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初降时,小院裹上了一层素白,竹枝覆雪如琼枝玉珂,踩在积雪上的咯吱声,成了冬日里最清冽的韵律。阿砚早早扫出一条通往院门的小径,竹扫帚划过雪地,扬起细碎的雪沫,落在他肩头,竟与鬓角的霜色相映。青禾在廊下挂起晒干的腊梅枝,金黄的花苞顶着雪粒,暗香浮动,沁人心脾。
豆子正坐在窗边绣花,绣的是雪中寒梅,她选用银灰丝线勾勒雪痕,暗金绣出梅枝,嫣红的花瓣层层叠叠,透着几分傲骨。苏先生披着厚棉袍,坐在竹椅上煮雪烹茶,铜壶置于小火炉上,雪水慢慢融化,咕嘟作响。他看着窗外雪景,轻声道:“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阿砚闻言,转身从屋内取出陶制酒坛,倒了四杯温热的米酒,酒香混着茶香,弥漫在屋内。
忽然传来轻轻的叩门声,青禾起身开门,只见邻村的小姑娘裹着棉袄,提着一个竹篮,脸蛋冻得通红。“青禾姐姐,豆子姐姐,苏先生,阿砚叔,我娘让我送些年糕来。”小姑娘说着,将竹篮递了过来,里面装着刚蒸好的红糖年糕,还冒着热气。阿砚连忙接过,邀她进屋暖手,豆子给她倒了杯热茶,青禾则取来一块自己雕的竹制暖手炉,塞进她手里。
小姑娘看着豆子手中的绣品,眼睛一亮:“豆子姐姐,你绣的梅花真好看!我也想绣一幅,送给我娘当生日礼物。”豆子笑着点头,从抽屉里取出绢布、绣线和绣绷,耐心教她如何勾勒梅枝、填充花瓣。苏先生则取出纸笔,画了一幅雪中寒梅图,供小姑娘参考。阿砚坐在一旁,削着竹片,打算给她做一个小巧的竹制绣架,方便她练习。
午后雪停,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雪地泛着银光。四人带着小姑娘在院中堆雪人,阿砚用竹枝做雪人的手臂,青禾找来两颗黑石子当眼睛,豆子用胭脂给雪人点了个红鼻头,苏先生则用毛笔在雪人胸前写下“岁寒三友”四字。小姑娘围着雪人蹦蹦跳跳,欢声笑语让冬日的小院多了几分热闹。
傍晚时分,小姑娘依依不舍地告别,临走时捧着阿砚做的竹绣架,还有豆子送的绣线,再三道谢。屋内,四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红糖年糕,喝着米酒,聊着小姑娘的进步。苏先生感慨道:“手艺传承,不仅是传技,更是传情。看着孩子们一点点成长,倒比自己有所成就更欣慰。”阿砚点头附和,青禾和豆子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暖意。
夜色渐深,雪又开始飘落,落在竹枝上,落在屋顶上,落在小院的每一个角落。屋内灯火通明,竹影映在窗纸上,摇曳生姿。豆子收起绣品,青禾整理着竹雕工具,阿砚擦拭着竹桌竹椅,苏先生则继续煮着雪茶。时光静静流淌,没有喧嚣,没有纷扰,只有这份宁静与温情,在冬日的小院中慢慢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