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粮商来说吧,农耕社会,粮食是绕不开的话题。
就算是最牛逼的粮食,也不可能把全大明的土地都收入囊中。
粮商的依仗是什么呢,不就是粮食多嘛。
牛逼的粮商甚至可以掌控一个城市的粮价。
但那是以前了。
粮食运输费时费力。
只要粮商捏紧手里的粮食,朝廷都没有太好的办法。
从其他地方调粮食过来,成本高就不说了,耗时才是大问题。
等到粮食运过来,百姓们早就饿死了。
有了水泥路,铁路,这些都不是问题了。
你粮商敢哄抬粮价,一天之内,其他地方的粮食就能运过来。
到时候你怎么抬价呢?根本没法儿抬价。
最关键是你还得罪了朝廷,以后不管做什么,都会寸步难行。
就说最基本的卖粮食。
别人都用火车拉粮食,时间快,运输成本低。
你自己呼哧呼哧用牛马拉过去,等你的粮食到了,百姓们已经没有买粮食的需求了。
就算有需有,你的运输成本比别人高,同样的价格,别人就比你赚的多。
只要朝廷掌握了运输业,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这一点都看不透,那就像朱吾适说的,必将被时代所淘汰。
这是明面上的,背地里也是有隐患的。
大明发展很快,这才几年啊,新兴的商业模式和科技已经让这些人眼花缭乱了。
如果不听话,不能根据大明的发展第一时间调整方向,等醒悟过来的时候,别人已经抢占先机了,到那时候,想吃屎都赶不上热的。
目前大明的很多大地主就面临这样的问题。
朱吾适刚开始发展商业的时候,这些大地主是看不起那种纯粹的商人的。
结果几年的发展下来,他们开始慌了。
首先就是高产作物的出现,导致粮食的价格一降再降。
大地主已经没有办法靠着手里的土地掌握更多的话语权了。
再说钱的事儿,商人们靠着外贸日进斗金,财富的积累非常快,甚至已经超过那些大地主了。
有钱就有人,有钱就有地。从朱吾适来了大明以后,有钱的也开始有地位了。
这对大地主们也会造成一定的冲击。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条,朱吾适早就放出风声了,税收改革势在必行,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事儿。
大明的税收制度主要是田赋和丁税。
田赋就是根据土地面积和土质登记征收,一般按照收获量的十分之一征收。
田赋分为夏税和秋粮。
可以给钱,也可以 给粮食,丝,麻。
丁税就是按人头收税。
另外还有徭役,就是百姓定期要免费给官府干活儿。
修路啊,筑堤啊这些工作。
朱吾适觉得这个就很麻烦。
他个人认为,不如一刀切,就按土地收税。
一亩地收多少税,不管收成如何。
同样的地,别人一亩地一千斤,你一亩地收成五百斤。
你要做的不是让朝廷体谅你,而是反思为什么同样的土地别人的收成比你高。
难道他是穿越者,有复合肥啊。
徭役这种东西,很容易被地方钻空子,所以不如直接取消了。
地方有大工程了,直接上报,上头批准了以后就拨款,然后请人干活儿得了,搞那么复杂干嘛呢。
弄徭役,百姓不乐意,干活儿不积极就不说了,再搞出豆腐渣工程怎么办。
另外就是,朱吾适准备培养一些统计学方面的人才,然后把他们撒下去,让他们把全国的土地都丈量一下。
确保不会有人瞒报土地。
这也是大明后期收不上税的原因之一。
那些有本事的,明明有一百亩土地,报上去可能只有一亩。朝廷按一亩地收税。
大家都这么干,国库能有钱就见鬼了。
还有之前提到的有功名的人不用交税这个事儿。
这尼玛就是纯纯的傻逼行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有功名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都不用交税。
就算他们没有土地,别人为了避税,也会主动找到他们的。
等到土地都划分到有功名的人名下,大明收谁的税去?
所以这个玩意儿一定要取消掉。
都尼玛有功名了,不想方设法让他们为国家做贡献,反而变着法儿地给他们发福利,让他们当蛀虫。
大明初期,一个巨人可以有200亩地不用交税。
等到万历年间,一个巨人名下不用交税的土地已经增加到了1200亩。
1200亩啥概念,现代中原一个村,平均一个人也就能分到一亩左右的地。
1200亩地就是1200个人。
一个举人就能让1200个人不用交税。
要是再瞒报一下,2000亩说成1200亩,那就是2000个人免税了。
就算免的只是徭役,那也是很多钱的啊。
要知道,大明的举人已经有资格当官了,当官了就用俸禄了啊。
就算当不了官,一个举人,在封建社会这种读书人很少的国家,干点儿啥能饿着?
哪里还需要给他们免税啊。
免税只会导致一些进取心不足的人一辈子不工作。
所以这个规矩必须要打破。
大明虽然还没有开始实行,但是这方面的风言风语已经放出去了。
朱吾适的计划很简单,先让他们心里有数。
然后趁着朱元璋这个暴躁老头还活着,把这件事儿彻底搞定。
新皇登基以后百废待兴,需要干的事儿太多了,不一定忙得过来。
再一个朱标虽然也不是什么简单人物,但他的威望毕竟不如朱元璋。
所以这种得罪人的活儿,还是让朱元璋来干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大明建国时间不长,属于大明的有功名在身的人还不多,此时改革反对的声音也是最小的。
等到张居正那会儿,想要改革那是千难万难啊。
地方势力太过庞大,就连皇帝都斗不过他们了。
等到那个时候再改革就晚了。
参加会议的人回去以后,就各自开始在家思考商量了。
朱吾适最后说的被时代所淘汰这件事儿,是他们考虑的重点。
朱吾适这话的意思很明显了,不听话的,没有好果子吃。
那要不要听话,就是这些人需要考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