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一定是巧合。
不可能刚刚部署了反坦克炮,鬼子的坦克就配合的出现在前线,还被2磅炮打穿,损失2辆坦克,3辆装甲车。
安澜是提出异议的人,也是提出疑问的人,听着通讯兵的汇报,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快步走到通讯兵身边,一把抓过电报,眼神里满是难以置信。
他刚才还在质疑李峰盲目集中兵力,竟然把反坦克炮阵地部署在一小片区域,可现在,日军的坦克竟然真的往公路方向来,还正好撞在反坦克炮的火力网上。
不可能啊,整个阵线看起来存在较大的漏洞,兵力集中在某一片。
其余山路仅有小股兵力驻防,难道笃定了日军不会从其他路线进攻吗?
如果刚刚还在骂李峰草菅人命,骂他故意以权谋私,故意损耗统帅部兵力。
现在大家开始冷静下来,思忖李长官的部署是不是真的有可取之处。
大家都是行伍出身。
自然能知道集中兵力的好处,可以提升局部阵地防御能力,提升局部火力。
前提是鬼子真的会往火力密集处进攻,而不是从你薄弱处进攻。
一旦选择从薄弱处进攻,穿透了防线。以对方机动能力,可迅速的完成迂回包抄,把远征军10万人包围在曼德勒附近。
该说李长官胆大心细呢?还是说他别有心裁?
李峰正靠在地图旁,手里捏着铅笔,神色平静得像早就知道结果。
坐在一旁的孙厉仁也在猜测,到底是李长官瞎猫碰上了死耗子,还是他对战场的嗅觉异常敏锐,能够精准的预判日军进攻方向。
大家的疑虑重重,实在是看不透了。
“李长官,” 安澜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您怎么如此笃定日军不会从山路突袭?咱们在山路只派了两个连,要是……”
如果是别人询问,李峰懒得搭理。
远征军内比较看好的三位师长,安澜、廖药香、孙厉仁都是有较好培养价值的军官。
于是耐着性子解释了一句:“日军主力是机械化部队,坦克、装甲车需要公路才能快速推进,山路根本走不了重装备。他们的目的是速推翡翠战场,拖延下去会造成较大的后勤压力。”
“而且日军的补给靠公路运输,要是他们主力走山路,补给线就得绕远,至少多花三天时间。日军急于打通滇缅公路,争取速战速决。”
“知晓敌人意图,再去判断日军的进攻方向,有那么难吗?”
这番话条理清晰,落在日军需求和装备限制上,李峰不是盲目集中兵力,而是算准了日军 “速战速决” 的心思和 “机械化部队依赖公路” 的短板,才敢在山路只放少量兵力。
当然了再借鉴了一点即时战略视野的挂逼能力,能够清晰分辨敌情。
“可万一日军就是要赌一把,分兵走山路呢?但凡日军军官谨慎一些,安排小股兵力从山路侦查,必然可以发现我军部署的缺陷。”
“到那时,整个曼德勒周边的部队,都将面临危机。”
廖药香对于李峰的语气和嫌弃的表情十分敏感,特意找不同的话题,想要反驳李峰的判断。
因此站起身来,也咄咄逼人的质问。
李国权和陈吾下意识点头,桂系部队擅长山地作战,最清楚山路藏兵的可能,要是日军真从山路钻进来,确实是大麻烦。
李峰抬眼看向廖药香,没有立刻反驳,反而伸手从桌上拿起一支红铅笔,走到作战地图前,指尖落在曼德勒西侧的几条山路上。
那些用虚线标注的小径,旁边还标着 “泥泞多石,无补给点” 的字样。
“廖师长,你是第五军出身,应该清楚机械化部队的作战习惯。” 李峰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辩驳的逻辑,“日军 15 军下辖的四个师团,有三个是半机械化配置,坦克、装甲车、卡车加起来近千辆 。
这些装备走山路,先不说能不能开进去,光是让卡车拉着弹药爬山,就得陷在泥里。他们要是分兵走山路,最多只能派步兵,而且得轻装,不能带重武器,也没法带足够的粮食和弹药。
如果你是指挥官,会舍近求远,舍本逐末,放弃部队的优势吗?”
“还有一点,日军追求速战速决,如果他们走山路,放弃了机动优势。都是两条腿,我不信统帅部的士兵跑不过矮个子日本人。”
“在逃跑这一点上,统帅部各师都是专家。”
李峰说话毫不客气。
廖药香张了张嘴,不知道如何反驳。
别人说起来,他还能反驳一二。
第八战区的李长官说出来,毫无反驳的余地。
一对比就能知晓统帅部跟第八战区的差距,人家是百战百胜,你是逢战必败。
国军确实擅长溃败,一触即溃,一击即败。
“您怎么就确定日军不会赌?” 廖药香还是不服气,
“战场局势瞬息万变,万一他们的指挥官就是个不走寻常路的人呢?”
真是个喜欢走牛角尖的人啊。
李峰的笔尖重重戳在山路尽头的一个小镇上。
那里标着 “皎克西”,是曼德勒后方的补给点。
“我已经调了一个游击大队,带着迫击炮和地雷,埋伏在皎克西周边的山路上。日军步兵要是真敢来,正好让他们尝尝山路埋雷的滋味;就算他们突破了游击大队,皎克西还有一个营驻守,手里有英缅军刚移交的重机枪,足够拖到咱们的机动部队赶过去。”
“我给200师配备坦克的用途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机动作战,歼灭日军不听话的小股部队,速度歼灭其不走寻常路的指挥官。”
“日军的指挥官不全是疯子,他们不会放着好走的公路不走,去钻难走又没收益的山路。他们要的是快速赢,不是跟咱们拼消耗。”
陈勇这时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电报,递给李峰:“长官,前线传来消息,日军 55 师团的先头部队已经到了曼德勒南郊,正在试探 200 师的防线;另外,发现日军 33 师团的卡车队还在耶乌公路上,没往山路方向动。”
李峰转头对众人道:“现在不是纠结山路的时候,日军的主力已经到了南郊,200 师得准备接战了。安师长,你的部队要顶住日军的首轮进攻。”
“现在放你回师部指挥,希望能够利用好英缅军的装备。”
安澜从那站起来,敬了个军礼后,“保证完成任务,绝不让日军越雷池一步。”
李峰从房间内出来,催着史迪威过去找亚历山大。
务必把重武器给拉出来,其他轻武器的交接可以晚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