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黑漆木门\"吱呀\"一声被完全推开,露出里面的景象。三间打通的正堂内,二十余张简陋的木桌整齐排列,每张桌子都泛着经年使用的油光。粗糙的杉木桌面被磨得发亮,边角处还能看到孩子们用小刀刻下的歪歪扭扭的字迹。

堂前一块三尺见方的青石板充作讲台,上面摆着陶明常用的矮几。四周墙壁上挂着几幅已经泛黄的《弟子规》字画,纸边都起了毛边。最引人注目的是墙角几个盛满清水的大陶缸,水面漂浮着几块碎冰,丝丝凉气在闷热的学堂里格外沁人。

\"这是...\"周桐眼前一亮。

陶明捋须道:\"冰块镇水,孩子们写字时蘸笔用。顺带...\"老人家用竹简指了指四周,\"消暑。\"

堂内二十多个学生闻声抬头,都是些八九岁到十二三岁的农家子弟。他们身上的衣衫虽然洗得发白,但都整洁干净。有的穿着粗麻短打,有的套着改小的旧长衫,还有几个年纪小的甚至光着脚丫。但每张小脸上都透着专注的神色,眼睛亮晶晶的。

\"周大人来啦!\"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率先跳起来,其他孩子也纷纷起身行礼。周桐注意到,几个年纪稍大的孩子手腕上还沾着墨渍,显然是边学边帮着教更小的孩子。

\"这算是...\"周桐低声对徐巧道,\"寒门子弟吗?\"

徐巧悄悄掐了他一下:\"慎言。\"她指了指后排几个女孩,她们正怯生生地往这边张望,\"能读书已是福分。\"

陶明警告的目光扫过来,周桐赶紧往旁边挪了两步,和徐巧拉开距离。这时一个扎着冲天辫的小男孩费力地拖着一张榆木凳子过来:\"周大人坐!\"

\"好孩子。\"周桐笑着接过,转身又给徐巧搬了一张,\"巧...徐姑娘先请。\"

徐巧抿嘴一笑,正要落座,忽然发现所有男孩都眼巴巴地盯着周桐,而几个女孩则好奇地打量着她。陶明清了清嗓子:\"继续上课。今天讲《千字文》的'墨悲丝染'...\"

周桐悄悄对孩子们摆手:\"你们正常上课,我们就听听。\"说着和徐巧在最后一排坐下,阳光透过竹帘在他衣袍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陶明苍老而浑厚的声音在学堂内回荡:\"'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此句讲的是...\"

周桐的目光却渐渐模糊起来。木桌粗糙的触感,墨汁特有的松烟气息,还有窗外偶尔飞过的麻雀——这一切都让他恍惚回到了上一世的教室。那时他也是这样,坐在后排靠窗的位置,听着老师讲解古文...

\"桐哥哥...\"徐巧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臂,压低声音提醒,\"陶老在看您呢。\"

周桐猛地回神,发现陶明正用竹简敲着矮几,目光严厉地盯着他。他赶紧坐直身子,摆出一副认真听讲的模样。

等陶明转身继续讲课,周桐悄悄侧目看向身旁的徐巧。阳光透过竹帘的缝隙,在她白皙的侧脸上洒下细碎的光斑。她专注地听着课,时而微微蹙眉,时而若有所悟地点头,纤长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划着字的笔画。

这一刻,周桐忽然觉得他们就像是...像是上一世校园里的同桌。若是徐巧穿上蓝白相间的校服,扎起马尾辫,捧着课本的模样,定是班里最用功的那个女生...

\"你在笑什么?\"徐巧察觉到他的目光,小声问道。

周桐这才发现自己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他随手拿起桌上的毛笔,在废纸上写道:【想起一个故事,叫《同桌的你》】

徐巧疑惑地眨眨眼,也提笔回道:【何解?】

周桐继续写道:【就是两个学子,一男一女,日日同坐一桌读书...】

\"啪!\"一支竹简精准地砸在周桐桌上,惊得他差点跳起来。

\"周!子!瑜!\"陶明气得胡子直翘,\"老朽方才讲到哪里了?\"

满堂孩童捂嘴偷笑,徐巧也忍俊不禁地别过脸去。周桐讪笑着站起来:\"这个...讲到...呃...\"

\"讲到'景行维贤,克念作圣'!\"第一排的小胖子大声提醒。

\"对对对!\"周桐如蒙大赦,\"景行维贤,克念作圣!这句话是说...是说...\"

陶明冷哼一声:\"既然周大人如此有见解,不如上来给孩子们讲讲?\"

周桐求救般看向徐巧,却见她已经转过头去,肩膀可疑地抖动着。他只得硬着头皮走上讲台,余光瞥见徐巧悄悄对他比了个鼓励的手势。

阳光透过窗棂,将两人的影子投在青石板上,一高一矮,却莫名和谐。就像...就像上一世教室里,那对总是被老师点名的同桌。

周桐站在讲台上,额角渗出一层细汗。二十多双眼睛齐刷刷盯着他,让他恍惚回到了当年被数学老师拎上讲台解方程的噩梦时刻。

\"这个...'景行维贤'嘛...\"他支支吾吾地摸着后脑勺,余光瞥见陶明正用竹简有节奏地敲打手心,那架势活像握着把戒尺。

角落里传来徐巧轻柔的嗓音:\"此句出自《诗经》,意为仰慕贤者德行...\"

\"对对对!\"周桐如获大赦,\"就像徐...呃...这位姑娘说的...\"

陶明冷哼一声:\"周大人身为父母官,竟连蒙童都背得的句子都不知晓?\"他转向学生们,\"尔等切记,读书最忌如周大人这般...\"

周桐灰溜溜地回到座位,发现徐巧正用袖子掩着嘴,眼角弯成了月牙。他越想越不对劲——等等,自己不是县令吗?怎么反倒被当成了反面教材?

他索性破罐子破摔,懒洋洋地伸了个懒腰,胳膊肘故意碰到徐巧的砚台。在徐巧疑惑的目光中,他单手托腮,明目张胆地盯着她瞧。

徐巧被他看得耳根发烫,悄悄在纸上写:【专心听课】推过去。

周桐眨眨眼,提笔回道:【在跟徐夫子专心学习】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

......

下课的钟声响起,孩子们一窝蜂跑去院中玩耍。周桐正帮徐巧收拾笔墨,陶明踱步过来在他身边坐下。

\"周小子,\"老人家用竹简敲了敲他面前的《千字文》,\"身为一县之尊,连这等蒙学都要巧丫头提点,成何体统?\"

周桐嬉皮笑脸地合上书:\"陶老,读书贵在明理,死记硬背有什么用?您看那些孩子...\"

\"你呀!\"陶明气得胡子直翘,\"就是不肯踏实做学问!\"他指着窗外嬉闹的孩童,\"连他们都懂得尊师重道,偏你这个县令...\"

\"是是是...\"周桐作揖讨饶,却趁陶明不注意,偷偷把徐巧练字的宣纸塞进了袖子里。那纸上娟秀的小楷间,还混着几个他刚才画的鬼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