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繁花笺 > 第五百三十七章 备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次日早朝,太和殿内香烟袅袅,鎏金铜炉中檀香氤氲,丝丝缕缕漫过丹陛之下肃立的文武百官,衣袂间尽染清芬。

礼部尚书方渊整肃朝服,缓步出列,腰身躬至九十度,沉声道:“陛下,今科殿试诸事已筹备妥当!”

他顿了顿,继续奏报:“自会试放榜之后,臣部协同内廷、国子监合力督办,贡士名册逐一审验三匝,删汰籍贯不符、履历不实者,最终核定三百二十七人入围。”

“保和殿试场已循旧例清扫封门,考生座次按千字文编排。笔墨纸砚、饮水点心皆由内廷造办处采买上等物料,逐件拆验有无夹带舞弊之嫌,殿内梁柱缝隙、地砖接口亦用细木探查,绝无疏漏。”

“监考官员自各部院遴选清正廉明之臣十二员,三日前便令其斋戒静养,隔绝亲眷往来,专司考场监察,以固抡才大典之公。”

“臣等已择内阁、翰林院七位重臣充任读卷大臣,恭请陛下定夺开考诸事,并核准读卷名单,以安天下士子之心。”

话音甫落,吏部尚书林哲应声出列,声如洪钟:“陛下,此次入围贡士,皆经乡试、会试两重遴选。既有寒门苦读十载的才俊,亦有世家子弟中博通经史之流,更有藩属国远道而来的异邦士子。”

“臣部逐一核验其乡会试考卷、品行考语,并无一人有不良声名。其中不乏通晓治国之策、精擅算术者,更有熟谙边地事务、深究农桑之学的贤才,皆是国之栋梁。”

“为保殿试顺遂,臣已令京兆府整饬京城治安,加派兵力戍守保和殿周边,严禁闲杂人等逗留窥探。”

“同时传谕各贡士居所,令其按时赴考,不得延误,亦不许结伙聚议、打探题目,违者按科场律从重治罪。”

二人奏罢,皆垂首侍立,袍角垂地,静待圣裁。

“殿试诸事既已筹备周全,明日辰时依例开考。”萧浔端坐龙椅之上,明黄色衮龙袍衬得他面容愈发沉峻,目光扫过殿下群臣,威严自生。

殿内百官齐齐躬身,“陛下圣明!”

萧浔目带欣赏地看着方渊与林哲,语气温和地道:“两位卿家督办得力,诸事细致周全,朕心甚慰。殿试乃抡才大典,关乎朝堂根基、天下人心,容不得半分疏漏。”

“读卷大臣名单朕已阅过,皆是老成持重、学识渊博之辈,准了。”

“蒙陛下信任,臣敢不竭诚效命、恪尽职守!”方渊率先叩首,“后续殿试监考、读卷诸事,臣必亲力亲为,严堵任何疏漏,绝不让科场有半点不公之事。”

“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不负天下士子所望。”

林哲紧随其后叩首,声言:“臣亦当尽心辅佐,严督京兆府防卫不怠,严查士子言行,确保殿试全程顺遂。”

“愿为陛下甄选贤才、稳固朝堂,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萧浔微微颔首,示意二人退回班列:“愿众卿坚守本心,共保此科殿试清明公正,为大虞遴选真正可用之栋梁。”

百官再次齐齐躬身,声音洪量地道:“臣等必不辱使命,不负陛下厚望!”

檀香袅袅中,萧浔起身,内侍高声唱喏:“退朝!”

“恭送陛下。”百官齐声道,目送帝王身影消失在殿门之后,方才缓缓直身。

萧浔回至养心殿,拿过素笺纸铺在案上,提笔蘸取朱砂,在素笺上写下“殿试策论”四字,笔力遒劲,锋芒暗藏。

随即换了狼毫墨笔,凝神静思片刻,缓缓落笔:“方今天下,边尘未靖而民生待哺,吏治需清而教化待兴。朕欲安邦固本,问诸士子:何以靖边患、苏民困、澄吏治?三者孰先孰后?又当以何策并行,使家国康宁、四海归心?”

墨字筋骨分明,落于纸上力透纸背。

待墨迹稍干,萧浔将素笺仔细折好,放入描金紫檀匣中,扬声唤道:“刘永顺。”

“奴才在。”刘永顺轻步上前,躬身应道。

“将此题目送往翰林院,令其连夜誊写三百二十七份,每份皆盖内廷印鉴。”萧浔沉声下令。

“明日开考前交由监考大臣核对无误后,再分发各考生。”

“奴才遵旨!”刘永顺双手接过匣子,躬身退去。

午时刚过,贡院侧门的殿试告示一经张贴,便引发众人争相围观,看清“明日辰时保和殿开考,卯时三刻到场候命”的字样后,都欣喜若狂。

寒窗苦读十余载,习得经世济民之学,原是为求一朝得售、报效家国,如今总算闯过乡会两试,走到殿试这一步,离实现抱负仅差最后一关。

程诺和顾昇今日亲自前来,看清告示后相视一笑,便往贡院附近的“杏园茶舍”去。

他们与周彦、李默、张启早有约定,借最后半日,互通些备考心得、稳住心神,为这场关乎前程的殿试做足准备。

茶舍“听松”雅间内,窗棂半敞,暮春的暖风裹挟着草木清香漫入,案上紫砂茶盏中,茶烟袅袅升起,与窗外天光相映成趣。

周彦与李默已先一步抵达,边品香茗边吃“状元糕”,闲聊些往日苦读的趣事,见程诺二人进门,连忙起身相迎,拱手问好。

片刻后,张启匆匆赶到,进门便放轻脚步,笑着压低声音:“可算凑齐了!方才看告示时,见不少人神色紧张,真担心他们明儿在殿中失仪。”

李默年长,心性沉稳,闻言颔首,语气平缓:“越是临近大考,越要静心凝神。殿试面圣,考的不仅是十年寒窗的才学,更是临危不乱的心性。”

程诺在旁坐下,指尖轻轻摩挲着茶盏边缘,接过话头道:“仲安兄这话说到了根上。心性不稳,纵有满腹才学也难从容施展。咱们今日聚在此处,与其说梳理思路,不如说借旧友相伴稳住心气。毕竟明日殿上面对陛下,唯有沉得住气,才能把平日琢磨的实务见解说透,不慌不忙地答好策论,这才是不辜负苦读。”

顾昇端起茶盏浅啜一口,接话道:“正是这个理,唯有心气定了,才能把学过的、想过的实实在在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