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 第133章 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3章 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一)

废帝为弘农王,立灵帝少子陈留王,是为献帝。卓迁相国,封郿侯,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又封卓母为池阳君,置家令、丞。

——《三国志?董卓传》

—————————————————————————————————

相国,起源于春秋晋国。

最初,称之为相邦,是战国秦及汉朝廷臣最高职务。

秦国的最后一个相邦,是吕不韦。

吕不韦被免职后,始皇帝嬴政认为相邦权力过大,于是暂时废除了相邦职务。

汉王刘邦继天子王位后,又重新设立相邦职位,后代为避讳,改称相邦为相国。

汉朝的第一个相国,是韩信。

然后是曹参、傅宽、萧何、樊哙、周勃、吕产。

吕产之后,大汉的两三百年里,再无人担任相国职务。

相国二字,尘封已久。

直到东汉末年,董卓就任相国,世人才惊觉。

原来三公之上,有相国!

……

“恭喜相国,贺喜相国!”

“恭喜相国,贺喜相国!”

“恭喜相国,贺喜相国!”

……

王允旧宅,新任大汉相国,董卓府邸,大摆筵席,宴请朝中文武百官。

“人来便好,人来便好……”

董卓大马金刀,端坐高堂,望着络绎不绝的宾客,耳中听着知客连绵不绝的礼单颂读声,心中的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这一切,皆源自贾诩之前所献的,分而化之计策。

效果,很显着。

如今,大汉朝堂上的世家大族,很是泾渭分明的,分为了两大阵营。

一方,是以汝南袁氏为首。

一方,是以弘农杨氏为首。

原本铁板一块的世家集团,为了换取董卓的支持,进而压过对方一头,挖空心思,极尽谄媚之事。

举董卓为相国,是杨彪所奏。

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系袁隗所奏。

封董卓老母,为池阳君,乃杨彪门下所奏。

董府置家令、丞,为袁隗指使门生所奏。

……

总之,一方搞出一个花样,另一方,必定是变着花的,再搞出一个更大的花样来!

两边人马,就仿佛是赌红了眼的赌徒,杠上了。

赌注么,自然是给董卓的投名状。

坐享渔人之利的董卓,很是感慨。

上一世,他也当过相国。

但那是他拿刀子,将洛阳城杀了个血流成河,逼出来的。

有多少人,真的认他这个相国,他自己心里,还是有点数的。

沐猴而冠,说的就是他了。

这一世,除了王允一家,董卓还真没有下过狠手。

可尚未大开杀戒的董卓,突然发现,他目前得到的,已经完全不比上一世,来的少了。

不!

甚至,还远远超出了上一世!

望着前来恭贺的那些,道貌岸然,饱读诗书的世家子们,满脸笑意的董卓,眼底,却是一片淡漠。

贾诩献计时,曾说过,再坚硬的铁块,一旦内部出现了裂痕,那便离分崩离析不远了。

这些所谓的百年世家,在强大的外力胁迫下,会抱团。

这个团,可以比钢还硬,比铁还强。

可是,一旦区别对待,不再一棒子打翻,那便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这是阳谋,即便是世家大族中,有聪明人能看破,都没用。

越是聪明人,越是会入毂!

贾诩给出的计策,整体而言,是分而化之。

所谓的分而化之,具体执行来说,分三步:

首先,杀鸡儆猴。

王允,便是那只鸡。

儆的,自然是朝堂上的,那些猴了。

以雷霆万钧之势,诛杀王允满门,足以让朝堂上的世家大族们看清,董卓的刀,究竟有多锋利!

然后,立块牌坊。

蔡邕,便是那块牌坊。

董卓对大汉文宗极尽礼遇,想来,定能让天下的读书人看清一件事。

董卓,非是一味嗜杀之人。

读书人,亦是可以在董卓这里,得到优待的。

当然了,洛阳城里的读书人,何止数万,贾诩千挑万选,精心挑中蔡邕,除了这位大汉文宗自身名望够响亮之外。

蔡琰,蔡文姬,更是关键。

以贾诩对自家主公,这好色如命毛病的了解程度,他笃定,董卓一见国色天香的蔡琰,便会色心大起!

而以蔡邕的身份,再加上贾诩的劝诫,贾诩有十足的把握,说服董卓明媒正娶!

一旦娶了蔡琰,当了蔡邕女婿。

那董卓,马马虎虎,勉强也算是半个世家子,读书人了。

真到了那时,不管是半个,还是一个,董卓,便是世家中人!

陈留蔡氏,虽然人丁不旺。

但,亦是世家!

而董卓的身份,一旦成了世家子,读书人,那从本质上来说,与袁隗,与杨彪之流,便是同类人。

文武殊途,再也不会是阻碍董卓掌权的阻碍,枷锁,与天堑。

到了那时,便是时候,走最后一步棋了,拉拢一批,打压一批。

贾诩建议董卓,率先拉拢的,正是囤积居奇,在灾荒面前,扮演不光彩角色的弘农杨氏。

手握杨氏把柄,董卓只需稍稍传递出,些许的善意。

杨氏便会如溺水之人,将董卓的善意,当做是救命的稻草一般,牢牢抓住,绝不松手!

毕竟,一边是人头落地,一边是飞黄腾达,天差地别。

怎么选?

完全不用选!

当袁氏发现,杨氏已然倒向董卓,又会如何?

唾弃?

鄙夷?

不!

是变本加厉!

变本加厉的,向董卓献上他们的投名状!

本来稳居天下世家之首的汝南袁氏,自然不会坐视弘农杨氏后来居上。

而有了蔡邕与杨氏做榜样,其余的世家,又岂会不动心?

毕竟,低个头,服个软,便可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何乐而不为哩?

你不做,自然有的是人做!

以上三步,杀鸡儆猴,立块牌坊,拉拢一批,打压一批,合起来,便是贾诩的分而化之。

就在相国府人声最为鼎沸之际,大汉相国的谋主,定下这连环妙计的贾诩,却是极不合常理的,未曾露面。

贾诩,在哪呢?

贾诩,此刻根本不在洛阳城!

他去了城北三十里的都亭驿!

他带着蔡琰的生辰八字,与董卓的一封密信,只身一人,见吕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