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之智,并非只在运筹帷幄。
他久临战阵,多处政务,面对千钧之变时的临场反应能力也是世间顶级。
面对突然祈雨降雷,致张鲁被劈台下,生死未卜。
此刻,他最该做的是什么?
立刻告知百姓,张鲁虽为道教之首,然假借老君,妄自祈雨,今已触犯天威,遂被降雷天谴?
然后振臂高呼,让百姓摒弃天师道,以己马首是瞻?
以为主公成功夺下汉中打开局面?
不!
不该是这些!
他环顾四周,大雨虽降下,见此地已现乱象。
鬼卒蜂拥至前,百姓惊恐万状。
塔下很多童男童女惊吓得哇哇大哭,皆不知所措。
米民中有幼童父母,见此情形,奋力向前拥挤,要抢回自己的孩子。
亦有乡民被雷声所惊,奋力往外逃。
诸葛亮咬咬牙,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
竟扶栏登上篷车,大声高呼道:
“阎天师何在?”
阎圃正自慌乱间,闻诸葛亮之言如遇主心骨,大声回应道:“阎圃在此!”
“速命护坛鬼卒各护一幼童,往东南法坛暂避!着孩儿父母径往该处认领,不得延误!”
阎圃担忧诸葛亮安危,慌忙言道:“可诸葛天师……”
“勿复多言!速去!速去!速去!”
“好,诸葛天师小心!”
阎圃旋即挥袍召集护坛鬼卒,而后下令:“众护坛兄弟,一人护一孩童,随我去东南法坛。其余人等,告知其父母,皆去法坛接回各自孩儿!”
“遵命!”
众鬼卒各抱稚子,高声喝道:“尔等孩童父母,不要往里面挤,速往东南法坛相认!”
乱象骤减。
“张卫!张卫将军安在?!”
张鲁二弟张卫本为护法之首。
张卫见兄长被天雷劈落,生死未卜,此刻既是恐惧又是悲伤。
抱着张鲁的身体哇哇大哭。
听得呼唤,方猛然回神:“……吾在此!”
“将军暂止伤心,当速斥鬼卒,不得拥近,而后引亲卫抬大天师至城西天师庙,召唤南郑医官全力施救!沿途不得逗留!”
张卫一怔,乃知诸葛亮在行施救之举。
而诸葛亮的这句话,也让他本来惶惑无措的心瞬间明白该干什么了!
张卫用袖口蹭了蹭眼角的雨水,点点头,抱拳道了一声:“遵命!”
“张愧,张愧将军,汝在何处?!”
张愧乃张鲁三弟,掌南郑麾下精锐鬼卒,号为“幽冥都督”。
乃奉张鲁之命欲在今日大天师老君附体之时伏杀诸葛亮。
可未曾想,竟遇天雷之劫。
正看着漆黑坍塌的木台,惶惶然不知所措之际,却闻诸葛亮相唤。
“何……何事?”
诸葛亮振喉高呼,语速亦快如急雨敲檐:“今城中民乱,将军速遣散此间乡民,再领半数鬼卒,按街巷次第护送百姓归家,老弱病残优先,务必逐户查点,不得疏漏一人!”
张愧觉得,自己身为张鲁之弟,似乎不该听诸葛亮的安排。
毕竟那是他今日的伏杀目标。
可问题是,他现在每一个安排都在帮助迷茫的他们解决当前的困境。
“我……”
“将军,我知你必安排鬼卒混于百姓之间,唯你可遣乡民。此间已现乱象,再不迁民,恐酿祸端于须臾,累及满城黎庶!”
被伏杀目标指挥的感觉并不是很好。
但此刻张愧已别无选择。
只得抱拳道了一声:“遵命!”
安排至此,乱象终于平息,但为平此乱象,却错过了追杀杨松的最佳时机。
听天由命吧!
“杨昂,杨昂将军!”
张卫麾下一个狼狈的将军抱拳道:“诸葛天师,有何吩咐?”
“速寻杨松,将其擒获在此!此贼已投曹操,乃为害天师之人!”
“遵命!”
左右查看,早不见杨松身影。
遂带亲卒,去寻杨松。
诸葛亮这才长出了一口气,而此刻,身上已被雨水浸透。
赵云拔剑守在诸葛亮身旁,寸步不离。
见此地终现安稳之势,遂收起宝剑,扶诸葛亮下车。
而后,解下战袍,围在了诸葛亮的身上。
“军师,切莫着凉!”
诸葛亮看着赵云坚毅的表情,心中一暖:“子龙……”
遂点点头,转身又对在场鬼卒一抱拳:“今暂平此乱,然余波未歇,请通告各位天师祭酒,亮暂往至天师庙,若须相助,即刻传信,亮当随召随至。”
众鬼卒抱拳称喏,随即散去。
“子龙,速往城西天师庙,看看大天师现况如何!”
赵云犹有疑虑:“军师,大天师必做逆天之事,已天雷所谴,何必去看他?”
诸葛亮沉吟道:“今此汉中之事,其旧部动向、城中部署皆未可知,我等欲稳汉中,此节不可轻忽。”
赵云一抱拳:“喏!”
遂驾车与诸葛亮共去天师庙。
此时,天师庙中亦聚集多人,庙内已经收拾出来一块地方,大天师被放置在案床之上。
喂过符水和草药,正被医官清理周身。
张卫见诸葛亮至此,赶紧上前两步,行了一礼:“诸葛天师。”
“大天师如何了?”
张卫长叹了一口气:“虽有命在,然性命垂危。医官已在全力相救……”
说到此,张卫撩袍跪下,哭道:“今兄长误犯天条,触怒天威,命悬一线,唯请诸葛天师救吾兄长!”
“这……”
诸葛亮也为难。
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救。
那么问题来了。
此时此刻,他若身具绝世妙法,能救得张鲁,他会救么?
一定会的!
在诸葛亮看来,张鲁虽有愚民之举,却亦有善民之德。
其广纳五斗米教众,勒令入教者输米五斛,一则欲壮教势以固根基,二则冀养黎庶而安邦本。
那么,若无五斗米,又当如何?
他也不会看着你饿死。
会许以勉强够活的粮食,让你干活耕种,直到你有朝一日,可以捐得起五斗米,成为正式教徒。
他的这种行为,在当时的乱世对穷苦百姓来说,未尝不是仁义之举。
诸葛亮感慨。
张鲁虽得雷降,却未得殒命,不知是不是与此事有关。
若得张鲁能活,便借雷劫之事,劝其归附主公。
从今布道当做善民之行,再勿行愚民之举。
自可兵不刃血助主公拿下汉中。
然而,诸葛亮亦做好张鲁死亡的准备。
到彼时,他亦有信心将汉中鬼卒和百姓拢成一团,悉成皇叔子民,同赴中兴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