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我会带你们回一趟黑山大队,不过是当天去当天晚上就要回来,铁柱和幼娘到时在你们大队里办酒席,你们也跟着一起回去看看家人,等下一次回去就会很久了,或许要过年的时候了。”
张花城笑着提醒。
他也想好了,明天就把棉鞋工钱结算一下,这样这些姑娘想带点什么回去就可以去买点什么,当然他会预支一些工钱给她们,不然这两天可没几个钱的。
一听能回去一趟,吴娇她们都露出笑容。
她们的鸡蛋都没舍得吃,都留着准备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的。
“吃饭去吧!”
张花城示意。
吴娇她们纷纷去拿饭盒打饭吃了。
“黑子,狗蛋,你俩过来!”张花城对正在排队打饭的黑子狗蛋挥挥手。
“干嘛!”
兄妹俩立刻跑了过来,狗蛋一脸好奇。
“一人换一双新棉鞋,你们的棉鞋也都旧了,找一双合适的换上。”张花城指了指一堆棉鞋。
“真的吗!”
狗蛋一听兴冲冲地拉着黑子去选鞋了。
张花城想了想也挑了三双出去了。
李老四正笑眯眯地伸着头看着排队打饭,心里美滋滋的,自己姑娘们可真的是享福了,他们都出来了,家里的余粮也多,也能让小四小五两个孩子多吃几口饭。
正美滋滋地想着,突然看到张花城来到他面前。
“李大哥,嗯,我还是喊你叔吧,不然我和铁柱幼娘都差辈了,这是绣娘和幼灵的,还有一双你的。”
张花城笑着将三双棉鞋递给他。
他活了两世,之前对喊李大哥没感觉什么,可现在想想有点不合适,总不能让铁柱和幼娘喊他叔。
“哎哎哎,使不得使不得,这棉鞋金贵着呢,我们都有棉鞋了。”李老四一看急忙摇头,都顾不上称呼了。
他们家除了昭昭穿的小棉鞋是新的,其他都是张花城一家人以前的旧棉鞋,但对他们而言已经很珍贵了。
“叔就别推辞了,都有。”
张花城硬塞过去。
“这怎么能行呢,哎,这,这怎么能行呢。”
李老四拿着棉鞋有点不知所措,这人情越拉越大,还都还不上了。
“爹,棉鞋给我的吗?花城哥哥,是我的吗?”李幼灵刚吃完饭,一出来就看到张花城给李老四塞鞋,赶紧跑过来。
“对,你和你绣娘姐姐的!”
张花城笑着揉了揉李幼灵脑袋。
李幼灵乌黑的大眼睛都亮了起来。
“姐姐!姐姐!”
她去喊李绣娘了。
很快李绣娘和李幼灵也都换上了新棉鞋,高兴地看来看去,李幼灵更是在大院里跑来跑去。
屋里还有一堆鞋,可以送到黑市去了。
能卖的就卖,卖不掉的早上按照订单分发下去。
“八喜!”
张花城找到正在吃饭的八喜:“你吃完饭,将这些做好的棉鞋送黑市去。”
“好嘞!”
八喜连连点头。
今天做的菜比昨天的还香一些,吴娇她们也没有昨天那种现象了,饭打的比昨天少了点,她们的胃也逐渐适应了鱼和肉。
刚吃完饭吴娇就带着一群姑娘做鞋去了,一点时间都不愿意浪费。
下午也没什么事了,张花城带着一群人去百货商场玩了,这年头没别的能玩,也就只能在百货商场转一转。
张花城没什么好买的,想了想买了一些红头绳,带回去也能分一分。
大哥大嫂倒是很高兴,还简单地买了几样便宜的东西。
回到大院后张花城继续教大哥做菜,大嫂则继续去教吴娇她们用缝纫机,一直等到天色暗淡,灯还没亮,秦晓东与和尚雷子他们却回来了。
一人抱了两罐十斤装的玻璃瓶,里面是白酒。
“八喜,老丁,快来帮忙,老子的腰啊!咦?大哥你还没走啊!”秦晓东没想到天快黑了张花城还没走,惊喜地喊了一嗓子。
“这不是通电了吗,想等来电让她们看看灯泡亮起来是什么样子的,这什么酒?”张花城接过秦晓东抱着的玻璃瓶。
打量一下,上面却没有标签。
东北三省当前最烈的酒就是烧刀子,80°,是中国最烈的白酒之一,号称一杯倒,原料是高粱,用的是传统的蒸馏工艺,入口辛辣如刀割,是东北御寒必备。
喝了烧刀子是不能出门的,因为出门的有可能醉意上头睡在雪地里,很快就被无声无息地冻死,不过烧刀子便宜,应该不会用这么好的玻璃罐装。
“老龙口白酒,咱们辽宁沈阳的名酒,这可是65°的烈酒。”
秦晓东笑着介绍。
“当年的清朝御酒?”
张花城微微吃惊,老龙口白酒产地是沈阳,历史可追溯到1662年,高度烈酒,清朝时期的御酒,是当前辽宁省的代表性烈酒。
“对。”
秦晓东笑着点头。
张花城看了看,一共六罐,为了防止磕碰他们只能捆好抱在怀里,一路上估计没少受罪,这也就是和尚和雷子,这要是罗成早就喊着抱不动了。
和尚和雷子跑去找饭吃了,张花城则和秦晓东去了屋里。
一进屋秦晓东就将一包钱递给张花城。
“大哥,兑换得很顺利,按照他们价格卖的,1:3.5,这里面一共是1840元,2元零头被他们抹掉了。”
612卢布兑换掉了。
张花城看着厚厚的一包钱,打开看看,全部都是10元的大黑拾与10元崭新刚发行的大团结。
他也没问酒花了多少钱,直接取出三十张递给秦晓东。
“谢谢大哥!”
秦晓东欣喜,也没有客气就揣了起来。
“黑市摊位那边多盯着点,已经卖棉鞋了,别出乱子。”张花城提醒一下,当前已经成了固定的肉摊鱼摊和棉鞋摊位,只要不出事就能源源不断地赚钱。
“大哥放心,兄弟们轮流盯着的。”
秦晓东当即拍着胸口保证。
“嗯。”
秦晓东办事能力还是很强的,张花城倒也放心。
期待的电一直没来,天色渐渐昏暗下来,因为担心大鱼大肉让胃受不了,晚上依旧是喝大碴粥吃炒白菜。
等一群人轮流吃完饭天都黑了。
“二锅,什么时候它能亮起来啊。”
小丫一直盯着灯泡。
她都要急死了。
不止是她,很多人都盯着灯泡的,就等着灯泡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