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花荣打造忠义新梁山 > 第171章 李懹筹谋劫巨款,吴亮无意探秘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1章 李懹筹谋劫巨款,吴亮无意探秘辛

夜色笼罩着青州城。

一家不起眼的客栈里,烛火摇曳,映出六个神情专注的面庞。

李懹和他的“五虎”兄弟正围坐桌前,一场针对截获王文尧押送的“皇纲”的周密谋划,正悄然上演。

为了达成目标,给花荣送上一份“见面礼”,六人不惜重金,下血本巧妙地贿赂青州官员,还真就顺顺利利地搞到了一份十分详细的青州地图。

此刻,地图在桌上徐徐展开,上面青州境内的雄关险道一下子就成为众人讨论的焦点。

此前,李懹与袁朗四处奔波、多方打探消息,如今这些情报与地图相互印证,让他们对王文尧的行程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围绕在何处设伏,才能精准截住王文尧及其携带的百万贯财富,众人各抒己见,讨论热烈。

他们仔细分析地图上的山川地势、交通要道,权衡每一处设伏地点的利弊,试图找出万无一失的绝佳位置,好将王文尧一行人一举拦下,把这份“厚礼”献给花荣。

一番商讨后,众人将设伏地点定在青州和郓州的交界处。

就在计划看似落定之时,袁朗突然开口:“李懹哥哥,诸位兄弟,我觉得这设伏地点离青州太远了,中间容易生变数。”

李懹闻言,颇为惊讶:

“袁朗兄弟,你有何想法?”

袁朗神色凝重,缓缓说道:

“哥哥,王文尧要携带百万贯财物到东京,这么远的路程,铜钱太重不便运输,极有可能是金银一类。

之前我们打听到通判府邸换了大量黄金,价值百万贯的黄金足有上万两。

就算全部带上黄金,那重量和需要运输的人员也是颇多,路上人吃马嚼的也要一笔不小的开销。

再加上沿途并不太安全,我怀疑,他不一定会走陆路。”

袁朗的话,如同一记重锤,让李懹陷入沉思。

是啊,能做到一府通判的人,怎会如此简单呢?

之前他们仅凭打听到的消息,就认定王文尧会走陆路,这想法现在看来,实在太过草率。

若设伏地点错误,以他们区区六人之力,到时候可就真的功亏一篑,后悔莫及了。

想到这里,李懹看向手下“五虎”兄弟,说道:

“袁朗兄弟说得在理。

我们只有六人,不能做守株待兔之事。

我看,咱们要不就跟在王文尧后面,伺机找合适的机会动手。”

滕戡却忍不住说道:

“哥哥,何必这么麻烦?

直接去他家砍了他的狗头,给花将军送去不就行了?”

滕戣听了,立刻白了他一眼,骂道:

“就你能耐!

在青州城里动手,不说我们能不能顺利离开,就是靠近他的府邸都是一个问题。

别在这里胡言乱语瞎嚷嚷,咱们听哥哥们的安排就行!”

马勥和马劲兄弟赶忙出来打圆场:

“滕戣哥哥你别生气,滕戡兄弟是闹着玩的,我们都听李懹哥哥的安排就是。”

最后,经过大家的商议,最后定下计划,听着门街道上更夫传来的打更声,六人这才发现夜已经深了,两忙匆匆躺下休息,准备天一亮,就去“护送”王文尧王相公一程。

……

与此同时,通州签判吴亮的家中,吴亮今晚还未休息。

晚间他也受邀参加了通判王文尧的饯行宴。

好巧不巧的他被安排到了李涛、黄信、李有多他们那一桌。

吴亮是最后一个来坐下的,坐下后本来准备和三人一起喝杯喝酒的,哪知李涛就代表黄信和李有多二人说道:

“二位将军明天还有公务,不方便多饮,我们以茶代酒和咱们签判相公吴相公一起喝一杯。”

起初吴亮以为他们是推托之词,毕竟他们仨现在是慕容知府跟前的红人,而自己在慕容彦达那里只是普通的上下级关系。

李涛能邀请自己和他一桌都是看在同乡的情分上,不然就现在三人在青州的地位,自己最多比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喝闷酒的秦明好上那么一点点。

自己从进到这酒店里面来后,就没看到有人上前和秦明打招呼。

而自己眼前三位,却不停地有官绅前来敬酒和问候。

三人都说了不喝酒,吴亮也不以为意,他本就生活清贫,也不是一个贪杯之人。

于是,四人都没有喝酒,就是坐在一起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

突然,李有多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冒了一句:

“李先生,我们明天出发何时能够回来,不瞒你说,我还没去过东京城,我想给我那相好带点礼物回来。”

李有多突然的一句话,让李涛狠狠瞪了他一眼,骂道:

“李统制,就你事情多,迟早一天你会死在女人肚皮上。”

黄信见李涛也不是真的生气,笑着说道:

“李先生,你不知道,咱们李统制每次出门公务都要去怡红院找他的小桃红解解闷。

青州上下都知道这是他雷打不动的规矩。”

说完后还一脸猥琐的看着李涛,意思是后面的故事你都懂的。

李涛一听这话也开始打趣起李有多来,说道:

“李统制,你现在都是青州兵马指挥司副统制了,怎么还去怡红院这等小地方啊,我看只有去隔壁的醉香楼才符合你现在的身份啊!”

说完后又继续说道:“咱们这趟差事给慕容相公办好了,我请两位去东京的樊楼逍遥快活一圈。”

说完哈哈大笑起来,用意味深长的眼神看着黄信和李有多二人。

二人瞬间被李涛的话吸引住了。

吴亮以为三人是慕容彦达安排送王文尧去东京赴任,于是也笑着说道:

“羡慕三位讨了个好差事,送通判相公去东京赴任,祝三位一路顺遂。”

说完举起茶杯朝三人拱手喝了一口茶。

“我们不和王相公一起,我们是去给慕容相公……”

李有多话还没说完,李涛就咳嗽了两声,李有多知道自己说漏了嘴,连忙打岔说道:

“今晚王相公可真风光,不知王相公这一升迁,谁会来做咱们的新通判相公。”

一说到这里,李涛隐晦地看了看吴亮,说道:

“吴兄,我觉得你有时间还是要多和慕容相公走动走动,我们是同乡,按理来说你是进士出身,比我这举人身份见识多了。

这官场上你不和上官走动,他怎么知道你想要什么啊?”

俗话说:“官途升迁,周旋走动为要。

当官不跑不动,原地踏步;光跑不送,降级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

谚语云又云:‘朝中有人好做官’信然也。”

接着李涛又开始他每次关于官场生存走动的长篇大论:

“人脉乃进阶之基,欲平步青云,需交权贵,常奔走权门,殷勤侍奉,厚礼相赠,以获赏识。

如此则消息灵通,美差肥缺,先得先机,竞逐胜算亦大。

官场消息流通关键,走动多者知朝局、明风向,行事顺势,易显功绩,升迁顺遂。

闭门自守者,虽有才学政绩,亦难为人知,晋升必滞。

‘酒香也怕巷子深’,官途尤然……”

吴亮每次听到自己这位同乡文绉绉的官场走动哲学,心里就十分鄙视。

但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也不好反驳他,只是拱手说道:

“感谢吴兄的金玉良言,亮,受益匪浅。”

随后坐了一会儿后,吴亮以出恭为借口,离开了李涛他们这一桌。

他刚走没几步就听李涛嘴上骂骂咧咧的说道:

“白瞎了这进士的出生,连这最简单的道理都不懂,还想做官。

呸!我看你回去做啄木官吧!”

接着黄、李二人连忙道:

“先生何必与这样的人生气,等我们给慕容相公去东京办完这趟差,这通判相公的位置,慕容相公还不是给先生留下的嘛?”

吴亮还未走远,听着黄信和李有多二人拍李涛马屁的话,顿时大惊,慕容彦达要办什么差要这三人同时去东京,还差事成了就给高官厚禄?

随即他不动声色在背靠三人不远处的一张桌子上坐下,桌上其他人纷纷给他这位签判相公拱手行礼,他却无心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拱手还礼后,坐下静静地听着三人的言语。

盏茶功夫后终于明白,三人要去东京帮慕容彦达送厚礼给慕容贵妃。

因此,回到家后,吴亮一直在纠结,要不要把这事告知给花家。

最后,经过长久的天人交战,他还是悄悄的出了门,朝落幽巷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