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不觉玉树映金台 > 第128章 源源共茁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章、元玉,你们还有多久到?我们等你们汇合呢!”

“大军,你们已经到啦?”

“方处和我们几区负责人到得更早。我们还在路上,他们就来电话问了。你和大章赶紧的!”

“得怪我家秦不觉,约好他开车送我们,可他今早晚起了二十几分钟。”

“姑姑,我保证不让您和章校迟到!我昨天和栗晓遥、冯亦晨、魏羽妍几位返校老生一起练习校园开放日的现场解说,练得有些晚,回家又赶分层超越讲堂的课件,所以睡迟了点。”

“嘿嘿,臭小子,要不是这次‘壮腰’阶段成果验收与展示活动放在形成特色的浦田中学,你想写专题论文,要收集一线材料,我们就不让你来喽,换小闻。”

“别啊,校长!今天班主任工作室让她做代表接受采访去了,同事们还等我‘现场直播’,看看浦田有没有好的做法能借鉴呢。”

“行啦,不怨你。忙那么多的工作,够累的,回程我来开。你和大家办好校园开放日就行!”

深春,大自然欣慰人们的努力与付出,以隆重而诚挚的画笔绘出一季兴盛的锦卷。稻秧入田、麦苗抽穗,笑伴处处果园茁壮而生、花开待果。

沿着城区通达农乡的高速路,秦不觉驾车提速,载章形树、秦元玉赶往位于东海市西南郊的农乡。

一路上,他们随处可见行道树、防风林、果木林碧色盎然、向天而笑。

章形树接到汪进军的来电,说十几位“壮腰”校长已到承办活动的浦田中学,市、区教育负责人更是提前到达。秦元玉听了不免着急,嗔怪起秦不觉。

章形树依然用开朗、爱惜的目光看着身边逐渐成长的青年教师,乐于给他们更多实践与成长的机会。

东海市第一期“壮腰工程”时近结束,第二期“壮腰新程”正待酝酿,此次市里集合教研院专业团队、“壮腰”专家指导团与各“壮腰”校负责人一同前往浦田中学,是特意的选择。

之前他们只在“壮腰”阶段追踪与效果分析时,听市、区介绍过浦田中学的情况,又听浦田校长说起办学难点与发展瓶颈。后来,大家渐知浦田中学“壮腰”效果明显,逐步打造起办学特色,却还没有机会去过实地。

章形树记得:“浦田中学虽地处我们东海市,可位置比田子园还要偏远,属于典型农村校。因为片区发展规划不同,浦田乡与田子园所在郊镇情况又有不同——田子园对应的生源区域接纳几大城区迁居人口,在大力发展新型智能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家长对农村改制校的教学质量持观望与担心;浦田乡是承担保留城市农耕用地、发展新型农业经济的责任,所以大多数青壮年离乡进城务工,导致生源年年锐减,留守学生学习障碍重重。”

秦元玉亦记忆清晰:“在最初‘壮腰’时,浦田的虞校长差点流泪,说一九九几年有学生有上千名,到了二零一零年后减少到不足五百人。再少下去,他都害怕学校要撤并了!”

“这所学校我怎么不知道?”眼看路标指向浦田乡,秦不觉驾车右转,追问。

“所以,我说你追踪‘壮腰’眼界应该再宽一些,要看到更多类型学校的优化过程。”章形树提醒。

“嗯!”现在的秦不觉,接受意见坦然,“那他们怎么壮腰的?”

章形树翻看“壮腰群”中浦田虞校长发入的资料,概括介绍:“整合资源,强化师生需要的软、硬件资源,以示范校结对帮扶,大力培养、发展教师骨干力量,更新教师结构,指导创新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涵以提升教学质量,拓展多样化兴趣实践活动,结合生情打造校园特色品牌,吸引生源回流……这些与我们城镇‘壮腰校’是基本类似的做法。”

“不同在哪里?”秦不觉继续追问。

“你小子不错呀,能准确瞄准关键点提问了。”秦元玉欣慰,“新型农业发展的确不需要大量劳动力,所以浦田中学在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实现优质教学的同时,特别应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强化一系列工作,这也是市、区教育管理部门与专家指导团给学校开出特别‘补方’。”

“您说详细的!”耳听导航播报浦田中学就在不远处,秦不觉急问。

秦元玉与章形树对视一眼,却卖起了关子:“你到那边自己了解啊……”

***

“呀,这里的课桌摆放已经变成‘马蹄式’了?”

“我没看到老师的讲台,是撤了吗?”

“呵呵,是的。因为我们浦田生源人数较少,所以市里专家指导团建议我们尝试小班化教学。现在我们上课,已多数采用围桌小组的形式。这样不仅更利于师、生间的交流与讨论,而且可以更好地关注到学生个性化问题,为他们提供一对一应对性辅导。”

“这很适合留守的孩子们啊!”

走入被田园、果林、现代食品加工厂围绕的浦田中学,秦不觉只觉清风阵阵,传送花草清香。

浦田中学翻新、扩建的教学楼、食堂、图书馆、体育馆、室外田径场地相比城区学校已无差别,校园占地更广、绿化更见茂盛、景致亦显优雅。

虞校长一边引着来访团队参观教学场地,一边介绍:“没错!因为孩子们的父母长期不在他们身边,不少孩子缺少足够的关注与帮助。他们难以发现自己学习的短板。学习效果不良时,他们更容易迷茫与失去学习兴趣,也难以制订准确的成长目标。我们的小班化教学与辅导能较好地破解这一瓶颈。老师们现在更有条件实现作业一对一面批,组织小组讨论与分析,查出每个学生的薄弱点。”

秦元玉为乡村学校实现的现代式教学跨越感慨:“这样模式很先进,甚至超过了部分城区校!”

章形树猜测:“他们‘壮腰’的特色教学成效估计不止这些。”

“不亏是我们队伍的先锋校长。”浦田的虞校长谦虚地笑道:“面对面小班化教学还能更多地给予我们农乡的孩子发言、参与的机会,让以前因为缺少启发、自卑于环境的他们渐渐敢于开口、主动应答,变得大方、自信起来!”

这天本是周末,教室内没有师生。可听着虞校的介绍,参观的人们眼前仿佛能看到乡村的孩子,在教学设备配置先进的教室内笑意盎然、围桌讨论、积极发言的样子!

虞校缓步,将来访团队引入教学楼后方的一片装饰别致的田林。

“大家请看:这片园地,原是一片废田。区里为支持我们‘壮腰’,把它划拨给我们学校。我们参考专家指导团的意见,发动师生一起翻新土壤、施加特种有机肥、划分片区,种进了不同的苗木花果,然后在其中拓展出了学生的文化艺术实践基地。”

“这样可以结合课堂学习,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与兴趣课堂。和我们的临溪梦园异曲同工!”汪进军赞道。

“是的,我们浦田和大家一样,在不断为学生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发掘他们的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能融合教学内容的劳动实践帮助孩子们打开了创意思维,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意愿,也提高了他们的专注力。”

靳芬看见了一排树墙上雕刻的五线谱与歌词:“真好!请问:这树墙上雕的是你们的校歌吗?”

“对,我们以树为墙,以石为凳,在这里设了师生音乐台。校歌是由我们老师带着学生谱曲、填词的。现在,不但节庆、校庆,我们的师生会到这片园林里来演歌,而且平日的艺术课与学生社团,都会有师生到这里来放歌。这形成了我们的艺术文化特色,也融洽、紧密着我们师生的关系。”

陆娟放目远眺,忽然发现不远处青青草坡上的生动图案:“呀,那边坡上的花草图案像是地图啊。”

“没错,那是我们学生自己发挥创意,在坡上种植花草,绘出地图的形状。大家走近一点就可以看出,那里有东海市图、全国地图、世界地图……”

“这样的植物构图很特别啊!”

“哈哈,小秦校长,这可把你们松宁三中的都比过去了。”

“是的,值得我们松三借鉴。我回去让我们师生参考一下,等国庆试试用花草绘国旗。”

跟随参观团队走在浦田中学拓展出的文化艺术实践基地内,秦不觉亦见识到乡村学校因地制宜的“壮腰”新举措,深叹师生在这方园地中巧思运用,装点生动,别有意趣!

他心中羡慕,跃跃欲试,悄问章形树:“校长,那我们可以用花草画些什么图案?”

章形树乐拍他一掌,“想借鉴妙招,也得结合学校实情,我们没那么大的场地。换个思维想一想!”

“……对噢。”秦不觉拍了拍脑门,“我们没草坡,但可以让冰上运动队拼地图或者拉旗帜啊,这样拼出来的图案还可以是流动的呢!”

“呵呵,年轻人想得不错!”方处长在前方听见了,回头称赞:“我们‘壮腰’就是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启发。”

浦田中学虞校长坦然而述:“其实,我们在‘壮腰’过程中借鉴了不少城区学校的做法。比如建设这师生文化艺术实践基地,最初听专家指导团建议后,还没有具体的点子;后来,我们参观了临江附校的‘临溪梦园’,才确定具体的方案。”

章形树顶了一下汪进军:“你做好事不留名嘛!”

汪进军不好意思摸了摸脑门:“那我们带着学生书写‘阳光成长笔记’还是受松宁三中特色语文讲堂的启发呢。”

“哈哈,你们是相互促动啊!”金博士乐了,“这经验我们得提炼总结出来,提醒下一期‘壮腰校’。”

此时,一行人已走入果木林。

彭局拍着身边的果木树杆,对杜局叹道:“独木不成林!我们的‘壮腰工程’是促动一批薄弱校集体成长,让各校师生在‘内外同向’的添力中一起获得成长。我想,回去后,不仅要让他们继续参加全市的‘壮腰’交流,而且我们区里也要搭建平台,让他们在区内、区之间交流做法、分享经验。”

专家指导团中的几位特级老教师看着蜜蜂飞来,绕花飞舞,建议:“我们觉得这平台还能搭得范围更大一些!”“我感觉范围不能局限在我们东海市,我们可以与其他省市相互学习,共享类似的经验!”“我们还需要更广泛地运用媒体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各地‘壮腰’,以增强大家对公平教育建设的信心!”

他们的话音刚落,就有好几家媒体的记者一起追进园中。带头的新闻报刊主编热情地招呼:“我们来深入采访各‘壮腰校’的特色啦,一定争取让更多的人了解‘壮腰’,支持大家!”

就在这档口,秦不觉接到一个来电。

看到来电者的姓名,他犹豫着转身去林边接听,面色变得有点复杂。

秦不觉转头想找章形树征询处理意见,却见果木林中,叶盛花繁,他敬爱的校长们正在树下热切交流,难得的放松与欢然。

音乐台那边又有师生艺术团到来,整队理装,将要欢歌……

秦不觉忽然想起自己的“直播”任务,一时顾不得提及那个电话,急忙调出了摄像头。

一帧帧特写的镜头随即落入记者的专业相机镜头,也落入秦不觉的直播之中。

嘉桥中学的同事们、秦慎思与丁常青老两口、秦守志与彭琢所在的示范校教师们都进入了秦不觉的直播间,带着欣慰与感叹的心情看着镜头内乡村学校“壮腰”的成就,只感觉源源的动力,在无形中共融,托举公平、优良办学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