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卫生所的事,肖爱国和几人来到库布其沙漠的杭锦旗(地名)。
“当他们来到杭锦旗的时候,这里忙忙碌碌。”
“肖总,这些火车在上海港卸船装火车后,直接拉过来。”
“在这里就可以离开火车轨道,开进我们卸货平台进行吊装。”
“每辆火车有40节,一次可以运输5000吨。”
“当青储玉米运到这里的卸货平台。”
“我们的卸货平台,同时有40辆吊车把刚开到平台的火车用吊车把玉储玉米吊下来。”
“装青储玉米的铁框是统一定制的,有适合吊车的挂钩。”
“卸下火车后,吊车直接把它吊放在卡车上。”
“所以效率极高。”
“从火车到站,到卸载完成,现在熟练工人操作,只需10分钟。”
“但因为铁路还要运别的物资。”
“因为线路改造,我们每天只有12个小时在运输,每个小时有8列火车在运输。”
“一天只能运输48万吨。”
“我们1亿吨的青储玉米难度比l较大。”
“等到火车的复线(单线是来都是用同一条轨道)开通。”
“光是因为变复线,运力可以提高3倍。”
“现在的包兰铁路1954年10月开工,1958年8月正式通车。”
“它东起内蒙古包头,穿越腾格里沙漠和鄂尔多斯沙漠,毗邻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地和乌兰布赫沙漠,全长990km,其中140km的路段穿越了腾格里沙漠。”
“运行的效率不高。”
“现在铁路局在正在加紧对铁车和火车头升级。”
“到明年,一辆火车可以由之前的40节提高到80节(火车头也是有功率限制的,多了推不动。但像詹天佑那样前车头车尾都装火车头也是可行的)。”
“单辆火车的运输能力将由5000吨,提高到1万吨。”
“到时候,一天可以运输500万吨(装车好之后再上轨道,如果只是在轨道装车效率能有百分之一就不错了)。”
“年运输量可以达10亿吨。”
“而且过两年,等人造河开通,我们的运输将不再成为困扰我们的问题。”
“对了,马部长,人造河进展怎么样了?”
“雅鲁藏布江到塔克拉玛干这一段建得差不多了。”
“现在是修大坝和电站。”
“加上这一段人造河是暂时不通航的。(无人区,没必要通航)”
要求不高,所以建得比较快。
肖爱国也是被惊了一下。
“怎么这么快。”
其实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种花家。
全长一千九百多公里,而且是在几百年前修建的。
那时可没有机械。
可见修运河的难度其实并不大。
“因为这一截大部分是无人区。”
“不涉及搬迁等。”
“而且有些地方根本不需要大改造。”
“只要把树、大石头清理。”
“然后在分叉口建好大坝进行堵截就可以了。”
“而且河道会每年清理一次,逐步把河道拓展(不用加深)”
“现在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入海口这一段修得比较慢。”
“因为基本上全部要重新开挖和浇灌水泥。”
“如果不浇灌水泥会发生渗漏。”
“不过好在,基本可以使用推土机、挖掘机来挖。”
“效率比人工强多了。”
“这一段是属于运河了。”
“开挖的时候会有大量的土。”
“我们是把它覆盖在沙漠沙土上。”
“库布其沙漠还好,因为有水,基本上不会被风吹走。”
“但塔克拉玛干的就不行,这些土很容易被吹走。”
“不过等通水之后就能留住这些土了。”
“肖总你买的盾构机太好用了。”
“特别是 在打隧道的时候,特别好用。”
“就是少了一点。”
马部长插话:“我们种花家的工厂已经在建了。”
“产量会逐步提高的。”
肖爱国当然盾构机当然好用,这可是后来种花家的镇国神器。
没有它,根本没办法修地铁。
特别是在地面上已经有建筑物的情况下。
“很好。”
“现在工人难招吗?”
“不难”
“因为我们的工资很高”。
“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人从全国各地赶来。”
“在电视上打广告效果非常好。”
……
通过往库布齐沙漠的深处,已经修了笔直的道路和可以通行小船的水渠。
车窗外,农业专家陈青山正蹲在沙地上和一群人用树枝画堆肥池示意图,蓝布工作服显得很有精神。
“肖总,我们在这里共有个发酵池,每个发酵池是长宽50米,高20米。”
“每个池可以发酵3.5万吨青储玉米。”
“这里可以同时给3.5亿吨青储玉米堆肥。”
“建这么大方便维护吗?”
“我们不用人工来维护。”
“每个池子有5个搅拌设备。”
“需要翻堆的时候,我们打开机器就可以了。”
“每个发酵池都投入了一定量的牛粪和草木灰。”
“我们的发酵时间有1年就可以分解成养分。”
“我们做过实验。”
“这些肥料,加在黄河水改造过的沙地上。”
“肥力也是很好。”
“只要5年,不,3年。”
“整个沙漠可以全部种好植物。”
“就可以把库布其沙漠完全改造好。”
“库布其沙漠先急着种太多东西。”
“要先施施肥,蓄蓄力。”
“到时候会拿一部分来种植药材,没有肥力可种不好。”
“好的,肖总。”
“我们现在是按规划在分割区种树。”
“不影响到时候的机械化耕种。”
“现在机器够用吗?”
“不够。”
“最主要是还缺乏一些特种机械。”
“比如种树机。”
“我们现在主要是用人力来种。”
“马部长,我们的种树机什么时候可以出来?”
“已经在测试了,大概10月可以出来了。”
“你们再建3倍的发酵池,先满足我们自用。”
“过几年,我再想办法把这些出口。”
“肖总,我们的的植物肥竞争不过化肥的,农民更喜欢化肥。”
“我知道。”
“使用化肥的田地产量比植物肥的要高20%。”
“我卖肥料,可不是为了充当肥料!”
pS.生产肥料,不是为了当肥料。有人能想到是为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