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 > 第120章 犯我大周者,虽远必诛【明天上午更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0章 犯我大周者,虽远必诛【明天上午更新】

“让张衡在宝船上加装火炮。”

朱五六忽然打断。

“朕要让番邦知道,大周的商船,也是战船。”

朱五六摸着案头的地球仪,指尖停在一片空白海域 —— 那里,应该画上周朝的龙旗。

当第一缕春风吹过泉州港,三十六艘宝船鸣笛起锚。

郑和站在 \"镇海王\" 号甲板上,看着船尾浪花中浮沉的残明旗帜,忽然想起朱五六在迁都大典上说的话。

“我大周的疆土,不该只有九州四海,更该有星辰大海。”

船头的青铜海兽首忽然喷出白雾,那是沈括改良的蒸汽机关在试运行。

远处,一群海豚跃出水面,仿佛在为这支前所未有的舰队护航。

郑和展开手中的海图,用朱砂笔在 \"爪哇\" 旁画了颗五角星 —— 这是大周远洋的第一个坐标。

而他知道,在更遥远的西方,还有无数未知的大陆等待着龙旗的降临。

暮色中,顺天府的角楼传来悠长的号角。

这声号角,不仅是为远航的舰队送行,更是向整个世界宣告。

那个曾经困守大陆的王朝已经死去,而今的大周,正以龙的姿态,叩击着海洋的大门。

当宝船的风帆消失在海天相接处,一个属于海权的时代,悄然拉开了序幕。

泉州外海的夜色如墨,十二艘宝船悄然列成雁翎阵。

郑和站在 “镇海王” 号甲板上,手中牵星板映着南十字星的微光,耳后忽有海风吹来咸涩气息 —— 这是他七次下西洋时烂熟于心的征兆。

风暴将至,而猎物也该入网了。

“报!左前方三里处有船影,挂荷旗!”

了望手的呼喊惊破夜寂。

残明余孽惯于勾结番商,荷人近年在爪哇岛屡犯我朝商船,正该借此机会一网打尽。

“传令各船,熄灭桅灯,按沈大人改良的水罗盘方位迂回。”

郑和声音低沉如礁石间的暗流。

“待雷雨起时,神火飞鸦分三波齐射。”

话音未落,天际已滚过闷雷,沈括特制的气象铜人在船头骤然发出蜂鸣,八根铜针齐齐指向东南 —— 这是比观云识天更精准的预警。

暴雨倾盆而下的刹那,二十艘敌船突然从两翼包抄,船首炮口闪起火光。

郑和却冷笑一声,眼见敌船炮弹落入两船之间的空隙,竟未伤及分毫 —— 水密隔舱的改良不仅增强了船体,更让宝船在机动性上胜过旧式福船三成。

“开炮!”

随着令旗挥下,船舷暗格中伸出三十六具青铜炮管,发射的却非实心弹,而是裹着磷粉的火油罐。

第一波神火飞鸦同时升空,竹筒划破雨幕的尖啸如催命符。

三个月前沈括在胶州湾试射的不过是雏形,此刻经过张衡改良的机关,能让火箭在暴雨中燃烧半柱香时间。

当先的荷旗舰 “海妖号” 主帆轰然起火,甲板上的番鬼们抱着燃烧的躯体跳入海中,却不知水下早有张衡设计的锯齿暗网,专断敌船锚索。

“大人,残明余孽的‘破浪号’在向西南逃窜!”

副将递来单筒望远镜,镜中白帆上的残明莲花纹已被火光照得通红。

郑和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忽然瞥见罗盘天池中的浮针轻轻颤动 —— 那是沈括特意加装的 “磁偏角修正仪”,说明前方有暗礁群。

“通知‘伏波’‘定远’两船抄近路,用震天雷炸碎暗礁。” 他指尖划过海图上的珊瑚礁区,那里正是当年郑和船队曾留下标记的 “龙牙门”。

震天雷的巨响撕开海面,礁石迸裂的火光中,“破浪号” 果然被逼入浅滩。

郑和看着敌船桅杆上降下的莲花旗,忽然想起七年前在应天城下,朱标将军的火铳队击溃残明水师时,也是这般狼狈。

亲卫押着俘虏过来,为首的老水手突然啐血笑骂。

“郑和!你背叛大明龙脉,终要葬身鱼腹 ——”

话未说完,便被郑和腰间的牵星板击碎门牙。

“龙脉?”

郑和望着逐渐平息的海面,月光在破碎的莲花旗上流淌。

“天下百姓能吃饱饭的地方,才是真正的龙脉。”

此战过后,泉州港的夜市愈发喧嚣。

波斯商人带来的琉璃灯映着占城舞女的纱丽,大食匠人在码头上搭建起第一座风力磨坊,专门研磨来自江南的蔗糖。

沈括带着几个弟子穿梭其间,用《梦溪笔谈》中的 “隙积术” 计算着商队的货物损耗,袖口的浑天仪纹章沾满糖霜,却浑然不觉。

“沈大人!”

张衡的弟子气喘吁吁跑来,手中捧着半块烧焦的船板。

“在残明沉船上发现这个!”

木板上刻着歪扭的西洋字母,经精通番文的通事辨认,竟是荷兰东印度公司与残明 “靖海侯” 的密约:以吕宋岛为据点,每年向残明余孽提供二十门佛郎机炮,换取丝绸瓷器的走私权。

沈括的眉头骤然收紧,他想起前日在军机处看到的海图,吕宋岛附近的标记旁,不知何时多了几个模糊的骷髅旗。

更令他不安的是,张衡改良的罗盘图纸,竟在三日前的宝船监造所失窃 —— 此刻看着木板上的刻痕,他忽然明白,敌人的目标远不止骚扰沿海。

“立刻去告诉郑大人。”

沈括扯下袖口的纹章系在弟子腕上。

“让他暂缓西进计划,先派人查探广州港的波斯商队。另外,把秦九韶大人请来,我要改良震天雷的引信,让它能在潮湿的船舱里延时引爆。”

弟子领命跑远,沈括望着港口尽头的造船厂,新的宝船龙骨已竖起,却不知这一次,他们面对的将是比海寇更难缠的对手。

那些躲在贸易背后的殖民野心,正随着季风渐渐逼近。

三个月后,顺天府迎来了第一批西洋使团。

威尼斯商人带来的自鸣钟在承天门广场敲响时,朱五六正在查看郑和从满剌加带回的黄金地图。

地图上用朱砂标着 “麻六甲海峡” 的位置,旁边小楷写着:“此处可建灯塔,沈括所制琉璃镜能聚光百里。”

皇帝的目光掠过案头堆积的税银清单,泉州港月入已破三十万两,广州港更因打通暹罗商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翡翠与象齿。

“陛下,荷使团求见。”

内官的通报打断了思绪。朱五六看着殿外高鼻深目的番使,注意到他们靴底沾着的红土 —— 那是吕宋岛特有的颜色。郑和曾在密折中提及,荷人正在岛上修筑石堡,招募残明水手训练新军。

“宣。”

皇帝指尖敲了敲案头的震天雷模型,鎏金外壳下隐约可见齿轮转动的声响 —— 那是张衡与秦九韶合力改良的机关,只需轻轻一按,便能引动内舱火药。

番使呈上的国书用羊皮书写,画着东印度公司的狮子纹章,却在提及 “共同开发南洋” 时,被朱五六抬手打断。

“听闻贵国在吕宋杀我朝渔民?”

皇帝声音平静,殿角忽然转出几个戴枷的俘虏,正是三个月前海战中被俘的荷水手。

“朕已命人在泉州港立碑,刻下海禁十条 —— 其中第一条便是:凡杀我大周百姓者,虽远必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