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生后我只做正确选择 > 第889章 可怜弱小又无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悲观派(少数观点)则认为:”汤姆的声音低沉了一些,

“一、远程失效手段的失败。

在制裁生效后,我们......或者说oracle方面,曾尝试通过技术后台注入特定的管理指令或触发某些许可验证机制,试图加速oracle系统的‘失效’进程。

但这些尝试均告失败。

华兴的内部防火墙和监控系统似乎异常敏锐,隔离并阻止了这些非正常的指令流。

这暗示他们对系统底层的控制力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深。

二、流量异常的‘稳定’并非好事。

悲观派怀疑,这种稳定可能意味着华兴已经将核心业务负载秘密迁移到了某个我们未知的备用系统上,而现有的oracle系统可能只是一个‘影子’或数据同步节点。

当然,这个观点缺乏直接证据,更多是基于一种worst-casescenario(最坏情况)的推测。

三、联系原厂顾问的行为可能是‘表演’。

悲观派提出一种更大胆的假设:华兴这种看似‘疯狂’的联系行为,是否可能是一种战略欺骗(strategicdeception)

目的是向我们传递‘他们很困难、很需要帮助’的错误信号,误导我们认为制裁有效,从而放松警惕或推迟后续更严厉的措施”

汤姆说完,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

两种观点都有其逻辑支撑,但显然,“观察派”的论据更具体,更符合常规认知,也更能安抚因为未见即时效果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我认为观察派的分析更符合逻辑和现实。”国防部的詹金斯首先表态。

“华兴是一家庞大的企业,拥有数万名工程师,他们短期内维持系统运转不意外。

那些求助信号,在我看来,是真实的绝望,而不是表演。

没有人能表演得那么持续和逼真,尤其是在技术层面。”

“我同意,”另一位来自商务部的官员附和。

“制裁是长期战略工具。

我们应该保持定力,继续观察,同时准备好下一阶段针对其芯片库存消耗后的措施。

现在自乱阵脚,为时过早。”

凯伦史密斯沉思片刻,虽然她直觉上对“过于平稳”感到不安,但多数人的分析和来自oracle的“求助”证据似乎更有说服力。

“好吧,我接受观察派的主流观点。

但我们是否需要oracle提供更多关于那些‘求助’内容的细节

以更精确地判断华兴遇到的具体问题”

“我们已经要求oracle提供相关记录,”哈珀点点头。

“他们会配合。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度施压oracle去探究细节,可能会触及商业机密和律师-客户保密特权(attorney-clientprivilege)的灰色地带,oracle法务部门对此很敏感。

我们会尽可能获取信息。”

最终,会议达成了共识:维持现有制裁压力,密切监控,尤其关注华兴oracle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变化以及其芯片库存的消耗情况,暂不推出新的升级制裁措施。

他们不知道,那些被他们视为“绝望”的证据即来自华兴技术人员对oracle原厂顾问的“疯狂”联系。

其源头,正来自于鹏城坂田华兴总部g区栋顶楼的一间办公室里。

......

陈默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整个坂田基地。

“默总,我们按照您的要求,对oracle数据库和ebs系统进行了最后一次深度健康检查和压力模拟测试。”

高斯实验室的苏琳站在他身后汇报。

“测试结果确认,所有关键业务流在完全脱离oracle环境后,运行平稳,性能指标均优于预期。

同步冗余数据链路可以安全切断了。”

陈默转过身,点了点头:

“做得很好。这最后一个月的双轨运行和数据同步,辛苦大家了。”

他走到办公桌前,拿起一份报告,“那些‘试探性’联系oracle原厂的动作,有什么发现吗”

苏琳笑了笑,带着一丝嘲讽:

“正如您所料,默总。

几乎所有渠道都被正式告知无法提供任何支持。

少数几个以前关系不错的顾问,私下回复也非常谨慎,暗示他们受到了严格的合规限制,甚至提到可能有‘监控’。

从他们的反应来看,对方确实彻底切断了技术支持,并且很可能在后台尝试过一些‘小动作’,但都被我们的隔离协议挡住了。

这也反向验证了我们高斯数据库的安全性和独立性。”

陈默若有所思地敲了敲桌面:

“嗯。这就够了。目的达到。一周后就正式切断同步吧。

从下周三起,华兴的核心业务,正式彻底告别oracle时代。”

他原本只是想通过这种边缘试探,确认一下制裁的硬边界和对方可能采取的隐蔽技术手段。

以此来评估自身系统的安全边界。

陈默根本没想过搞什么“战略欺骗”,都这一步了搞这些也没有任何意义。

可怜弱小又无助的他只是谨慎罢了,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结果这些出于技术负责人极致谨慎而发出的数量有限的试探信号,在通过层层情报汇总和过滤后,竟在太平洋彼岸的决策圈里,被放大解读成了“疯狂求助”和“绝望挣扎”,阴差阳错地强化了“观察派”的立场。

一场无心的“战略欺骗”,又一次在这无声的电子信息海洋中完成了。

......

与此同时,在加州红木城oracle总部,ceo萨弗拉卡兹(safracatz)正独自坐在办公室里,审阅着亚太区送来的最新报告。

报告中详细描述了华兴技术人员近期那些“徒劳的”联系尝试。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桌面,眉头微蹙。

作为一位精明的商人和管理者,她内心的感受远比向华盛顿展示出来的要复杂得多。

一方面,她必须,也确实严格执行了政府的命令。

oracle不能也不会去挑战联邦法规。

失去华兴这个大客户,尽管肉痛,但长远看,或许能扼杀一个潜在竞争对手的萌芽。

毕竟她一直知道华兴在搞自己的数据库。

但另一方面,一种隐隐的不安感越来越强烈。

这些“求助”信号,看起来真切,但仔细分析其内容,有些问题提得过于基础,甚至有些......刻意

仿佛是在验证什么,而非真的寻求解决方案。

这和她所了解的那个技术实力强悍、向来喜欢自己解决问题且能不用原厂就不用原厂顾问的华兴it团队形象,有些微妙的出入。

更重要的是,oracle后台那些试图远程触发的管理指令石沉大海,华兴系统的核心负载流量在短暂波动后迅速回归惊人的平稳......

这些技术细节或许能忽悠华盛顿的官员,但瞒不过她这个技术出身又对自家产品极为了解的ceo。

“他们......可能真的不需要我们了。”卡兹喃喃自语,声音低得只有自己能听见。

这个判断让她心情复杂。

一丝庆幸悄然浮现,长期的商业合作让她对华兴这个客户并非毫无感情,看到他们能渡过难关,从纯商业角度有一丝欣慰。

但紧接着,是更强烈的挫败感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