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铁庄里真的没兵器了吗?

那当然不是!

其实老铁庄的仓库里,打好的兵器堆得满满当当。

可这段庄主呢,故意骗了那两个土匪头子。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只有这么干。

才能从这些土匪那儿多捞点钱。

而且他还故意把交货时间拖了十天。

那两个土匪头子急着要买武器。

只能被老铁庄拿捏着。

生意是谈成了,可这俩土匪头子也没打算走。

他们对段庄主一抱拳说。

“那这几天,我们就在庄上打扰了。”

“庄主不会不欢迎我们吧。”

段家父子当然不想让这俩土匪头子待在庄子里。

不过人家爽快地给了定金,要在这儿盯着收货也算合理,段家也不好说啥。

现在段兴心里有点后悔,早知道他们要赖着,还不如直接给货打发走好。

毕竟土匪住在自家庄上,容易出乱子。

可现在已经晚了。

段家父子只能叫庄客过来,给俩土匪头子安排住处。

还叮嘱他们在庄里安分点。

俩土匪头子都先交了一半定金。

两个人加起来,就是一千两。

段家父子拿到银票,脸上也笑开了花。

加上自家账上的一千两。

蔡同知要的两千两银子,这不就凑齐了吗。

明天就把银子送去,赶紧把这档子事儿了结。

只是段家父子不知道,在不远处。

一个年轻庄客,把土匪头子和段家父子的事儿全看在眼里。

然后悄悄压低斗笠,偷偷溜出了庄子。

这段家父子的事儿就先不提了。

咱们再把目光转回延庆府城。

在大晋,特别是靠近北境的州府,通常都实行文武双府制,分别设有州府衙和督军府。

州府衙的知府管民事,像司法、税收、徭役这些都归他管。

督军府的将军管军事,全州的兵马、兵户动员、剿匪抓贼都是他的事儿。

要是打起仗来,他还能当统帅。

延庆这位督军将军,就是跟许平安交好的夏侯锐。

而延庆知府叫高长山,是建兴七年的进士。

因为文武分属不同体系,许平安跟这位高知府基本没啥来往,不太熟。

不过听说高大人平时勤勤恳恳,劝农种桑、修水利,算是个好官。

可今天在府衙里,高大人却愁眉紧锁,像是遇到了难事。

桌上放着刚送来的拜帖——

递帖子的人在北境那真是赫赫有名,

正是朝廷刚封的赤水河功臣,丰林县伯许平安。

高知府跟这位县伯没交情。

要只是普通拜帖,应付下也就过去了。

可随帖还附了封亲笔信。

高知府拆开一看,愣住了。

信上说,老铁庄段氏父子诬陷他妻妾偷秘方,

人还被府衙差役押进了州府大牢。

这位伯爷要亲自过问案子,讨个公道。

看完信,高知府脑袋都大了。

民间案子他向来交给同知、通判处理,

哪想到这两人捅了天大的篓子,竟把县伯的妾室关进了大牢!

高知府当然不想得罪这位新晋勋贵,

可人家的妻妾确实被自己手下抓了,我肯定得给这位伯爷一个交代才行。

人都被抓进大牢了。

按大晋律法,这案子肯定有人告发,卷宗也立好了。

所以我高知府直接放人,实在说不过去。

这案子怎么处理,真让我挺头疼的。

高知府让衙门差役把整个案子的卷宗都送到公堂上。

他打算先亲自过一遍,弄清楚案情再说。

没过多久卷宗全送来了。

高大人接过卷宗,大概翻了翻。

看完卷宗,高知府的眉头越皱越紧。

这案子简直漏洞百出,抓人的过程也特别草率。

都不用细审,高长山就敢断定,老铁山那段家肯定是在诬告。

明摆着想霸占许氏的身契和家产。

高知府对同治和通判的为人也心里有数,准是这两个家伙收了老铁庄的好处。

要帮着段家抢许氏的身契和产业。

气得知府大人差点拍桌子骂人。

更让高知府火大的是,同知和通判居然没提前查清楚。

这许氏已经改嫁,现在是丰林伯的妾室了。

你们敢动县伯的妾室,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现在人家县伯找上门来了。

这到底该怎么处理啊。

知府高长山合上卷宗,揉着太阳穴,只觉得头痛欲裂,心里堵得慌。

这时,他听见脚步声。

旁边走来一位青衣文士。

这人姓齐,是高长山的幕僚,也是他的军师。

高大人见师爷过来,连忙招手让他到跟前坐下。

又把桌上的卷宗推到师爷面前,无奈地说:

“齐先生,您瞧瞧这个。”

“蔡同治和周通判干的好大事。”

“他们居然背着我,抓了位县伯的妾室。”

“这可让我怎么办才好!”

这位齐先生拆开信函一看,又翻了翻卷宗,也皱起眉头。

他叹了口气,对高知府说:

“大人,这事儿确实棘手。”

“错在咱们府衙办事不妥。”

“要是丰林伯揪住不放,追查到底,咱们州府衙门这'欺公罔法'的罪名,怕是跑不掉了。”

高大人眉头拧得更紧,问师爷:

“先生有什么法子?”

齐先生站起身,在院里踱了几步,禀告道:

“事到如今,大人只能丢卒保车。”

“蔡同知和周通判这两人,向来跟大人阳奉阴违,”

“眼里根本没把您这位正堂官当回事。”

“他们抓许氏这么草率,准是收了段家的好处。”

“大人,这案子倒是个机会。”

“咱们正好借丰林伯这把刀,好好敲打敲打蔡同知和周通判。”

高大人一听这话,眼睛顿时亮了。

不由得连连点头。

高大人上任知府刚满一年。

延庆府的蔡同知和周通判在地方上根基太深,一直跟他玩两面派。

他早就想找机会把这两人换掉。

用丰林伯的案子当引子,再合适不过。

高长山对齐先生说:

“好!就这么办。”

“不过眼下,该怎么应付丰林伯?”

齐先生拱手道:

“属下愿意去丰林伯那儿走一趟。”

“保管既让大人收拾了那俩家伙,又不得罪丰林伯。”

高大人笑着点头,温和地说:

“好!那就辛苦先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