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掉两万匹战马,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因为,按王通之前的计划,徐晃这支军队,至少要在这盘虬峰上驻扎一个半月。要等到一个半月之后,才有机会离开这里。并且,如果王通的计划不顺利的话,徐晃他们还可能会在山上待得更久。
而战马是要吃东西的!
四万多匹战马,每天要吃多少东西?
别说现在是冬天山上没有草吃,就算是有草吃,用不了几天,便连草根都吃光了。
也正因为如此,之前徐晃攻破那个八千人的鲜卑部落时,贾诩就让徐晃将部落中所有的草料全都带上。但是,纵然如此,所携带的那些草料,就算每天只给战马吃三成饱,也只能供四万匹吃一个半月。
若是四万匹战马敞开肚皮吃,不到二十天就吃光了。
死马跟死人一样,都是不要吃东西的。
所以,必须将一些战马杀掉。在这冰天雪地里,也不用担心肉类变质,杀掉战马洗剥好了,丢在雪地上冻成冰,以后想吃的时候就拉一匹过来烤着吃。
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烤全马。)
……
马匹杀了之后,马血也不能浪费了,可以冻成冰块保存。打仗前喝碗马血汤,浑身都是劲,跟吃了“那啥”似的。
马皮得剥下来。
山上很冷。
剥下来的马皮可以缝成帐篷给将士们避风,或铺在帐篷内的地上供将士们休息,或给将士们披在身上,这样将士们也就暖和一些。
马的鬃毛也不能浪费。
可以用来搓成绳子。在山上,有很多地方是需要绳子的。
……
除了杀马,就是砍树。
山脚下的树要全部砍光,砍完山脚下的木材再砍山腰上的。砍倒之后的树木,要整理好了运到山上去,连枝条都不能浪费。
烤火需要木柴。
制作栅栏,制作滚木都需要木材。
除此之外,贾诩又让人赶制大量的“简单”投石车。投石车这东西,春秋战国时就有了。
原理很简单,没什么技术含量,普通人只要瞅上一眼就能摸索着做出来。
贾诩的要求也不高,只要能够在山顶上,居高临下将冰块抛出去就行了。上百米高的山上抛下的冰块,与抛石头没什么两样。
按贾诩的要求,投石车至少得做两百台。除此之外,就是山腰上的栅栏,也得做出三道防线……
总之,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
贾诩打起了十二分子精神,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
第二天,魁头率先赶到盘虬峰下。没多久,魁头的两个弟弟扶罗韩和步度根也率军赶到了。
总计十五万大军。
将盘虬峰团团围住。
不过,却拿山上的汉军没有办法。佯攻了一下,山上滚下几段木头,压死压伤了几十个人。
暴脾气的魁头气得大叫:
“多派些军队,昼夜攻打,不计伤亡,一定要将这些狗贼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能留!”
比较冷静的步度根,则劝魁头道:
“敌军占据地利,若是强攻,咱们必然伤亡惨重。不如派几名使者上山,对他们进行劝降。
对汉军来说,他们被咱们十几万大军围在山上,已经断了归路。就算他们杀马而食,也总有将战马吃光的时候。对我军来说,这么军队围在这里,时间久了也徒耗粮草。
因此,只要他们答应投降,我们可以承诺饶他们一死,让他们永远做我们的奴隶!”
魁头觉得很有道理。
毕竟做奴隶这种事,也是随时想杀就杀的。于是,就派了一名能说会道的使者,上山去劝降。
然而,没多久。
突然!
空中传来撕心裂肺的、绝望的惨叫声,有人从天而降,“嘭”的一声摔在地上。让人上去查看,竟是派出去的那名使者。
天杀的贾文和。
竟然让人将使者绑了,用投石机投了下来……
……
魁头气得破口大骂。
不过,由于盘虬峰太过陡峭,山坡上又为冰雪所覆盖,现在根本攻不上去。无奈之下,只好下令先将盘虬团团围困,再思良策。
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
两军陷入相持阶段。
就这样,徐晃这支军队,成功地拖住了十几万鲜卑军主力,并且,还将这十几万鲜卑军主力调动到了遥远的五原郡。
这就是王通的计谋……调虎离山。
那么,王通去了哪里?
王通去了……鲜卑的王庭!
……
鲜卑王庭,才是王通这一战的真正目标。
这也是情势所迫。
不得已而为之!
并州地处边关,与鲜卑人有着两千多里的边界,鲜卑人年年入关“打草谷”,疯狂杀烧抢掠,弄得并州民不聊生,很多百姓因此而死,活着的百姓也有很多迁离了并州。
而王通虽然占据了并州,却面临着人口不足,兵力不足的窘境。如果鲜卑人时不时地来骚扰,王通又怎么有时间和精力去争霸天下?
这次鲜卑人攻打上郡,就是一个例子。当王通想着如何对付袁绍时,鲜卑人却在背后搞事,逼得王通不得不回师对付鲜卑。
如果不将鲜卑人打服。
这次如此,下次亦然!
所以,王通就秉着……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打算干脆将鲜卑人的王庭给端了,一次性将鲜卑人打到服。
打出十年和平来!
以免以后在争霸天下时,鲜卑再来搞事,让自己碍手碍脚。
……
西部鲜卑王庭,位于代郡高柳城西北的200里处。
自从与徐晃分兵之后,王通便又昼伏夜出,利用风雪的掩护,从云中往北走了两百多里,再掉头向东,来到了离鲜卑王庭约二十里的一个山谷中。
将军队安顿下来之后,就带着张合、典韦、眭固等人,来到这座山上,用望远镜察看鲜卑王庭的情况。
“看来,鲜卑王庭里的人口还不少啊。”
王通放下望远镜,对身边的张合说道。
而王通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在鲜卑王庭西南部的一个山峰上,离鲜卑王庭约有七八里左右。今天的天气较好,在这个距离上用望远镜观察王庭,能够看得比较清楚。
“主公,你看那里!”
张合指着王庭中央,那个最大的穹庐(即蒙古包),对王通道:“那里,应该就是鲜卑人的单于王帐。”
王通点了点头。
也举起望远镜,仔细地观察了起来。
……
(附录图片一:王庭位置地图。)
(附录图片二:穹庐。)
……
(备注:古代的“穹庐”,就是后来的蒙古包。“天似穹庐”,就是指“天空像蒙古包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