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部里,韩向方摔碎了最爱的茶盏,勃然大怒,“查!给老子查是谁干的!”
他暴跳如雷,却不敢真的打马上街肆意搜查,只因为如今全城的眼睛都在盯着他,甚至连亲信都以为他要死守泉城,已经有好几波人前来请战了。
就在韩向方怒火中烧,却又骑虎难下之时。
这封他亲笔书写的抗日决心书所引发的浪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城,并迅速向外扩散。
司令部门前,闻讯赶来的老百姓越来越多,都聚集在牌楼下不愿离开。
不知道是谁起的头,有几个胆大的老百姓在司令府门口放下几个竹筐,是干菜和杂面窝头,见卫兵并未强行驱赶,人们便愈发大胆起来。
土豆,地瓜,腌菜,甚至还有针脚细密的布鞋和厚实的棉衣棉被,在门口的空地上渐渐堆起了一座小山。
有须发皆白的老者,在家人的搀扶下,颤巍巍地将一小袋粮食放下,朝着司令部方向深深作揖,老泪纵横。
而各大中学的学生们也是群情激昂。
他们高举着急急抄录的“誓与鲁地共存亡”“保卫泉城保卫家园”的标语,挥舞着简陋的纸旗,再次走上街头。
游行队伍如同滚雪球般越来越大,洪亮的口号声震天动地,“守土抗战保家卫国!”“誓死不做亡国奴!”
汹涌的人潮沿着青石板路向前,呐喊声如同积蓄已久的雷声,震得屋檐下的尘土簌簌落下。
这些曾在书页上见过的口号,此刻正从一张张年轻又嘶哑的喉咙里迸发出来,裹挟着满腔血性与无尽的悲壮。
长安倚在街角残破的砖墙旁,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当教科书上的文字化作真实可触的声浪扑面而来时,那些史实的重量和厚度若如千钧。
学生们不仅游行,还组织起来到城防工事处协助搬运物资,到街头巷尾进行抗日宣传,他们的热血与赤诚,为这座危城注入了一股悲壮而昂扬的气息。
相比起学生们的热血游行,原本对层出不穷的摊派和募捐抱有质疑的商界,态度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商会会长亲自领着几个泉城最大的工商业者,再次来到司令部求见。
相比起之前听说司令要跑时的忐忑不安,这次他们的腰杆似乎挺直了些。
“韩司令既已明示抗日决心,我等商人岂能坐视?保家卫国,亦是保全我等身家性命之所系!”商会代表当场认捐了一笔巨款,并表示将组织商团,协助维持城内秩序,保障军需物资的运输。
刚送走前来捐款捐物的商人,更让韩向方始料未及的是来自上峰的电报。
冯基善的嘉奖令几乎在当天就到了,金陵国民政府的表彰也紧随其后,赞他“守土有责,提振士气。”
甚至连一些外国通讯社也发表了评论,将韩向方此举视为地方实力派坚决抵抗的信号,极大地鼓舞了海内外抗日力量的决心。
这所有的一切,都将韩向方架在了烈火之上。
他坐在司令部里,看着桌上堆积的嘉奖和表彰信,听着门外隐约传来的学生口号和民众呼声,脸色阴晴不定。
亲信在一旁低声劝道,“司令,如今全国乃至国际视线都聚焦于泉城,若此时……稍有退缩,恐怕……”
话虽没说完,但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此刻若再言退,不仅会被上峰以违抗军令严惩,更会身败名裂,成为千古罪人。
韩向方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
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渐黑的天色,沉默良久,终于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既像是命令,又像是呐喊。
“传令下去,各部按照既定防御计划,加强戒备,时刻做好开战的准备。”
“还有,通知报社,老子要再次发表讲话。”
事已至此,再去翻腾幕后之人已经没什么意义了,总而言之他是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绑到了这不得不上的战车前。
韩向方枯坐了一夜,他也不想被老百姓骂,更也不想当亡国奴,纵使知道自己不是个好人,但也做不了汉奸,他不过是贪生怕死而已。
“对于军人而言,贪生怕死就是死罪。”长安手里的动作不停,还在同发财说着话。
发财不看好韩司令,“总感觉他靠不住,不会还留着后手准备跑吧。”
长安:“他想跑,无非是仗着手里有钱又有人。”
可当下抗日情绪高昂,大军是无论如何也走不掉的。
发财:“那他还有钱。”
长安:“更好办了。”
有跑路的钱当然会想着跑路了,那就把他跑路的钱都拿走,到时候,韩司令就知道,什么是真的背水一战了。
长安:“姓韩的如今被架了起来,暂时是跑不掉的,那他一开始的计划就废了,那些被他藏起来以作跑路的钱,一定会被重新转移到新的地方。”
“狡兔尚且有三窟,你去盯着那边,找到他藏钱的地方。”
“我从来都没有将守城的希望放在他身上,可无论他最后选择殉城,还是照老样子沦为千古笑柄,都能为城中的百姓争取到逃生时间,哪怕多一天也行。”
发财知道事情的紧急和严重,没再多说什么就去忙了。
长安这才吐出一大口血,她看着那摊血迹,面无异色。
发财的动作比长安预想的还要快。
次日天快黑时,它就带着确切的消息回来了。
发财:“长安,姓韩的果真没安好心,他把钱藏在了城西废弃的义庄里,我找到那里的时候,正好看到司令府有人去安排,让人在明天伪装成运粮队,从城南出发运到金陵的银行。”
白天出发,那是因为此刻盯着司令府的眼睛太多了,夜里运东西出城简直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长安看了眼屋外的周三壮和胡秀妮,心里拿定了主意。
周三壮日日都要去城南挖工事,胡秀妮跟了两日后,就被周三壮拦在家里,长安再出去时就没那么方便了。
晚上吃饭时,周三壮提到了挖沟时听到的传言,说司令明日要在牌楼下开动员大会。
长安:“我明日一早要出去。”
胡秀妮:“又是咋了?游行不是没了么?”
长安:“可我们学校的老师还被关着,趁这几日的形势好一些,我们想去求司令把人放出来。”
“你们放心,这次不是去游行,就是几个学生去送万言书,不会有危险的。”
胡秀妮和周三壮还要说什么,长安又道:“司令都已经写亲笔信了,肯定不会再为难我们的,大家都是为了抗日。”
这也不是长安找的借口,是真的有同学在班长的带领下去给韩向方送万言书求情。
周三壮和胡秀妮对视一眼,也没法说不让自己的孩子出门,国家有难之时,没人会拒绝出一份力。
就连胡秀妮,也跟着王家嫂子去抗日妇救会里做活,帮忙缝制军服军被。
国破家亡之际,每个普通人都活成了勇士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