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刘备踌躇麾下暂无良将可用,遂问庞统可遣何人领偏师取广汉县。
庞统自荐,刘备却是因赵林昔日预言而不允。
一时之间,帐中沉默片刻。
便在此时,帐外有亲卫来报,言说魏延求见。
刘备与庞统皆猜到魏延乃为求领兵取广汉而来,二人对视一眼,便叫魏延进帐议事。
及魏延进帐,抱拳行礼,言道:“末将拜见主公,军师有礼。”
二人还礼毕,刘备问曰:“文长所来何事?”
魏延道:“主公,末将自随主公入川以来,多蒙提携,委以信任,如今我军须分兵而进,末将愿为主公分忧,领兵走密道,取广汉。”
刘备曰:“文长忠勇,吾亦属意与汝领兵,然此战干系重大,文长未曾独领大军,恐经验不足。”
魏延道:“末将自幼熟读兵书,行军布阵,安营扎寨,皆熟谙于心,主公缘何不愿信我。”
刘备犹豫间,庞统参言道:“文长,非主公不信你,实则乃是广汉墙高城固,若是攻城,恐轻易不能下。不知若叫文长领兵取广汉,有何良策?”
魏延道:“围三缺一,蚁附登墙,我军忽至,彼无防备,可一鼓而下。”
庞统闻言,摇了摇头,言道:“密道狭窄,岂容攻城器械通过?若出了密道再伐木造器,岂不暴露大军行踪?何言彼无防备耶?”
魏延闻言,思忖一番,又道:“可拨数百勇悍士卒,扮作百姓模样,混入城中,夺门而取可也。”
庞统闻言,又摇了摇头,言道:“数百百姓若一股而进,必为守将阻拦盘问,若分数股混入城中,必为城中本地百姓检举,数百勇悍之士皆死矣。”
魏延闻言,又思忖一番,踱步良久,言道:“延亲率精锐骑卒,奔袭夺门,再以大军抢城可也。”
庞统闻言,长叹一气,言道:“广汉为重镇,时刻有士卒把守,不及文长率骑卒抵近,必为登高之人警觉,速关城门,起吊桥,文长纵有霸王之勇,又何以破门?”
魏延闻言,气恼道:“军师有何妙计,请直言。”
庞统闻言,笑曰:“文长莫急,此时即便允你领兵,亦无良策可速取广汉,此为时势也。
我军分兵而进,须先取兴兵之名,方能名正而言顺。”
魏延道:“何时能取得兴兵之名?”
庞统道:“待二吴至,其名不远矣。文长还需耐心等待,到时主公自有安排。”
魏延闻言,扭头见刘备亦颔首赞同,遂耐住性子,拱手拜曰:“既如此,末将便时刻操练兵马,静候主公调遣。”
言罢,便告辞离去。
刘备与庞统又商议细节数则,方散。
时光飞逝,旬月匆匆而过。
这一日,终有斥候来报,言江州城西大路,有一支人马打吴字旗号而来,约莫五千余人。
刘备闻言,急召麾下文武,依计而行。
刘备亲领黄忠、魏延、庞统等文武数十人,带兵三千,前往相迎。
于江州城西门外十里处摆下遮阳帐篷,置酒肉于案,分配乐师舞者就位。
及吴懿、吴班得斥候来报,言前方有刘皇叔领文武数十人当道设宴相迎。
兄弟二人对视一眼,皆不解其意。
吴懿言道:“刘玄德为一方诸侯,为何如此礼遇我等?”
吴班却道:“不知也,听闻刘玄德昔日曾以双股剑纵横天下,弟早慕其名,今日得见,正好结识一番。”
吴懿闻言,嘱咐道:“我等奉主公之命而来,不可与其交厚,若日后事不协,恐有一战。”
吴班言道:“大哥放心,小弟省得。”
吴懿闻言,放心不少,便与吴班一同领兵向前。
又行十里,果见刘备于当道扎下帐篷,两侧排列乐师、舞者数十人,刘备亲领文武于帐前相迎。
二人见状,皆奇之,遂对视一眼,暗中交换意见,旋即一同于马上抱拳行礼,言道:“吴懿、吴班见过刘荆州,请恕甲胄在身,不便行礼。”
刘备闻言,摆手笑曰:“不怪。备久闻二位将军皆为蜀中英杰,今日得见,足慰平生。”
言罢,不顾二吴诧异,行至近前,一手牵起一人马缰,亲自牵马向帐篷而行,言道:“二位将军远行辛苦,备已设下薄酒,为将军接风洗尘,还请二位将军莫要嫌弃,权且饮一杯解渴,待回大营,再行设宴款待。”
二吴闻言,急跳下马来,抱拳曰:“玄德公如此礼遇,我等如何敢受?”
刘备见二人已下马,便唤来随从牵马,自己却行至二人身前,一手牵一人,言道:“备久欲与二位结交,只恐礼数不周,怠慢了英杰,来来来,且先入宴,再来叙话。”
言罢,不顾二人推托,生拉硬拽二人入帐,径直将二吴安排在客席,同坐阶上。
二吴推托不过,只得无奈坐下。
酒宴开启,刘备轻拍双掌,帐外乐师奏乐,丝竹编钟,声声悦耳,箜篌清脆,琴弦拨弄,一副和谐欢乐景色。
刘备亲自为二吴舀了酒,又端起酒碗,笑曰:“备与二位将军一见如故,且同饮一觥,再行叙话。”
二吴受宠若惊,与刘备敬酒一番,各自盛饮。
待放下碗来,刘备又欲亲自舀酒,却被吴懿急忙拦下,言道:“玄德公礼遇过甚矣,折煞我等。”
刘备却轻柔而坚定的舀起酒水,倒入吴懿碗中,笑曰:“备虚长二位将军几岁,便称表字罢。
子远谨慎持重,有将才,备欣慕已久,恨不能与将军一同匡扶汉室,惜哉。
元雄豪爽直率,果敢勇猛,备早闻元雄豪侠之名,今日得见,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元雄可称我大汉侠之典范。
二位皆为英杰,备有幸与二位结交,喜不自胜也。”
二吴闻言,如沐春风,连忙口称不敢。
刘备又趁机为吴班舀满酒,端起酒碗,敬曰:“来来来,二位将军,再饮一觥,以贺今日相逢。”
言罢,率先一饮而尽。
吴懿心思慎重,见状已察觉些许端倪。
吴班却是豪侠性格,见刘备如此礼遇、豪爽,早已为其心折,急满饮而下,拱手曰:“班何德何能,竟得明公如此礼贤下士,日后明公但有所需,班虽上山下海,亦愿为明公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