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才让神医给他治了病。
不过,就算苏骁是秦夜的亲舅舅,苏骁说的不对他一样要站出来反驳!
因为苏有孝带兵走了,他就是武将之中数一数二的人物!
他代表的不再是自己,而是朝堂上的所有武将!
苏骁将大乾边军说的那么不堪,他可不能就这么认了。
“武威侯,本官不是那个意思。”
“本官只是觉得,如今大乾和草原之间的关系,已经暂时稳定了。”
“未来的发展和主动权,也全在我大乾的手里握着!”
“何必要自找麻烦呢。”苏骁声音也软了下来。
在他看来,吴敬之是半个自己人。
是很有可能投到秦夜麾下的。
所以此时不宜将双方的关系闹僵。
“苏尚书,您也是出自定北侯府。”
“您年轻时也上过战场。”
“您该知道,这并不是自找麻烦。”
“这是开疆拓土的大事啊!”
“扩充我大乾疆域,哪里有不对的道理!”
“况且有我大乾边军坐镇岳叶山,进可攻,退可守!”
“这也是免除我大乾边境屡屡被草原袭击的最好办法啊!”吴敬之沉声说道。
岳叶山坐落于北肃关外,与北肃关遥相呼应。
往左,是一片开阔地,草原大军最爱从那片开阔地行军,进攻大乾。
如今拿下了岳叶山,便相当于在北肃关外又建了一座雄关!
将北肃关防御不到的地方也监管了起来!
只要在岳叶山屯兵,草原大军敢进入大乾的领地,岳叶山的大军就能切断他们的后路!
北肃关的守军就能与岳叶山的大军前后夹击!
到了那时候,草原大军只有两条路可走。
北肃关的位置虽然有缺陷,不能对草原大军起到完全的阻挡作用,也因为地势问题,没办法换地方。
但这并不能否定北肃关乃是一座易守难攻的雄关!
换言之,只要拿下了岳叶山,大乾军就能对前来袭扰的草原大军形成两面夹攻之势!
而且是无法解决的两面夹攻之势!
因为只要守军坐镇岳叶山,草原铁骑就攻不上去,就拿他们没办法!
要么选择放弃,要么就只能越过岳叶山,两面受敌!
无论如何,这样做对大乾都是有利的!
大乾如今已经掌握了发起战争的主动权。
拿下岳叶山,便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武威侯,苏尚书,此时的要点不是开疆拓土!”
“调高牲畜兑换粮食的比例,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冬天,不能让草原人喘过气来!”秦夜沉吟一声,打断了二人的争论。
有些事,是独属于他和大乾武将之间的秘密!
比如,明年春天的东征!
这件事武将们知道,乾帝知道,唯独文臣们还不清楚。
而决定明年春天能否东征的关键,就在这换粮食的比例上!
这个口子开的太大,让草原人舒舒服服的度过了这个冬天,明年的北征可就没那么好打了!
闻言,吴敬之一愣,连忙退了回去。
苏骁也是面露异色,不再说话。
“夜儿,你的意思是...不答应这个条件?”乾帝沉吟一声。
说白了,他还是挺心动的!
这毕竟是开疆拓土啊!
“不能答应!绝不能答应!”
“这个条件对大乾百害而无一利!”
“父皇难道不觉得这个条件,是草原王国在画饼嘛?”
“他们画了一张巨大的饼放在那里。”
“这饼,咱们要耗费人力物力,过个三五年才能吃上!”
“可好处,却要立刻给他们!”
“这一点都不合理!”
“咱们目前唯一能获得的好处就是,驻军岳叶山!”
“可是该驻多少军呢?”
“少了,草原大军攻过来,岳叶山上的大军派不上什么用场。”
“多了,大乾能撑得住嘛?”
“此刻北肃关有十万边军驻扎,负责阻拦草原大股军队。”
“后方各城也有不少大军,负责防御草原大军绕道攻入北肃关后方!”
“就比如前阵子的草原大军压境,兵围富洋城。”
“富洋城守军就有足足两万!”
“大乾在北境的守军加上边军,人数已经很多了!”
“后方大军不能动,北肃关大军不能动,父皇难道要再从大乾内部调十万大军去镇守岳叶山?”
“北境再添十万大军,大乾养得起嘛?”
“少于十万,那这股大军的存在就可有可无了。”
“他们就只能守着岳叶山,一旦下山到平原上与草原铁骑作战,只会是被碾压的结局!”
“而且最重要的是,当初建立北肃关,它的功能不就和岳叶山一样嘛?”
“北境因为地势,无法建立连绵的雄关,只能依山而建一道北肃关。”
“草原大军只要肯多走点路,就能绕过北肃关。”
“可为何这些年来,除了小股军队绕过北肃关袭扰北境。”
“草原的大军要攻打大乾,第一个打的还是北肃关呢?”
“不就是因为北肃关屯兵众多,他们绕过北肃关,北肃关的大军便会出关作战。”
“最后,两面夹击草原大军嘛!”
“北肃关的作用和岳叶山一样,为何还要再加上一个岳叶山!”
“北肃关若是绵延千里,将草原大军死死的挡在外面,儿臣绝不会不同意拿下岳叶山。”
“可北肃关不够长,没法挡住草原大军。”
“就算拿下了岳叶山,也是鸡肋!”秦夜连连说道。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明年就要打草原了。
现在要不要岳叶山都无所谓,反正他明年会打下来的!
如果现在为了一个岳叶山,调高了牲畜兑换粮食的比例,那大乾可就亏大了!
有多余的粮食,还不如囤起来等明年开战的时候当军粮,让士兵们多吃一顿夜宵呢!
相信这个道理乾帝心里一定也明白!
闻言,乾帝被说动了。
吴敬之连同其身后的武将们也是连连点头。
他们本就没有要答应这个契约的意思,只不过是不服苏骁说他们的边军没用罢了。
唯独文臣们,一个个面露异色看着秦夜。
因为他们不知道大乾明年北征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