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秋。
人总是更容易变得多愁善感。
其实对黎卫彬来说。
黄江这个地方如果仅仅只是生活和工作的话,人的确很舒心。
因为沿江的地理优势,再加上背靠大山,这里的气候可以说是相当的舒适,说冬暖夏凉有点过于美化,但是四季分明的确不是一句假话。
9月底。
就在省委组织部关于正式免去程先前淮阳师范学院领导职务的通知下达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
原黄江市委副书记高旺居然出人意料之外地被任命为淮江南师范大学的副书记一职。
对于高旺而言。
虽然此去江师大意味着他的仕途已经进入了尾声。
而且这一次更是从政府要害职务转任高校的副书记。
职权可以说是直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实际上。
高旺对此并无多少怨言。
甚至认为自己运气极好,并没有落下一个惨淡的结局。
当然了。
站在黎卫彬的角度。
组织上对高旺的重新启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其实是对他当初所提出意见的一种认可。
这种认可无疑极大地增强了自己在黄江的威信。
然而真实的情况比黎卫彬所想更为明显和突出。
“要我说,这次如果不是黎书记出手,凭他高旺恐怕连这个位置也捞不到。”
“那倒是真的。”
“一般出现这种问题,再用的可能性不大,撑死了也就是弄个什么巡视员啊之类的闲职。”
“要我说,黎卫彬这种人毕竟还是少见,咱们黄江多少年了也就来了这么一个领导。”
“别的不说了,这两年市里的变化有多大,群众是看在眼里的。”
“就说高新区吧,以前的高新区是什么样子?现在的高新区又是什么样子?”
“我都听说马上国家要把咱们黄江的高新区列为国家级示范科技园了。”
黄江市。
位于第三中学不远的一个小区门口。
刚刚建成启用不到四个月的社区食堂里。
大早上吃早饭的当口。
小区里一群孩子不在家,平时就喜欢凑到一起下下棋,唠唠嗑的叔伯大婶们老早就赶到社区食堂。
吃着饭的工夫。
一群人自然而然就聊到了最近的一些事情。
“你就死吹吧。”
“还国家级,你怎么不说世界级。”
“高新区吃上饭才几年工夫,要想做国家级技术园区,我看够呛。”
一时间食堂里顿时就开始七嘴八舌地吵起来。
实际上。
这个传言的确是无风不起浪。
最起码在黎卫彬这里不是瞎吹牛,而是确有其事。
甚至就连他自己对于这种结果都有些意外。
“领导,这个任务比较艰巨啊。”
“老实说,我心里其实也没底,主要是给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
“您看能不能再向上面争取几天,哪怕三个月都行。”
市委大楼。
副书记办公室里。
接到常务副省长徐致远的电话,黎卫彬意外倒是不意外。
最近这半年多时间,因为黄江高新区的事情,这位徐副省长其实没少给他打电话。
说起来黄江高新区也是恰逢其时碰到了好时候。
上半年的时候,已经萎靡了好几年的光伏产业终于迎来历史性地发展机遇。
按照有关部门的意见,上面在最近一两年极有可能会针对光伏产业做出重大性的政策调整。
这一点徐致远早就跟黎卫彬透露过。
原本江南省跟这个事情是完全没多大关系的。
毕竟在这个产业上,前些年江南省完全就是零投入。
然而很不凑巧的是,随着上面提出这个建议,然后有关部门就开始进行产业摸底调研,想详细地获得整个产业的情况。
这一调研,问题来了。
在全国的前十大产业集群里面,江南省居然榜上有名,而之所以能让江南上榜,正是因为黄江市高新区这一年多的高速发展。
不到两年的时间看似不长。
但是对于一个高新区来说,如果路子走的对,能够聚集的资源是相当可怕的。
就拿黄江高新区来打比方。
自从黎卫彬推动高新区改革以来,一直到现在,整个高新区从事相关产业的企业已经从过去的几十家增加到了107家,具备实力也就是经营规模过亿以上的更是占据了百分之七十左右。
其中。
超过百亿级规模的企业有3家,超过50亿不到百亿的有2家,而超过10个亿的那就多了,足足有20余家,而且覆盖了从材料到电池,再到技术组件和应用等各个环节。
简而言之一句话。
黄江高新区不知不觉之中,居然已经具备了一个完整产业链的研发、设计、生产再到应用的技术水平。
摸底出现这种情况,省领导自然是大喜。
徐致远更是立马就启动了组织申报国家级科技产业园的项目。
“别跟我讨价还价。”
“三个月?一个月都别想了。”
“我告诉你吧,这个机会别人想要都要不到,你还跟我推三阻四。”
“就这么定了,最多一个月,在10月中旬之前,你们黄江必须把完整的材料送上来做初评。”
“任务完不成为你是问。”
“当然了,我也不是不近人情,这一次你们黄江高新区要是拔得头筹上榜了,我就考虑向省里要一笔钱支持你们的工作,两千万够不够?”
话筒里。
闻言黎卫彬脸都绿了。
两千万?
徐致远这是打发叫花子呢。
他们高新区翻新一条环路都不止2000万,到徐致远这里居然成了大数目。
堂堂常务副省长,不至于这么抠吧!
“领导,两千万是不是太少了点。”
“要不您再添个零?”
“正好我们高新区眼下有一个援创工作,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区校联动的规模,引进国内一流高校和研究所的人才过来自主创新创业,攻关新能源技术方面的一些课题。”
“眼下这笔款子还没有着落,要是有您这两个亿,我保证三五年内,我们高新区肯定能在新能源技术上有一个质的突破。”
其实黎卫彬真不是夸大海口。
发展新能源产业,对于别人来说可能是盲人摸象。
但是对他来说真不是。
毕竟这个产业未来的走势如何,他实在是太清楚了。
现在高新区有了光伏产业链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最起码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比如充电,能源输送和存储等方面肯定能做出成果。
说不定再次培养出几个上市公司也未必不可能。
然而一听他这个话。
徐致远顿时就炸了。
“两个亿?”
“都说你黎卫彬搞经济工作厉害,我可是见识到了。”
“你倒是会赚钱,几句话就想赚我两个亿。”
“不过行,我答应你了。”
“咱们看结果,否则别说两个亿,那两千万也没有了。”
说完徐致远就挂了电话。
然而办公室里,黎卫彬却显得很平静。
两个亿不多,但是也不少。
只不过他更看重的还是那个国家级产业园的帽子。
这顶帽子好啊。
有了这个帽子,那黄江的光伏产业链就真正要成为国家战略级的产业了。
将来凭借这么一个产业,容城市想挤压黄江的经济空间可就没那么简单了,甚至还要做出一定的让步才行。
…………
感谢“爱吃芦菔的邵栋梁”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