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榷香令 > 第182章 蚁患之祸,是危是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2章 蚁患之祸,是危是机?

请帖全部被收下,多数当家人亲自接待,没有表明是否会来,少数与商氏交好的的表示一定会尽绵薄之力。

四人归家一核对,竟无一家拒绝,哪怕往日与商家有竞争的茶商,商进梁内心感动不已,认为他们徽州商贾多是仗义之辈。

“老爷,知府大人派人来请老爷和三娘子去一趟府衙。”一家人正在商议拟定明日商盟的章程,下人疾步来报。

眼下十万火急,何知府要忙的事情比他们多得多,不是至关重要的大事,不会派人来叫商进梁,父女俩对视一眼,纷纷面色凝重,连衣服都来不及换一身,披上蓑衣戴上斗篷,冒雨骑马赶过去。

府衙从大门口到正堂一个差役的身影都无,商名姝知道,能派出去疏散百姓的都派出去,就连到商府报信的都是何夫人身边的丫鬟。

“伯栋,你看。”眼下青黑,双眸被血丝覆盖的何知府一看到商进梁,就将一份官府文书递上去。

这是往年的府衙卷宗,上面记录着去年前任知府离任前,河工曾上报府城外的万金堤有蚁患之兆,再往下看,朝廷拨款层层克扣,河堤多年未曾维护修葺……

一字一句,使人心惊肉跳。

原本规划好的疏散路线就让官府疲于应对,有太多百姓不愿相信有洪水,有人扬言官府是故意迁走他们,要强占他们的田地。

事情虽乱且杂,何知府还能通宵达旦一条条处理,现在是府城外的主干堤防才是最大的隐患,这不堪一击的堤坝,会让整个府城沦为泽国!

现下让附近百姓迁入城中高地的计划也要改,可不会被波及的道观、寺庙以及临时搭建的棚子根本无法容纳需要迁走的百姓!

此事从黎民百姓的存亡牵扯到整个徽州府的存亡,包括商名姝等人在内,都可能覆灭在这一场洪灾之中,她又想起那夜的梦境……

“大人,紫霞山能撑几日?”商名姝问。

“不出三日。”

“眼下只得将水灾之事公之于众,倾一府之力!”商名姝盯着何知府,“征调民夫,尽力加固河堤,挖渠清淤!”

这很难,洪水没有来,猜疑必起,可不聚众人之力,想要提前阻挡这一场灾难,是痴人做梦。

“我会发檄文。”何知府显然已经想过应对之策,“民夫易征,钱财难聚。”

特情特处,何知府愿意征调民夫,官府强制,只要洪水真的来了,百姓只会感激,至于洪水没来承担民怨也是何知府的事情,故而民夫不需要发工钱,但口粮和冒雨出工的维护药材……

“大人放心,其余之事,我商府会竭力周全。”商进梁明白何知府的意思。

这些东西,只能从他们这里掏,先前商进梁只是一颗慈悲之心,现在却是为自己拼尽全力。

堤坝的白蚁之患不能隐瞒,可商进梁也不能堂而皇之说出是从何知府得来,这无疑是将一块朝廷的遮羞布撕开,一旦传出去,徽州府百姓民怨四起,恐惹来更大祸端,给现在的徽州府雪上加霜。

譬如知道事后会被问责的人,会不会在徽州府的求援上动手脚?

“树无根不活,商无乡不远。诸位,今日歙县若亡,你我皆成无根浮萍。还望诸位与我念及乡梓之情,鼎力而助。”

隔日,商进梁对着所有到来的商贾言及他偶然得知河堤白蚁掏空,已上报知府大人,奈何府衙忙于紧要疏散之事,只能由他们自发出力。

原本抱着来听一听的人一听河堤蛀空顿时神色肃然,最先开口的是杨氏盐行在徽州的话事人杨征:“河堤蚁患,此话当真?”

商进梁看向杨征,杨家掌控着江南盐引,这份营生寻常人难做,可杨氏举族之力供出如今内阁德高望重的杨阁老,整个江南无人不忌惮。

“杨兄耳聪目明,杨阁老德高望重,河堤之事虚实,愚弟岂敢于杨兄面前作假?”商进梁和商名姝昨日就请信任懂行的人亲自去看过。

杨征的确比其他人消息更广,河堤维修之事朝廷拨款被扣,他甚至比何知府先知道,但他只知道拨款被克扣,不知道白蚁之事,他立刻招来下人附耳吩咐,这是要去核实。

其余人也不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坐等商进梁代替何知府做说客,开出官府价码,准备讨价还价的人也偃旗息鼓。

这已经不是赈灾,是关乎己身存亡。

商进梁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蓦然想起昨日离开府衙,商名姝望着厚厚的乌云长空呢喃:“或许这不是危,而是机。”

倘若河堤牢固,这些人不会轻易松口出人出力,哪怕碍于官府不囤货居奇,也会让官府打欠条,事后平价弥补。

事情紧急,迫于无奈何知府肯定会妥协,可这大笔银钱之后谁来出?朝廷拨不出这么多钱,朝廷要脸面,何知府赈灾有功,朝廷面子上不会如何,实际上只怕会让何知府为此引咎离开徽州府……

“故土有难,我商氏愿捐粮五百石……”商进梁带了头,众人却无心听,他们都秘密派人去核实河堤的事情。

商进梁停下慷慨陈词,命人静静续茶,消息陆陆续续传回,几乎所有人都证实这事,杨征脸色最难看,对前面几任知府恨得牙痒,这么大的事情都敢隐瞒!

纵使朝廷会克扣拨款,可徽州府还有他们!早知这等危情,他必会带头筹款,早早将河堤稳固,何来今日之危局?

“此事刻不容缓,伯栋,你既早有衡量,索性拿出章程。”杨征十分有魄力,危险迫在眉睫,没必要再浪费时间商定什么,或者政权谁来主导。

商进梁很是钦佩杨征,杨征发话,其余人再有微词也不敢宣之于口更不敢忤逆,他将和商名姝连夜制定整理在册的方案递给杨征。

上面细致记录需要哪些物资,需要如何配合官府,每个商户预期捐赠的东西,杨征看后递给下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