皇帝腕间,闭目细察。
片刻后她睁眼观皇帝面色,眼下青黑,唇色暗紫,再请皇帝伸出舌头,舌苔厚腻,边缘有齿痕。
殿中静得能听见铜漏滴水声。许延年站在一旁,目光始终未离陆昭阳。他发现她诊脉时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随即恢复平静。
\"陛下肝阳上亢,兼有痰湿内阻。\"陆昭阳收回手,\"可是常感头晕目眩,并伴有耳鸣,且夜不能寐?\"
李世民略显惊讶:\"正是。\"
“可是后脑刺痛,如锥如刺?”
\"丝毫不差。\"李世民看向太医们,\"你们诊了半月,都不及陆大夫片刻。\"
张院使面色难看:\"陛下,女子把脉终究...\"
\"闭嘴。\"李世民厉声呵斥,随即又按住太阳穴,面露痛苦。太子李治急忙上前搀扶:\"父皇息怒!\"
\"容民女为陛下施针缓解。\"陆昭阳从药囊中取出一个锦缎小包,展开是九根长短不一的金针。她取出一根细如发丝的毫针,在烛火上快速掠过。
她手法极快,第一针落在百会穴,轻轻捻转;第二针取太阳穴,深浅恰到好处;第三针则刺入合谷,手法与寻常针灸大不相同。不过半盏茶时间,九针皆下,李世民紧锁的眉头竟渐渐舒展。
\"奇哉。\"皇帝长舒一口气,\"头痛减轻大半。\"
陆昭阳收针时,太子李治上前一步:\"陆先生这针法,似与太医院所授不同?\"
\"此乃扁鹊遗法。\"陆昭阳将金针一一擦拭收好,\"重在调气而非刺穴,故见效快而不伤根本。陛下需静养,不可劳心费神,\"
几位跟进来的太医面面相觑,为首的张院使脸色铁青:\"陛下,民间医术未经检验,恐有风险...\"
\"张卿。\"李世民淡淡道,\"你给朕治了半月,可有一次如这般见效?\"
张太医顿时汗如雨下,不敢再言。一位着绛色宫装的嫔妃开口:\"陆先生年纪轻轻,医术却如此了得,不知师承何处?\"
\"家师隐居山林,名讳不便透露。\"陆昭阳滴水不漏地回答。
许延年适时上前:\"陛下需要休息,陆先生也该告退了。\"
李世民却摆摆手:\"陆卿留下,朕还有话问。\"又对其他人道:\"你们都下去吧。\"
待众人退去,内殿只剩皇帝、太子与陆昭阳三人。李世民示意她靠近些:\"朕这病,你如实说。\"
陆昭阳沉默片刻:\"陛下操劳过度,五脏皆损。若静心调养,辅以药石,尚可...\"她顿了顿,\"但若继续宵衣旰食,恐...\"
\"朕明白了。\"李世民苦笑,\"与孙思邈说的一般无二。\"他剧烈咳嗽起来,帕子上赫然有血丝。太子慌忙上前,却被皇帝挥手制止。
\"陆卿可有良方?\"
陆昭阳从药囊取出一个青瓷瓶:\"此乃紫灵参丸,能固本培元。每日一粒,温水送服。\"又取出张药方,\"配合此方煎服,可化痰湿。\"
李世民接过,盯着她的眼睛:\"你可知欺君之罪?\"
殿内空气骤然凝固。陆昭阳不卑不亢:\"医者以诚为本。陛下脉象沉细无力,真元耗损已极。此药只能缓解,不能...\"她停下,没再说下去。
出乎意料,李世民竟笑了:\"好个直言不讳的丫头。\"他转向太子:\"治儿,记住这位陆先生,将来或有大用。\"
离开寝殿时,陆昭阳后背已微微汗湿。许延年在廊下等她,见她出来立刻迎上:\"如何?\"
陆昭阳轻轻摇头,许延年会意,不再多问。两人正要离开,却被太子李治叫住:\"陆先生留步。\"
李治快步走来,年轻的面庞上带着忧色:\"方才先生言犹未尽,父皇的病...\"
\"殿下。\"陆昭阳斟酌词句,\"陛下需要绝对静养。\"
李治眼中闪过一丝痛色,随即恢复平静:\"多谢先生直言。\"他从袖中取出一块玉佩,\"日后若有需要,可持此物入东宫寻我。\"
陆昭阳犹豫地看向许延年,见他几不可察地点头,才双手接过:\"谢殿下厚赐。\"
走出太极宫时,雪开始零星飘落。许延年的马车候在宫门外,许义见他们出来,连忙掀起车帘。直到马车驶离承天门,许延年才开口:\"现在可以说了。\"
陆昭阳望着窗外飞雪,声音极轻:\"陛下五脏俱衰,最多...不过一年。\"
许延年瞳孔微缩:\"确定?\"
\"脉象如屋漏,如雀啄。\"陆昭阳转回头,\"这是《难经》所言的真脏脉,医家称为'死脉'。\"
马车碾过积雪,发出咯吱声响。许延年沉默良久,忽然握住她的手:\"此事除我之外,不可再对第三人言。\"
陆昭阳指尖微凉:\"我明白。\"
许延年将她的手拢在掌心暖着,声音低沉:\"今日你在殿上的表现...很好。\"
这简单的称赞让陆昭阳心头一暖。她低头看着两人交握的手,许延年的指节修长有力,掌心有常年握笔留下的薄茧。
\"那位张太医看你的眼神,像是要生吞了你。\"许延年开口道。
陆昭阳轻笑:\"无妨,我习惯了。\"
马车转过街角,远处传来市井的喧闹声。许延年忽然想起问道:\"太子为何赠你玉佩?\"
\"许是...\"陆昭阳斟酌道,\"为将来打算。\"
许延年眉头微蹙,却也没再多问。马车驶入安仁坊时,雪已停了,夕阳从云层中透出,将积雪染成金色。
杜安早在院门前等候,见马车回来,连忙迎上:\"先生,宫里没为难您吧?\"
陆昭阳摇头,许延年却道:\"备些热水,陆先生要沐浴更衣。\"皇宫里的熏香气息仿佛还萦绕在衣袍间,令人不适。
浴后,陆昭阳换了身月白常服,发梢还带着水汽。许延年已在书房等候,桌上摆着热腾腾的饭菜。
\"你一天没好好吃东西了。\"他盛了碗鸡汤推到她面前。
陆昭阳小口啜饮,热气氤氲中抬眼看许延年:\"今日多谢你。\"
\"谢我什么?\"
\"陪我入宫。\"她放下碗,\"还有...一直相信我。\"
许延年目光柔和下来:\"吃饭。\"
简单两个字,却让陆昭阳心头泛起涟漪。她安静地进食,偶尔与许延年交流几句医术上的见解。饭后,许延年破例没有立刻回府,而是陪她在院中散步。
正月的月亮半悬在天际,清冷如霜。陆昭阳开口道:\"陛下给我的感觉...像棵内里已经蛀空的老树,外表还撑着繁华。\"
许延年驻足:\"这话在我面前说说便罢。\"
\"我知道。\"陆昭阳望着远处宫墙的轮廓,\"只是...有些惋惜。贞观之治,本该更长久些。\"
许延年没有接话,只是轻轻揽住她的肩。夜风拂过,带来远处梅花暗香。在这静谧的一刻,宫墙内的纷扰仿佛都已远去,只剩彼此相依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