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经主帅年羹尧上报请功,他们自己也见不到皇上面啊?那功劳怎么拿?
难不成就因为主帅犯事死掉,他们这帮子流血流汗的战士就要成为年党而被清算不成?
所以,丽嫔怎么能不要儿子!
丽嫔叹口气。
她还是要想办法给父兄他们捎信,不要靠年羹尧太近,否则不是年羹尧,就是皇上,总有一方会对他们不利。
考虑了后宫这些人,太后肯定要死。
当初就是这个太后一句话,自己进了冷宫。
只是,是现在让她死还是疫情的时候送走?
现在死,哭灵就要四十多天,而且,自己是体贴皇上的。
皇上节俭,如果现在死,那太后的葬礼可是花费巨大。
如果疫情的时候死,既不用哭灵,也一切从简。
所以,还是等等吧。
这天早上景仁宫请安。
大家都坐下了,然后都看着等着华妃起话头呢。
华妃、、、
她看着甄嬛、沈眉庄两人,安陵容没侍寝不用来请安。
看着甄嬛和沈眉庄两人都是大黑眼圈,华妃说话了:“呦,这甄答应和沈答应这是怎么了?
怎么这么重的黑眼圈?
莫非看着解禁后皇上还没有招你们两人侍寝而着急了不成?
呵呵,本宫劝你们,还是好好地安分地想着宫规,不要有什么妄想。
要知道,你们犯了那么大的错误,换了一个人,都是冷宫等死。”
说到最后,华妃的言语开始冷硬起来。
甄嬛:“多谢华妃娘娘教诲。
只是我们的黑眼圈不过是昨天搬家,忙乎到很晚了,所以才没有休息好。不甘其他。
至于别的,当一切以皇上的喜好为是。”
华妃蔑视地转过了头,两个小答应,不值得她痛打落水狗。
皇后说话了:“罢了华妃,此事已然过去,莫要再提。
日后众人当和睦相处,切勿再起争执,以免让皇上烦心。
此外,近来为支援西北战事,皇上亲力亲为,衣食住行皆从简,只为节省银钱以助西北军。
故而本宫提议,后宫众人月例皆减半。若众人有心,亦可捐献银钱及其他物资。”
这回因为沈眉庄几人的事,所以沈眉庄的协理宫务之事也不了了之。
这样就没有她提议减少份利、去掉绿豆汤等,不得已皇后亲自提了。
高位嫔妃倒是没什么,但低位的,尤其是低位没银子的,比如安陵容,这回还在碎玉轩后殿,不说见皇上、就是见皇后都没机会。
那日子就不是难熬,而是难挨。
现在碎玉轩的几个人,自从沈眉庄偷听了甄嬛和浣碧的谈话后,她头脑算是清明了许多。
也重新审视自己见到甄嬛后的一切事。
她的甄嬛滤镜没了。
于是,碎玉轩的三个人,几乎各过各的,这回住在一个宫殿里,但却再也没有聚在一起聊天了。
沈眉庄和安陵容都在各自的屋子里一步都不出来,甄嬛还在试图想勾搭皇上。
可是,崔槿汐死了,苏培盛第一个迁怒的就是甄嬛。
所以,皇上至今还没有想睡甄嬛的意思。
这回,皇上偶尔的就来丽嫔这里,不再像以前,几个月都不见一次。
这不,在去圆明园的名单中,丽嫔也赫然在列。
一到圆明园,一众人都在安置好后,第一次都集中在皇后的住处请安,皇上也在,还是后宫女人捐款的事。
“皇后,后宫收到了多少捐款?”
皇后:“皇上!姐妹们都很尽心,一共收到了五千多两。”
“嗯!”
皇上低头不语。
这时丽嫔站出来说:“皇上、皇后娘娘,今天臣妾这里有一件喜事,所以,为了庆祝,臣妾愿意把祖传的金玉佛像拿出来捐给西北军士。
据说这尊佛像价值近十万两银子呢。”
说罢,示意身后的宫女回去取东西。
华妃看丽嫔把她的风头给抢了,她才捐了三千里,所以很不忿。
语气不好地说:“丽嫔,你能有什么喜事?”
丽嫔:“华妃娘娘,这喜事是皇后娘娘盼望的。
当时皇后娘娘还说,要给臣妾提位份呢。”
说罢害羞地一笑,看着皇上和皇后说到:“皇后、皇后娘娘,臣妾已经有了身孕,三个月了。
因为臣妾这么多年没有身孕,还以为这辈子都、、、,所以身体不适也没往这方面上想。
这不前天坐车过来感到不适,请了太医看了,原来是有孕了。
所以,今天高兴,就把祖传佛像捐了这是其一;
再有就是皇后娘娘说的,臣妾要是怀孕就给臣妾提位份。”
然后满脸欣喜地看着皇上、皇后两公母。
皇上都怔住了,不止皇上,就是大殿里的所有人,谁也没有想到,丽嫔还能怀孕。
皇后听明白了丽嫔的话后,脸上那可是五颜六色的。
但皇后为了掩饰自己,还是咳嗽了两声,然后吩咐:“剪秋,你去请个太医过来。”
皇上心想,丽嫔怀孕,如果是个阿哥,那华妃、、、
突然又一想,就是怀了个阿哥也没什么,毕竟丽嫔是主位,她的孩子不会交给别人养。
如此,要是把丽嫔进了妃位也不是不可以。
那样就能和华妃抗衡一下。
他最近之所以愿意亲近丽嫔,也是因为看见丽嫔和华妃并不是一条心,甚至很是敷衍华妃。
正想着呢,太医和丽嫔的宫女同时到了。
皇上:“给丽嫔把把脉。”
不用说,一上手就知道,丽嫔怀孕了.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丽嫔娘娘这是有孕三个月了,丽嫔身体康健,皇子也很好,不用吃保胎药。”
“好、好、好!”
皇上还是很高兴的,他大笑着,:“有赏。”
太医领赏退下。
丽嫔让宫女把盒子拿到皇上面前,交给了皇上身边的太监。
太监接过去后,另一个太监把盒子打开,顿时,大殿里的众人都是一片吸气声。
只见是一个一尺多高的黄金底座羊脂玉佛,那羊脂玉的成色和雕工都是一流的。
丽嫔说:“这是太外祖母一代代传下来的,都是传给女儿做陪嫁。
到了我这一代,我母亲就传给了我。
如今就把它送给皇上,用它换些银子送到西北前线,尽一点绵薄之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