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猛和柳夏初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振奋。
“阿猛,也不知道孙先生那里怎么样了?”
真猛沉思片刻道:“应该有行动了。”
这时,队员来报,说南方来人要见真猛二人。
柳夏初激动的站了起来:“孙先生终于有消息了。”
二人将孩子交给母亲看管,立即朝前厅堂走去。
来人见到二人急忙将书信呈了上去:“二位,孙先生的亲笔书信。”
嗯,真猛点点头,迅速打开信封抽出信纸。
见上面写前邀请二人参加1月1日在南京举行的中华民国成立典礼。
并说自己已经被推举为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柳夏初看完信立马高兴的一蹦老高:“太好了!终于有自己的政府啦!”
真猛也很开心,于是俩人马上准备南下。
哥哥嫂子们见妹妹又要去南方有些犹豫。
金真亮把真猛拉到一旁,语重心长地说:
“阿猛,这南方路途遥远,又多有凶险。”
“你就不能在家安稳过日子,咱一家人团团圆圆的不好吗?”
嫂子也在一旁帮腔:“是啊,妹妹。”
“你看这孩子还小,需要你照顾,别再去那打打杀杀的地方了。”
真猛看着哥哥嫂子担忧的眼神,心中一阵感动。
但想到孙先生的邀请和心中的抱负,还是坚定地说:“
哥哥嫂子,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但这是大事,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不能因为自己的小家而放弃。”
孩子我会托付给母亲,你们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柳夏初也走上前,拍了拍哥哥的肩膀:“大哥你就放心吧。”
“我们此去是为了国家的新生,不会有事的。”
哥哥嫂子见他们心意已决,也不好再阻拦。
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叮嘱他们一定要小心。
真猛给哥哥嫂子们留足了银两,将柳夏初,两位婆婆和孩子们收入空间。
幻影施展瞬移功能,顷刻间就到达了南京。
当他们出现在南京的会场时,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的孙先生。
孙先生也在人群里发现了真猛和柳夏初。
他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大步流星地朝着他们走来。
真猛和柳夏初激动得眼眶泛红,快步迎上前去。
孙先生紧紧握住他们的手,声音略带颤抖地说:“可算把你们盼来了!”
真猛看着孙先生,眼中满是崇敬与激动:
“孙先生,我们终于见到您了,能参与这历史性的时刻,实乃荣幸!”
柳夏初也用力地点点头,说道:“孙先生。”
“我们会一直追随您,为这新生的中华民国贡献力量!”
孙先生微笑着拍拍他们的肩膀,感慨道:
“有你们这样的志士,国家何愁不兴!”
随后,三人相视而笑,一同走进会场,见证那意义非凡的中华民国成立典礼。
会场内,气氛热烈而庄重。人们脸上洋溢着期待与自豪,共同见证这一伟大时刻。
典礼正式开始,孙先生发表了慷慨激昂的就职演说。
他的话语如同一把火炬,点燃了众人心中的希望。
真猛和柳夏初站在台下,全神贯注地聆听着,热血在他们的血管中沸腾。
突然,会场外传来一阵骚乱声。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门口。
只见一群身着黑衣的刺客手持利刃,正朝着孙先生冲来。
真猛和柳夏初反应迅速,立刻冲上前去,挡在孙先生身前。
他们与刺客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凭借着高强的武艺,一次次化解了刺客的攻击。
在众人的协助下,刺客们最终被制服。
会场内恢复了平静,中华民国成立典礼继续进行。
真猛和柳夏初守护在孙先生身旁,他们深知,这新生的国家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但他们会坚定不移地追随孙先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典礼结束后,孙先生将真猛和柳夏初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今日多亏了你们,不然我这临时大总统怕是要出师未捷身先死咯。”
孙先生笑着说道。真猛拱手道:“保护先生安全,是我们分内之事。只是这刺客不知是何势力所派。”
孙先生神色变得凝重起来:“如今这新生的民国,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定是有人不想看到国家走上正轨。”
这时,秘书匆匆进来,递上一份密报。
孙先生看完后眉头紧锁:“袁世凯那边有了新动作,他手握北洋军,野心勃勃。”
真猛和柳夏初对视一眼,柳夏初道:“先生,我们愿为您排忧解难,对付袁世凯。”
孙先生点点头:“有你们相助,我心里踏实。”
“接下来,我们得好好谋划一番,不能让他坏了这大好局面。”
真猛和柳夏初领命,走出办公室,一场新的斗争即将拉开帷幕。
于是,真猛和柳夏初带着孙先生的亲笔书信来到袁世凯府上。
袁世凯见是真猛又惊又怕,他早就领教过真猛的历害。
恭恭敬敬的问:“金大当家的亲临寒舍不知有何赐教?”
真猛冷笑一声:“听说你联络各界意图与革命党作对?”
袁世凯连忙摆手:“没有没有,我是支持革命的。”
是吗?真猛拿出孙先生的书信道:“如果你能办成孙先生交待的事,我就相信你。”
袁世凯打开书信,看完后立马大喜:“好好好,我一定照做。”
真猛并不知道信中的内容,看袁世凯这么高兴不由产生了一丝疑惑。
但出于对孙先生的尊重,并未偷窥信中内容。
次日,袁世凯便按照孙先生信中的要求运做起来。
他通过威逼利诱,迫使隆裕太后在清帝退位诏书上盖了章,终结了帝制。
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灭亡。
孙中山兑现承诺,于1912年2月14日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随即袁世凯接任,于3月10日在北京宣誓就职。
成为了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真猛不解来找孙先生一问究竟。
“孙先生,您为什么将大总统的位置让给了袁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