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下葬爹娘,我带重八飞 > 第224章 公平!公正!公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4章 公平!公正!公开!

“二爷,我徐达的确是个泥腿子,和你这种大人物半点也比不了。

但不管怎么说,我以前也是个千总,这帮兄弟各个也都有官职在身!”

“如今我们兄弟带着几百号人来投靠你,于情于理都能从你手里换个一官半职吧?”

“你凭什么瞧不起我们,就因为我们拜错了码头,认错了人,落了你的面子吗?”

闻言,朱远差点笑出声来。

他着实没想到,作为历史上少数几个在自家老哥后期有些魔怔的执政下,存活下来的圆滑无比的开国元老之一。

年轻时居然是一个喝了酒就有些混不吝的刺头!

道歉就道歉,非要在道歉之后再挑几句刺是吧?

想要理由?

好啊!

那就给你几个!

“你既然不服,那我就问你几个问题。”

朱远淡淡开口道:“刚才我哥说酒桌上不谈公事,就是在暗中告诉你,官职这事他做不了主。

你没听出话外之音,我可不可以说你不懂变通,智谋不足?”

徐达顿了片刻,有心想要反驳,可他也知道朱远说得的确没错,只能不甘地点点头。

“自从我入座之后,哪怕没怎么动筷子,没喝上几杯酒。坐的也是副座。

可府中下人依旧围绕着我伺候,甚至都有些冷落了我哥和嫂子。

你没有察觉出丝毫问题,我可不可以说你是识人不明?”

徐达继续点头。

这一点他反驳不了。

“来投靠我之前,你在郭子兴手下打过几次仗?”

提起功绩,徐达倒是来了精神,兴奋说道:“两次!一次是打下定远,一次是剿了定远周边的土匪。

两次都大获全胜!”

闻言,朱远不屑笑了一声,道:“只是两次,很值得炫耀吗?”

“仇九,告诉他!

你带着弟兄们和我哥带兵打了几次仗!”

提到自己的专业领域,仇九脸上顿时露出玩味神色,笑道:“攻打城池连带剿匪,众位将士与陛下一起亲征三十七次。

每一次都是大获全胜!”

二十万装备精良,甚至足以和暴元最精锐之师相抗衡的起义军,对上如今乱成一锅粥的残兵游勇,结果自然不需要多说。

计谋?阵法?

直接用人数优势碾压过去,摧枯拉朽一般灭掉对方就好了!

不仅如此,像是定远这种小县城,都不配被仇九当做攻打的目标。

只不过是顺带手,如同下楼办事带上垃圾门口的垃圾袋一样轻松扫除罢了。

至于那些藏在山里的土匪强盗,就更加不值一提。

不过徐达此刻炫耀自己的功绩,仇九也不介意把往常那些小打小闹通通算成战绩来吓唬一下对方。

“三……三十七次……”

听到这个数字,徐达等人无语凝噎,一个个呆愣在原地,冷汗止不住的从额头上滑落。

抬手擦了擦冷汗,他们这才猛地想起自己等人之所以前来投靠朱元璋,不就是因为他立国为明后,极速扩张地盘,因此闹得人尽皆知,自己也得到消息,这才前来投靠嘛!

扩大地盘自然免不了打仗!

人家雄踞淮西十几州,手中兵力直逼起义第一人刘福通,兵多将广福利好,说不准南方所有起义军加起来都比不过他一个。

而自己呢?

不过是在别人手底下的一个小小的千总,占了个定远,居然妄想在朱远面前炫耀功绩?

这不是送上脸叫人家抽吗?

想通这一切后,一众人羞耻地低下头,直感觉脸上像是火烧一般。

真正认识到双方之间犹如云泥之别的差距,他们哪里还敢有半分嚣张。

太丢人啦!

此刻,就连最要脸皮的徐达,也埋着头如同大家闺秀一般,怯懦地不敢说话。

只可惜,徐达他们投降求和,朱远却仍旧不放过他们。

“诗词歌赋,四书五经,你们之中有几个人懂,谁又可为他人之师?”

“读书认字,写得一篇通俗易懂,叫百姓也能看懂的好文章,你们谁又能写出来?”

“指挥过万人及以上的军队吗?带着他们打过几次仗,伤亡几何,战果多少,能总结出成功与错误的经验吗?”

“懂不懂该如何管理后勤调配,用最少的资源办最多的事,或是增加收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这一刻,朱远就像是化身现代那些鸡蛋里挑骨头,要求应届毕业却要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面试官一样。

用各种徐达等人此刻绝不可能会有的经验为难着他们。

不过话虽然难听,可在场众人却没有一个觉得不对。

毕竟徐达他们要的是官职,没有对应的能力,你凭什么后来居上,压过军中那些真正的六边形精英?

靠人情,走后门?

朱远抬起手指敲了敲桌子,冷声道:“我麾下的军队永远信奉一个规矩。

公平,公正,公开!”

“谁都不能逾越这条规矩!”

“能者上,弱者下,你们不服可以去和那些人争,去抢,用自己的能力换来想要的一切!

废物,我朱远一概不收!”

“不要说你们,就是我朱远的兄弟子侄,我嫂子的娘家亲人,到了我的麾下,没有能力也只能最底层和兵丁为伍!”

“就算是他们夫妻俩求我,我也不会给半点情面,你们……懂吗?”

朱远这话说得极为严肃,没有半点虚假。

作为现代的一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苦逼打工人,没有人比朱远更懂上升渠道被堵死代表着什么!

所谓底线,就是被一点点打破的。

作为开国元老,国公,大明武将天团,徐达他们的确有能力,但这不代表他们没有展现能力之时,要提前给他们开个后门。

今日开了这门,下一次呢?

遇到那些比徐达他们差一些的兵将,朱远还要再开一次?

正所谓以身作则,连他都广开后门,那他手下的将士,是不是也可以动这方面的心思?

毕竟,大哥也是这样做的!

朱远相信,只要他开了这个口子,用不了多久,自己手下这支军队就要被各种混吃等死的关系户所占满!

要知道,位置有限的!

上升渠道被堵死,那些真正有能力的将士不甘心屈居人下,自然会带着其他不满现状的兵丁离开!

把废物留给自己,天才推向别人,这和自取灭亡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