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修想了想,她突然说:“欣常在,你的常在位份也是低了些,就升位贵人吧。
然后你把淑和公主接过去,就在你身边。”
欣常在万没有想到,她只顺着皇后的话说了这么一次,不但提了位份,还能把淑和接到身边养,
立刻跪下对着宜修就磕了好几个头,哽咽这说道:“谢谢皇后娘娘、谢谢皇后娘娘!”
宜修也想起来了,根据记忆,这个皇后就在进宫时压制这个欣常在的位份,皇上也不宠爱她,所以,也就不在意。
但生了大公主的人,不能还是个常在,反正待遇上去了,也不花自己的银子。
说到银子,华妃最近没银子,和她哥哥的手下卖官换银子花呢。
说来,淳常在因为甄嬛生日宴的事,甄嬛被禁足,所以,淳常在也逃过了一死。
所以说,一点点事情的改变,就能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宜修看着下面的人,本来还想着让他们都生孩子,孩子多了,自己这个中宫皇后才更重要。
可看皇上对朝瑰一事的态度,宜修改主意了。
这样的皇上还是不要坐太长时间了,还是自己来吧。
现在皇上要是瘫了或者死了,那就是弘时上位。
弘时那样的,自己完全可以垂帘听政。
不过,太后是个麻烦。
想自己上位,太后就要先去掉。
嗯,太后先死一死,然后让皇上把内务府清理干净,到时候自己就上位做掌权太后。
自己的见识不低,完全可以胜任。
到时候,像这个老头子这样的玩意也想娶个公主回去祸害,那就派年羹尧打过去。
就这么定了。
想着事呢,把欣贵人叫起。
“行了,起来吧。
淑和在你身边,你好好培养她。
没事和曹贵人一起交流一下经验,别让咱们公主都畏畏缩缩的。”
“是!谢皇后,谨遵皇后懿旨。”
宜修这样一说,温宜在曹贵人身边算是过了明路了。
俩人自是高兴不已。
之后,宜修就暗示夏刈,内务府包衣贪污数额巨大。
如果查出来,几千万两银子不在话下。
果然皇上心动了。
他现在缺银子缺的直挠头。
于是,皇上一番安排,声势浩大的查抄内务府包衣世家的行动开始了。
这里,就是太后乌雅氏一族,首当其冲。
皇上也提前告诫寿安宫的管事太监和管事嬷嬷,如果太后知道了,就拿他们试问。
于是,整个过程前后持续了一个月,太后居然一无所知。
而皇上可是收获满满。
预想的几千万?那太少了。
银子居然达到了上亿两。
皇上兴奋的直想杀人。
待到皇上把内务府、宫里宫外都处理清楚了,除了太后的寿安宫,全后宫几乎是大换血。
这时候,太后病了。
太医们一诊断,居然是肠痈症。
这病可不好治,太后自己都知道。
于是,从得病到死,前后就五天时间。
皇上悲痛交加啊。
他一直想得到太后的爱,可太后骤然离世,皇上他受不了了。
于是,皇上几次哭晕过去后,最后一次晕倒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这下好了,和太后一起办丧事吧。
没办法,经过几个宗室王爷、大学士、各部尚书,加上皇后的一致决定,弘时继承皇位。
就这样,在宜修的严厉控制下,甄嬛因为四十多天的哭灵,加上吃素食,她流产了。
等太后、皇上都被抬出去后,皇宫恢复了正常。
于是,宜修这个母后皇太后在老皇上被移出后的第一天大朝会上,直接穿上太后的盛装,垂帘听政。
所有人都炸了,很多朝臣不服。
于是宜修说:“众位朝臣不要吵闹,现在开始你们有事奏报,哀家不说话,就看着皇上处理。”
宜修的强硬,大臣们消停了。
于是,一件件事情报给弘时。
弘时那是真的笨啊,什么都不懂。
朝臣们这才知道为什么宜修要来垂帘听政这一套。
就这样几天下来,朝臣不得不妥协。
于是,弘时有时坐在那里听政,有时去上书房读书。
慢慢地,朝政大权都到了宜修手中。
而后宫,宜修就让年世兰接手,让方佳淳意、安陵容协助。
年世兰现在也不像以前了,对待协助管理宫权的就是磋磨。
老皇上都死了,新皇也不拿事,权力都掌握在宜修手里,年世兰非常老实。
而且,她不是没有察觉出来,老皇上对他们兄妹有点不太一样了。
她甚至都打算推出颂芝呢。
结果,皇上死了,也算好,保住了年羹尧一命。
在老皇帝死了三年后,弘时娶妻了。
还是曾经的他的那个官配董鄂氏。
弘时一娶妻,董鄂氏就接管了宫权。
年世兰和一众先帝后妃都到了寿康宫养老。
这里,别人都不说,甄嬛那是一点都不安分。
开始大家都在各自宫殿待着,但有一次,果郡王也不知道怎么摸到了碎玉轩那里,被宜修给抓住了。
于是,果郡王被削掉了郡王爵位,被宜修贬为贝子。
甄嬛也被贬为常在,俩人都是降了两级。
而宜修借此机会,把后宫一众妃子都迁居到了寿康宫。
宜修也说了,还想着几年后弘时的后宫人多了,在把他们都迁宫到寿康宫。
可是,甄嬛不安分,那就都搬过去吧。
这一来,这些人对甄嬛那是恨之入骨。
然后,甄嬛出不去,别人进不来,她自己又待不住。
总觉得她自己一身才学无处施展。
但在宜修的暗示下,那些妃嫔都看着她。
宜修这边有滋有味,后宫他们那些人也热热闹闹。
就这样,直到弘时成亲都七八年了,他对政事还是拿不起来。
朝臣已经绝望了。
那明显着,就是脑子不好使。
所以,朝臣们也佛了,但想想宜修已经六十多岁奔七十的人了,还能活几年。
所以,朝臣老实了,他们等得起。
就这样,一直到后宫那些年轻一代的女人、比如安陵容、方佳淳意的头发都灰白了,宜修还耳不聋眼不花,脑子清楚明白呢。
也不知道弘时怎么回事,一直没有孩子。
于是,在宜修八十岁的时候,让宗室里的人都把是十到十五岁的孩子送过来,宜修要培养着看。
最后,宜修选了康熙帝十三阿哥的一个重孙子记在弘时这一支,继承了皇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