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长焦拍特写制造景深,这里杰昆....”
周游跟摄影师交代完之后回头看向那个已经上了一半小丑妆,坐在椅子上喃喃自语的男人。
听到导演叫自己他也终于抬头,仿佛是从自己的世界里面打开了一扇门抬头出来听讲。
周游这会儿看他就是这种感觉。
压下心中的异样与惊喜,周游向他走去,旁边的化妆师也马上跟上。
站在杰昆面前的周游停了一会,直勾勾的盯着他的妆容道;“眼妆这里...能不能制造出来一种流泪的感觉?就是那种类似妆容融化,混合着眼泪掉下来的感觉,然后杰昆你....”
说着周游伸出双手中的大拇指与食指,做了个捏脸的动作,只是不是去捏对方的脸,而是放在自己的嘴里,把嘴角往外扯。
“这个动作你觉得怎么样?”
周游看着他问道。
杰昆看着周游的动作,略微想了一下之后照猫画虎的伸出双手放在嘴里往上一扯。
表情虽然看上去是在笑,可他眼睛里面却平静的如一潭死水。
周游满意的看着他的动作,对方不需要自己多说就知道自己的意思,这种演员在自己的导演生涯里面也不多见。
倒不是杰昆就比其他人强上多少,而是两人对于这个角色的理解比较同频,他知道周游想要什么而已。
也算是一种...默契。
可就在周游看着他准备让化妆师继续的时候,杰昆伸在最里面的手扯着嘴角忽然往下一扯。
瞬间,那张“笑脸”就变成了“哭脸”,他的眼神还是没变,但整张脸从刚才的笑意吟吟变成了忧郁悲伤,搭配上这会儿旁边收音机来传来录好的新闻播报有种说不出的丧感。
他要的就是这种感觉。
周游的眼神从惊喜变成欣赏,听着新闻播报里那对于“垃圾和老鼠”的评价,不正是跟此刻电影中的亚瑟对立的吗?
“就这样拍,给前后一个反差,笑脸不要给正面特写还是按照我们刚才设计的先给侧面,然后长镜头变焦,模糊镜子里面的画面摄影机向左横移。”
转身周游就又开始跟大胡子摄影师沟通。
“横移之后带出镜子里面他嘴角往下扯的画面,我要忽然一下清晰的那种感觉,oK?”
“没问题。”
技术不是很难,就是简单的方法,只是看怎么组合以及怎么运用光和演员罢了。
这些东西周游都提前做了准备,落在摄影师这边的活儿根本不难。
其实这时候很多导演已经不想周游依旧用这种“古典拍法”了。
以前大家之所以设计分镜头,之所以导演脾气大或者演员在片场“咔”了一下之后演员会不停的道歉,是因为那时候用胶卷拍电影,而胶卷的预算有限。
一部戏一大半的成本都是胶卷的成本,大家错了一条戏后能不心疼胶卷吗?
于是那时候设计分镜头也就是为了拍摄足够的导演想要的素材,确保自己剪辑的时候有素材能够完成自己的想法,达到自己想要的那种结果。
但现在不同了。
现在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有的导演索性一场戏架上好多个机位。
中景一个近景一个,两三个机器从不同角度给特写,然后真正拍摄的时候一起开机。
甚至还会因为想要的素材感觉不同再去架设两台拍摄速度不同的摄影机,比如一台用正常的24格去拍摄,另一台用26格或者28格。
这样一来等于一个镜头从不同角度、不同速度拍了好几套,等你导演剪辑的时候想要哪方面的素材都有。
最典型的一场戏就是《让子弹飞》中的“鸿门宴”那场戏。
剪辑出来的效果很惊艳,但姜纹当时就是这么拍的,确保自己到时候总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素材。
这也就是为啥老谢会在采访中说他“一塌糊涂”。
说的不是姜纹电影中的内核以及天才般的想法,说的是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已。
你说它是保险的方法也是保险的方法,可那是笨方法。
导演的思路和想法甚至表达的东西不仅藏在画面之中,镜头之中,也藏在他的剪辑之中。
这么一来,导演就不需要设计分镜头,直接什么戏都来个全套,保险是保险了,可很容易剪辑的思路混乱,一塌糊涂。
这也就是为什么后面的电影大多大家看起来都很平淡。
混子太多了而已。
什么人都能拍电影,哪怕不会拍就全套来一遍,到时候跟剪辑师沟通自己想要什么想讲什么,剪辑师再去根据他的要求剪辑。
个人的风格不一定能给他展现出来,但起码这场戏说的什么事儿能给剪辑明白了。
而周游这种一路以来很明确自己拍摄思路和自己要什么的导演自然就不需要这些东西。
也算给剪辑师减少工作量了。
“来,录音试一下收音机的效果,我们准备开始,把声音调的再低沉失真一点...”
周游安排好了演员摄影以及灯光,又去转身找录音沟通。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场开头的戏,甚至除了背景的录音机的播报声演员们没有一句台词,或坐或站都没怎么动过,可背后的细节却有很多。
站在监视器那边的几个《寄生虫》剧组的演员以前作为周游手底下演员的时候,只是导演安排自己怎么拍就怎么拍,没经历过这种片场的“上帝视角”。
他们也惊讶于电影之中的细节和巧思。
这导演...还真不是人干的活。
“我们准备开始,3...2...1,开始。”
在他们自己胡乱琢磨的时候,片场传来周游的声音,《小丑》的第一场戏终于开始了。
他们赶紧回身去看向摄影机。
镜头之中先是出现房间的中景,画面上的角度微微有些倾斜,窗外是阴沉压抑的天空,给人一种微冷孤独的感觉。
房间里面正中间的化妆台前面坐着亚瑟背对镜头孤独的身影,他的身影在暖黄色灯光的笼罩之下。
旁边两侧也有公司的其他演员,他们同样背对着亚瑟,用色彩和站位把中间的亚瑟给“孤立”起来。
根本不需要冲突的台词或者肢体动作以及过多的声明。
亚瑟孤立无援的感觉就跃然镜头之中。
而随着镜头缓缓推进,两侧的同事身影消失,另一个监视器画面上的侧面特写出现。
亚瑟那有质感的皮肤涂抹着自己化的小丑妆,眼中闪烁着晶莹光芒,缓缓伸出双手拉扯嘴角。
这一刻他表现给监视器后面众人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
而看到他表现和状态的周游,悬着的心也终于踏实下来。
这戏,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