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是淮南府城这块蛋丸之地,北上京城东进钱塘府这两条线也要见机布局了。
林泽祖想到这也是一阵头大。总感觉手里的银子始终不够花。
具体的还是得交给富贵和钱海清商量着办,唯一要求就是抓紧行动,要人给人要银子给银子耽误不得。
汗青书坊是一张暗牌还得想个法子让他有个靠山才是。
林泽祖没有马上下结论还是交由富贵和钱海清两人琢磨一阵子。看以怎样的方式更为合理。
这第四件便是淮南域码头的事。
如今方连海方家倒台了知府罗畅正忙着给王代奎擦屁股。
刚好留下的一个空窗期必须要抓紧利用上。
让万东明抓紧时间渗透控制漕帮河道。
即使控制不了也要在漕帮拥有一席之地方可。如果万东明的能力不行那就抓紧换人。
顺泽航运虽有了开端但急也急不来,只有新的货船造好之后方才能有所起色。
第五件便是那三百亩田庄。
若是想要利润最大化务必把虎头山这块地盘利用好。
索性就让李根寿富贵去勘察一番,看是否能把临江村这一套复制过去。
这可是个大工程也急不得,需要等待时机目前只能徐徐图之。
但是前期的圈地布局要先动起来
第六件事便是人员安全的问题。
江姐让续断厚朴他们过来反而给林泽祖提了个醒。
现在茶语楼风头正劲让人眼红。
所谓树大招风便是如此。
其中核心人员瑶华、白薇、青黛、富贵、钱海清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跟个没事人似的到处单独一人晃悠了。
就让生死小队轮流抽调人员贴身护卫。
这个必须给他们每个人都敲响警钟。
不能像往常那样随意图方便图省事。必须要给他们立规矩了。
无论是谁若犯了忌讳必须严加处理。
第六件也是林泽祖最为担心的。
方家倒了可不是一件孤立的事件,它会牵扯到方方面面。
所谓天威难测。
王代奎私自调兵并不是抓一个贪官污吏所能够功过相抵的。
知府罗畅有失察之责 也不是由一张安民告示所能够搪塞的。
一位主政失察。
一位主将擅自调兵。
这样的一地方还能让朝廷放心吗?
即使朝廷能放心皇帝老儿能放心吗?
所以王大奎和罗畅两人必换无疑。
必须让富贵抓紧把该圈的地圈了,需要走官府文书的托关系使银子抓紧时间办理免得夜长梦多拖久生变。
另外高家人还在上面动手动脚的。
倘若朝廷派下来的人是高家亲近之人那以后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这方面也不得不防。
必须让富贵、钱海清、万东民、青黛他们做好万全的思想准备。
不要侥幸的把希望和宝押在马掌柜的身上。
凡事必须得靠自己。
如果真到了那一天第一步必须保证所有人的安全一个也不能少。
其他的不管什么宅子铺子田庄都可以舍弃。
这就是他林泽祖的红线。
林泽祖想到这就脑壳疼。自己还是太弱小所作所为伸不开手脚。
或许是自己太过“孤独”因此缺乏安全感导致的危机感所致,总之居安思危总是没错的。
林泽祖思考了一阵子当下也没什么遗漏就又把目光投向了夫子布置下来的课业策论上了。
从夫了所给出的往届秀才对答上分析总结,并非每一届院试都会出策论考题。
即便考了策论也也大多都是一些浅显的经义策论。
并非像乡试会试那样偏重于策论对答。
还是前世的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在此时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就好比高考的时候老师划重点一样。
现如今却更简单了根本跑不出这个圈。
林泽祖把策论题型做了一下总结。
分为时务策、经史策、政论策、史论策和经义策五种。
然后就是需要逐一分析这些题型的特点和考试要求。
比如时务策关注现实问题。
经史策是结合经典与历史事件表述观点的。
政论策是讨论当朝已经实施的政策或即将实施的政策。
等等诸如此类跑不出吴国的边防、财的、教育等等这几大块。
林泽祖反复研看了这些对答,多为幼稚之谈好多都是空对空的放空炮。
不过通过这些对答的遣词造句引经据典上看也给了林泽祖极大的启发。
那就是策论的答题要求和评判标准总结了三点
一,一定要结构严谨即使是放空炮。
二,引经据典的同时见解要有独到之处既要有亮点。
三,行文文辞一定要优美等。
时务策论核心是:
针对现实中的政治、经济、民生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若是一个回答不好很容易捅马蜂窝,不但前途没了可能还有性命之忧。
时务策论典型题目多集中在边防策略论述即防范北方少数游牧民族南下的侵扰。
就是熊大胆陈东风他们在北关的攻守战。
财政改革比如青苗法利弊分析 ,若是一个对答不慎就是很容易得罪当朝的世家门阀。
还有就是灾荒赈济如江淮水患治理对策。
这也是很多沙雕网文中提到的大写特写的,也最爱拿这个写文章了。
因为那些个沙雕网文作者经历很苍白只能搞一些治理洪水来糊弄。
经史策论核心:
就结合经典理论与历史经验论述治国之道,
这种策论林泽祖就想起了在明朝的时候尤为突出,因为明朝偏爱陈朱理学。
林泽祖对陈朱理学尤为嗤之以鼻。
陈朱理学曲解经典不说而且还对经典进行阉割。
主打的就是一个媚上欺下,把天下学子当猪仔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