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综影视:红妆肯为苍生计 > 第317章 如懿传 璟瑟(4)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要说皇上究竟有多喜爱这对灵慧的孙儿孙女……太久远的事儿咱们暂且不提,就只以今年为例吧。

今年年初,二月初六的时候,皇帝依着往年的旧例,携一家老小移居圆明园。

按说,这不过是偌大皇宫里发生的一件寻常小事,就像是往汪洋大海中投进了一颗小石子一样,虽有波澜,却也不重,其痕迹更是稍纵即逝,压根不值得在意。

毕竟,往回再倒上个几十年,也就是康熙年间,先帝爷他老人家就已经很喜欢在畅春园御政理事了,每年总要在园子里住上八九个月才肯摆驾回宫。

有这位爷在前头摆着,当今充其量也只能说是子肖其父,有样学样罢了。

这本没什么好惊异的。

可架不住皇上特地下了一道旨,硬生生地把两个孩子从儿子儿媳身边给抢了过去。

——他没让永琏、璟瑟与父母同住长春仙馆,而是让他们跟自己一道儿住在九州清晏,随他起居。

九州清晏那是什么地方?

那可是帝王寝殿!

就这么说吧,即便地位尊崇如宝亲王,就算他已经是大家公认的下一任皇帝了,可只要一日没登基,他就得一日恪守为人臣子的本分,在圆明园,也只能住在长春仙馆。

当然,长春仙馆也没那么差,它已经是离九州清晏、正大光明殿最近的宫殿了。

能够住在这里,本身就代表着上上荣宠。

可,长春仙馆哪怕再好,又如何能与九州清晏相比拟?

单从意义上讲,那就是不一样的,二者永远也无法混为一谈。

然而,这样叫人眼热,却又轻易沾染不得的地方,贸贸然的,竟叫两个黄口小儿住了进去……

这下子,可不就让前朝后宫都炸开了锅,纷纷揣测起皇上的用意了?

——皇上此举究竟只是一时兴起,想一享天伦之乐?还是朝上又生了什么事端,这才想着再抬一抬宝亲王的地位?

说到底,抬举永琏,那不就是抬举宝亲王么?

皇帝确实不是一时兴起,也的确自有一番打算,但他的这份心思——无关弘历,只在永琏而已。

历来,皇子皇孙都是年满六岁便要进上书房读书的。

永琏的生辰在年中,虽然还不足岁,但其实也没差几个月了。

只是,皇帝对这个乖孙儿一向寄予厚望,便有心提前为永琏启蒙。

他年纪大了,寿数几何尚且不得而知,可不得趁自己还精神的时候,多教导教导孙子么?

归根结底,光是自己做得好,那有什么用呢?

还得是后继有人、传承不断——这才是真正的福气。

这样一想,皇帝便起了念头,打算把孙子提溜到自己身边教养。

当然,皇帝也没忘了璟瑟,总归一只羊是养,两只羊也是带。

他固然看重永琏,想将大清江山交付,却也是真的喜欢璟瑟这个小孙女,自然有意为她增光添彩。

只是璟瑟不比永琏,他不好长久养在身边,若是执意如此,难免叫那些酸儒说嘴。

不过,趁着她还小,又是在园子里,规矩不重的时候,教养她一段时间倒是未尝不可。

被帝王抚养过的格格,哪怕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可身份总是不一样的。

这样,无论日后璟瑟添了多少个妹妹,就算是有了富察氏所出,嫡亲的妹妹,也再无人能越过她去了。

——当今从来就是这样爱之则欲其生,恶之则欲其死的极端性子。

况且,永琏与璟瑟一母同胞,兄妹俩感情向来很好,他要是把永琏带走了,当哥哥的骤然看不见疼爱的妹妹,做妹妹的瞧不见依恋的哥哥,皇帝心想,这对两个小孩子而言,未免太残忍了些,反而不利他们生长。

再说了,璟瑟也是个难得聪明的好孩子,心气又高,自来不肯落于人后,而永琏又总想在妹妹跟前当一个无所不能,值得依靠的好哥哥……兄妹俩这样比着学,只怕比他原先设想的那样,效果还要好呢。

不过璟瑟到底岁数小,皇帝对她的要求不高,不求她能完全跟上她哥哥的进度,只要不吵不闹,安静听讲就足够了。

试想一下,他在勤政殿批奏折,孙儿孙女就在侧殿摇头晃脑地读书,等两边都结束了,他们还能一块儿用膳、散步、谈天说地、答疑解惑……何其美哉呀!

皇帝主意已定,于是给圆明园总管大臣去旨,叫他在九州清晏腾出两个小殿来,分别按照永琏阿哥和璟瑟格格的喜好布置,再将勤政殿偏殿规整一番,摆设成书屋学堂的样子,另打两套小桌小椅来,供阿哥格格使用。

至于永琏和璟瑟的启蒙师傅,皇帝也早就想好了,不是别人,还是老熟人福敏。

福敏出身镶白旗,讷殷富察氏——与沙济富察氏是同宗而不同族。

此人在康熙三十六年就考中了进士,彼时还只有二十四岁,可谓是年少得志,意气风发,后来又在机缘巧合之下,进了雍亲王府,担任亲王侍读,极得雍亲王的信任。

等到雍亲王继位后,福敏更是深受皇帝重用,曾经辗转礼部、吏部、兵部、工部、刑部多处,屡任要职,如今更是署理工部尚书,并协办大学士事务,是实打实的当朝重臣。

以福敏的资历和才能,为永琏璟瑟启蒙自然是绰绰有余的。

再者,这活儿他也熟啊!

毕竟,当今的几位阿哥都是福敏负责启蒙的,在这块儿,他可以说是经验相当丰富了,想来是出不了什么岔子的。

不过,皇帝选他,倒不只是看中了他的履历,更主要的是福敏其人,刚强正直,教学又严厉,是个很能让孩子学到东西的好老师。

……

皇上的这番良苦用心,宝亲王福晋看得分明,当下自然颇为高兴。

但几位亲王阿哥见了,却多少有几分吃味,禁不住要想,皇阿玛向来威严肃穆,别看他对孙儿孙女这般慈爱温和,可他待亲儿子又何曾这样关怀备至过?

三阿哥在世时不善读书,从前几乎是三日一小骂,五日一大骂,压根就没怎么见过皇父的笑脸。

四阿哥和五阿哥当年更惨,完全是被放养在园子里的,少时进学也多靠自觉,皇帝根本就不怎么关注。

六阿哥小的时候倒还得宠,可随着年岁渐大,在皇上跟前也就慢慢成了透明人,只能说多亏他还有个位高权重的额娘,这才没在宫里吃什么苦头。

永琏和璟瑟不过两个幼儿,他们出世才几年?竟是一下子便把阿玛还有一众叔伯都给比了下去……别说兄弟们了,就是得了好处的宝亲王也难免心中酸涩,只想——这难道就是隔辈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