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坐下喝口水,打算要去前院,在下午的时候把林之孝一家的户籍办了。
没想到,没等她走出去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过来了。
“雪雁,你说谁求见?”
“姑娘,是秋菱,薛家的秋菱。”
林黛玉好像明白秋菱过来的意思了,肯定不是薛宝钗打发她过来的。
林黛玉叹口气,她是慈善家吗?
可那样可怜的女孩子如果拒之门外,唉!
“让她进来吧。”
林黛玉又坐了回去。
不一会,秋菱刚走到地中间,就跪下膝行到林黛玉脚边:“林姑娘,求您了,能救我一命吗?
我这辈子做牛做马伺候您一辈子。
求您帮帮我说句话,带我走好吗?
我是一点点生路都没有了。”
林黛玉、、、
“别磕头了!起来,我答应了。”
秋菱肿着眼泡子,愣愣地看着林黛玉。
“行了,你起来,雪雁,你带秋菱过去洗洗脸,你就在这里不用回去了。
对了,你还有什么要紧的东西在那边吗?”
“没有了没有了!”秋菱吓得急忙搬动双手:“姑娘,我什么都没有。”
然后怯怯地看着林黛玉。
“去吧,洗洗脸,雪雁给她拿点东西吃。
等休息好了,就跟着雪雁帮我收拾东西装箱笼吧。”
待到秋菱确认了林黛玉的话以后,肿的只剩下一条缝的眼睛里迸发出了惊喜的光芒,她急不可耐地点头点头。
看着下去的两人,林黛玉想了想,她转到屏风后面,这里是简易的卫生间。
从这里林黛玉进了空间,然后在打字机上打了两张纸。
然后把两张纸分别复印了几十份。
她有好几台打印机。
这种高科技的打印机,打出来的东西,那和亲手写上的一样,侧着看能看出笔迹凸出的部分。
这也是防患于未然。
然后从空间找出一个金项圈,非常大且重,还是实心的。
这个金项圈的金子如果买人,上等丫鬟都能买几十个。
然后,林黛玉拿出一张便签,上面写上:薛姑娘,我与秋菱师徒情分匪浅,而今归家,着实难以割舍秋菱。
恳请姑娘高抬贵手,允我徒儿秋菱随我归家,以全我们师徒之缘。
还望薛姑娘成全,不胜感激!
林黛玉唤过紫鹃:“紫鹃,你去薛家那里,把这个给宝姑娘。”
说罢,把一个扁盒子给了紫鹃。
“如果宝姑娘同意,她会把秋菱的卖身契给你拿回来。
去吧,喊咱们院子里的一个婆子随你一起过去。”
因为秋菱的事,所以,林黛玉也就没有去前院找贾母要林之孝一家人。
等秋菱的卖身契拿来,再一同拿去衙门办理过户吧。
时间不长,紫鹃拿着盒子回来了。
“姑娘,宝姑娘看了您写的信笺,她说她现在出嫁在即,正是缺人手的时候,所以只能对姑娘您说抱歉。
这是宝姑娘给的回礼。”
林黛玉看了那一盒子糕点,叹口气。
看来自己准备的东西很有必要。
她又拿出一张纸,叠起来放在盒子里,让紫鹃再去一趟:“刚才是谁跟你跑腿去的?”
紫鹃:“姑娘,是耿婆子。”
“嗯,还是让她再跟你跑一趟,回来一起领赏。”
紫鹃又出去了。
这回还是差不多的时间,紫鹃回来了。
这次,她拿回了秋菱的卖身契。
在旁边屋子里的秋菱一直关注着这里。
当紫鹃第一次回来时,秋菱捂着嘴无声地哭了好久。
这回见真的事成了,她立刻跑出来,就要跪下。
林黛玉:“行了,费了我这么多心血,你好好给我干活去吧。
别在这里耽误时间。”
秋菱笑了。
脚步轻快地出去。
而与此同时,在东北角薛家的住处,薛宝钗拿着林黛玉第二次送过来的那张纸,咬着后槽牙。
她虽然如愿马上就要嫁给贾宝玉,但其实她内心并不高兴。
贾宝玉,根本就支撑不起一个家。
那还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她薛宝钗对于住在潇湘馆的林黛玉早有安排。
可是,这个林黛玉居然要搬离贾府回林家脱离掌控,这怎么行!
她为此还派薛姨妈去找王夫人,让王夫人留下人。
结果,王夫人那个短视的,也不知道贾母怎么跟她说的,王夫人居然同意了。
薛姨妈劝了都不好使。
也是!贾母的暗示,林黛玉就一年左右的时间了,她不想死在贾府,这是好事。
等林黛玉在林府死了,他们再出头,把林黛玉送回南方,林府那里,贾府就接手了,皆大欢喜。
不然好好的,林黛玉死他们府里,要是有人说什么,也麻烦不是。
但这话,哪怕王夫人对着薛姨妈或者薛宝钗这个自己的准儿媳,也不能说出来。
薛宝钗的计划落空。所以,看到林黛玉想要秋菱,她会同意?
可没想到,林黛玉!
到底是官家小姐,心里总归是有成算的。
原来,林黛玉给薛宝钗的便签纸上,写的只是一句话:薛蟠在衙门里,打死人后被怨鬼索命死掉了。
薛宝钗看了这句话,不止把秋菱的卖身契给了紫鹃,还沉思起来。
林黛玉的话,也是提醒了自己。
自己哥哥当初那官司的判决,从最初就是错的。
按官府衙门的档案,哥哥薛蟠已经是个死人了。
现在要是有人去衙门告,那哥哥肯定就是死路一条。
薛宝钗也到这一刻,因为在贾府这么多年经历的多了,她突然意识到,当初那场官司,自己家、、、恐怕是被姨妈给算计了。
薛宝钗突然就感到发冷。
但这事她眼下也没有什么办法,目前还是稳住,不差这二十来天。
等自己嫁进贾府,成了宝二奶奶后,手里有权了再做计较。
看时间,林黛玉又站起来,叫着紫鹃给耿婆子银钱打赏。
耿婆子也进屋谢林黛玉:“姑娘,咱们潇湘馆里的下人,个个都想跟着姑娘离开。
姑娘,您能带我们走吗?”
林黛玉:“你们是不是都一大家子在这里啊?”
耿婆子:“姑娘,我们这几个人,加上家里的,一共十九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