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填房日常 > 第一百六十章 真心佩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傅小梅见她们忽悠着自己去要秘方,当自己是个傻子一样,好像就她们是孝顺媳妇,自己就是个忤逆的,气的脸都红了,她虽然平时混蛋了点儿,也不大爱干活儿,但她心里真是希望李家好,有句话婆婆说的对,将来李家可是儿子的,没有谁比她还希望李家好的了,要不当初也不会拿出自己的嫁妆来,就是希望保住家里那十亩地。

呵呵,她们这是想干啥?以为仗着人多就欺负自己?她是跟娘家不太亲,可自己算计行,外人凭啥算计?傅家就算给了她秘方,那她也不会交给李家,也是给儿子留着!

李东山见傅小梅被老妻和儿媳妇们挤兑的就要发火,急忙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喘了口气,和缓的说:“大媳妇儿,你也别生气,你娘她们也是太着急了,都是被我拖累的,家里的日子······咳咳咳,简直快要过不下去了,都怪我,这身子骨不争气,咳咳咳······”

傅小梅见公公插嘴了,也不好再甩脸子,只能强压下火气,将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说实话,这个家里如果还有谁能让她傅小梅真心佩服的话,也就只有李东山一个人。

李东山,那可是没说的,是个真爷们,生病之前那真是做到头里吃到后头,苦活儿累活儿总是抢着干,从不叫苦叫累,打骂孩子,就跟爹爹傅大庆一样,任劳任怨的,还挺公正,不偏心,这也是当初她拿出嫁妆救治公公的一部分原因。

虽然她有些怵婆婆,但如果被逼急了,她可以豁出去和婆婆犟嘴,但却不敢也不愿真的忤逆公公,哪怕现在公公啥也干不了,就那么躺在炕上,因此,她只能耐心的听着公公说话。

张氏见丈夫咳嗽的厉害,也顾不得教训傅小梅,急忙三两下爬上炕,从旁边的铜壶里倒了一碗温开水,将他搀扶起来,给他喂了半碗水,见丈夫不咳嗽了,水也喂了进去,就忍不住嗔怪道:“你别急,好好歇着你的,大媳妇儿是个明白人,我再劝劝她,她会转过弯来的。”

李东山喝了水,精神好了些,就推开老妻的手,摇摇头说:“不是,你没明白我的意思,大媳妇儿虽然也姓傅,但毕竟是嫁出去的闺女,亲家有秘方,是不会传给闺女的,就算你让大媳妇回去,秘方也未必给她!”

张氏默默地听着,并没有和丈夫争执,而是选择了温顺的倾听。

这个道理她不是不知道,可她有的选吗?家里是啥样子,没有人比她更清楚了,但还有别的指望,她也不会逼迫儿媳妇!

赵秋菊等人见公公插话了,也不敢再怂恿着傅小梅回娘家要秘方,只能跟婆婆一样,不再开口。

李东山见老妻和媳妇们不说话了,就看着傅小梅,和蔼的说:“难为你了大媳妇儿,自从我生病,要不是你拿出了嫁妆,说不定我坟头的草都长了老高了,这一点我比谁都清楚,谢谢你了,是你救了一家人!

你虽然不像其他媳妇那么勤快,那么手巧,但你也有你的优点,不小气,通情达理,你也别生你婆婆的气,她也是让我给愁的,实在是没办法了,她才会肖想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她不是那坏心眼儿的人,你别往心里去,也别记恨她。

秘方的事······其实,最初我也产生过不好的想法,只是很快我就觉得很羞愧,这是很不应该的,很危险的念头,这让我感觉很对不起亲家,尤其亲家对我们已经仁至义尽了,送来粮食还有卤肉,自从我生病以来,这是李家收到的最最珍贵的情意!

我知道亲家不糊涂,做不出将秘方给你的事情,其实就算是我也一样,将心比心,如果我有闺女,家里也有这样一份秘方,我也会作为传家宝传给儿子们,不会让闺女带走的!”

李东山一次说的话太多了,耗费了不少的心力,累得满头大汗,最后恳求的看着老妻,希望她不要让他失望。

张氏被丈夫的一番话说的眼角都湿润了,看着丈夫咬着牙认真的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不再逼迫大媳妇。

李东山得到了老妻的承诺,这才放心的闭上了眼睛歇息。

赵秋菊等人见了,知道秘方的事再也没有了希望,全都神情黯然的一片木然,心里充满了绝望!

傅小梅看了屋子里的人一眼,突然喏喏的说:“其实,这次我回去曾经跟我娘要过秘方,可是,我娘和我爹,不给我,我,我也没有办法,回来时我还跟我爹吵了一架,我,我也希望拿到秘方,可是······”

说实话,此时傅小梅的心里很复杂,既有对娘家的怨恨和嫉妒,一想到娘家人吃香的喝辣的,自己全没份,还连饭都吃饱,心里就恨得不行。

也有对婆家人的鄙夷和无奈,就算日子再艰难,她们也不能贪图娘家的秘方,可是又一想,如果换作是自己,恐怕也比她们好不到哪儿去,大哥就不要笑话二哥,谁也没有比谁更高尚,只是因为活的太艰难,无奈之下的选择罢了。

这也更坚定了她一定要从娘家撕扯下一块肉来的念头,她只是没想到的是,等到过几天她去刘寡妇家时,却发现已经人去屋空,刘玉英母女已经不知啥时候从村里消失了,这让她的计划彻底没有了希望!

再说傅天实一行,从李家出来,驴车走了不久,就到了洼里村。

洼里村在李家村的东南方向,也是在一个山坳里,之所以西北大部分村落都选择在山谷里,也是连年战争造成的,为了躲避战乱,人们只好选择远离战火,山谷里就是他们的最佳选择,后来聚集的人越来越多,自然就形成了村落。

陈家本来是南方人,因为发大水逃难辗转到了西北,再后来发生动乱,陈秀秀的爷爷就带着唯一的儿子到了洼里村,当时的洼里村只有十几户人家,山谷不算小,有山有水还有耕地,陈家自然就定居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