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白夜闲着没事,找节目组要了一根鱼竿,优哉游哉地在湖边垂钓。

陈都玲拿着正在震动的手机递过来:“老板,桃姐电话!”

白夜接过手机,按下接听键,故意用一种许久未联系的客气口吻:

“喂?桃姐?好久不见啊,最近忙什么呢?”

电话那头的刘桃心里立刻吐槽:「装!你就接着装!明知故问!」但嘴上还是顺着他的话,带着笑意说:

“我在录节目呢。有个事想请你帮个忙啊。”

白夜立刻开始他的表演,把手机拿远,制造出断断续续的效果:

“喂?有事啊?喂……喂……哎,信号不太好呀……”

刘桃听着这浮夸的演技,差点笑出声:

“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想请教你一下,你会做米线吗?”

白夜一听这小事,立刻把手机拿近,语气恢复正常:

“喂?喂?哎,信号好了!刚才你说什么?米线?”

刘桃在电话那头终于忍不住笑了出来,重复道:

“对,我问你,会做米线吗?”

她顿了一下,:

“不是,我问一下。我这儿要是请你帮别的‘大事’,你是不是就得继续信号不好啊?”

白夜立刻换上一种被冤枉的语气:

“怎么会!我是那种人嘛?桃姐有事,不管大小,我怎么都得帮忙啊!”

他看了看手里的鱼竿,脸不红心不跳地补充:

“我在钓鱼,湖边信号不稳定。不信……不信咱俩视频!”

刘桃心想:我信你个鬼,你不在监控室嘛,还钓鱼!但嘴上却说:

“我信,我能不信你嘛?”

说完,她果断挂断电话,直接发起了视频邀请,准备当场“打假”。

视频瞬间接通,画面里赫然出现了白夜戴着遮阳帽、手持鱼竿、背景是波光粼粼湖面的影像。

刘桃看到白夜真的在钓鱼,非常意外和诧异:

“嘿!你还真的在钓鱼啊?!”

白夜将摄像头在湖面和自己之间切换了一下,一脸无辜:

“不然呢?你以为我在干嘛?”

刘桃被问得一愣,只好实话实说,笑着吐槽:

“我也以为你在‘钓鱼’,但没想到你是真在钓鱼!那你钓到鱼了吗?”

白夜叹了口气:

“鱼嘛……估计是集体午睡了吧。”

刘桃被他这离谱的借口整无语了:

“没钓到就没钓到,还‘午睡’!行了,不跟你贫了,赶紧的,米线到底怎么做?”

白夜在视频那头,慢悠悠地问:

“米线有好几种做法,你要学那种啊?有好吃的,有一般的。”

刘桃想都没想:“当然要学好吃的啊!”

于是,在白夜的远程指挥下,一场融合了魔幻与现实的美食创作在“忘忧客栈”的厨房里开始了。白夜的指导词大概是这样的:

“对,把那勺猪油放进去,香!……干豆腐切丝,豆芽,鱼丸切片加里!……辣椒油多放,过瘾!……哎对了,再拍个蒜,得劲儿!”

一番操作下来,刘桃看着眼前这碗飘着红油、麻辣香气扑鼻但又感觉哪里不对的米线,挠了挠头,对着手机屏幕发出了灵魂质疑:

“小白……你确定这……这是过桥米线吗?我昨天在镇上吃的,好像不是这个味儿,也没加麻加辣啊。”

白夜在屏幕那头脸不红心不跳,语气充满了不容置疑的自信:

“怎么不是啊?你看,有汤,有米线,有过桥那个热乎劲儿!相信我,桃姐,这碗‘东北云南过桥米线’,绝对比你昨天吃的那碗好吃!”

刘桃看着手里这碗融合了南北风味的米线,哭笑不得地对着手机说:

“东北……正宗……云南过桥米线?”

白夜在视频那头,语气笃定:

“对,东北正宗的。”

刘桃试图讲道理:“可是客人想吃的是当地特色啊!”

白夜理由充分,振振有词:

“你又没说要做当地的。你只说要做‘好吃的’。在我个人的美食排行榜上,米线,就这个版本是最好吃的!”

就在这时,杨梓被浓郁的香气吸引,循着味儿走进了厨房,她用力吸了吸鼻子,惊喜地喊道:

“哇!桃姐!我在客厅都闻到味儿了!什么东西这么香啊?!”

白夜在视频那头得意地说:“你看,还是有识货的人。”

杨梓凑到手机前,好奇地问:“桃姐,谁啊?”

刘桃笑着把手机屏幕转向她:白夜。”

杨梓立刻进入“营业模式”,热情地打招呼:“白夜老师,你好!我是杨梓!你什么时候过来啊?”

她这过于自然的提问,直接就暴露了。

白夜立刻在视频里做出一个“卡”的手势:

“这对吗?这流程不对啊。你怎么知道我要过去?桃姐都不知道呢!重说!这段剪掉啊!”

杨梓立刻心领神会,也非常配合地后退一步,两手夸张地一拍,喊了一声:

“Action!(开始!)”

然后她重新走上前,挂着标准的营业微笑,再次问道:

“桃姐,谁啊?”

刘桃忍着笑,再次配合:“白夜。”

杨梓转向镜头,乖巧地说:“白夜老师,你好,我是杨梓。”

这次,白夜也换上了一本正经的语气,说出了那句在娱乐圈堪称“终极暴击”的问候:

“杨梓你好,我很喜欢你的《家有儿女》,我是看着你的戏长大的。”

这句话的杀伤力巨大,精准地戳中了童星出身的杨梓。

杨梓脸上乖巧的笑容瞬间凝固,咬着后槽牙,挤出一句:

“我谢谢你啊……”

白夜则满意地笑了,语气轻松:

“不客气。”

“你尝尝米线好不好吃,和你们昨天吃的比怎么样”

刘桃笑着向杨梓解释:

“客人不是想吃米线嘛,我打电话向小白求助,这是他教我的……东北的做法。”

杨梓好奇地尝了一口,眼睛瞬间睁大:

“哇!辣!还有点麻!”

她被这强烈的味觉冲击了一下,但随即品味了一下,点了点头:

“不过……你还真别说,挺好吃的!是一种很过瘾的味道!”

她的肯定让刘桃松了一口气。

这时,杨梓想起了什么,朝着厨房外喊道:

“海璐姐!海璐姐!你来一下!”

秦海露闻声走进厨房:“来了来了,什么事啊?”

杨梓把碗递到她面前,带着点看好戏的表情:

“海璐姐,你快尝尝这个!桃姐做的米线!”

秦海露一看这碗米线,笑了,精准地报出了它的“出身”:

“米线!这我太熟悉了!这不就是咱东北那‘11一碗的砂锅米线’嘛!不过可以加东西,加荤菜,不过东北是用砂锅装的,你这用碗,差点意思。”

说完,她尝了一口,细细品味,然后非常肯定地点了点头,用了一句极其传神的描述:

“对!没错!就是那个味道!吃了以后,味儿能从中午顶到晚上,一天不散的那个味道!”

杨梓:“为什么叫东北正宗云南过桥米线啊,”

白夜:“嗯,可能是尊重版权吧,还有东北正宗四川麻辣烫,东北正宗河南板面”

“你是东北的”

“我不是”

“那你怎么知道的?”

“我去过东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