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对这三年的总结很多,但无外乎就是天灾,前期浪费,以及粮食出口三点。
前期浪费是已经过去的事情,这一点无从下手,而天灾,这更不是人力可以企及的。
至于粮食出口,这中间原因其实很复杂,这于流传中领导要面子,拒绝国外援助,反而继续出口粮食,导致大量的人饿死。
当时的国家正处于工业化的阶段,各种原材料与工业设备几乎全靠进口。
而想要进口,那就需要外汇,那外汇怎么来?自然是靠粮食出口来换。
这个落后就要挨打的年代,一切都是无奈之举。
而且在六零年的时候,灾情越发严重,国家就已经下令禁止粮食出口,再后来,不只是禁止出口,而是使用为数不多的外汇,从国外进口粮食。
方别想到的,也正是就进口粮食。
虽然个人的力量,在举国层面上显得尤为渺小,但做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做来的强。
至于能做到什么程度,方别现在也不确定,这得取决于在香江的合作是否能顺利进行。
另外面对干旱,方别也有个不算成熟的想法。
地面干旱,地下水资源是否能利用起来?
打上百万口的压水井,面对干旱,总能起到作用。
至于说干旱时,地下水资源的储存量究竟如何,那就是经人事听天命了。
还是那句话,能做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做强。
......
“怎么了?一回家就见你心事忡忡的样子?”
乐瑶说着,将热腾腾的小米粥端上了桌,配上咸菜,在这寒冬腊月格外暖胃。
方别从乐瑶手中接过筷子,犹豫后开口:“昨晚的雪下的太大了,我在想......这天气有点不对劲。”
乐瑶拿起一个水煮蛋,一边剥壳,一边说道:“确实奇怪,往年的雪下的再大,也不至于昨晚上铺天盖地的下,一晚上时间就堆得这么厚实。”
“我担心......”方别想了想,还是说道:“这可能是灾年的前兆。”
方别顿了顿,继续说道:“恐怕这场灾害影响的范围还不小。”
方别说的保守,但有着前世的记忆,完全可以确定这一点。
乐瑶手中的筷子顿了一下:“你是说......”
“粮食。”方别低声道。
乐瑶的表情凝重了起来,作为中医世家出身,她深知其后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如果真如方别所说,那么......
“家里倒是不用担心,你之前就说过屯粮的事,妈早就把这件事办好了,只是......”
乐瑶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这事虽然听起来有些......但我相信你,只是别人......”
方别是乐瑶的丈夫,对于旁人来说,这不过是捕风捉影,但她却愿意相信方别,只是要想别人相信,恐怕不是三两句话这么简单,说不得还会弄出什么问题来。
方别显然也知道这一点,他本就没打算说服任何人。
无论是采购粮食,还是压水井应对旱灾。
他要做的只是尽自己一份力,铺出一条路来。
这时候,乐瑶想了想,又接着说道:“现在的情况,公私合营早就完成,粮食由组织统购统销,私人根本插不进手,妈之前屯下的粮食,还是靠着同仁堂这么些年收售药材留下的渠道,而且现在国内的存粮也并不多,想要破局,恐怕还的靠海外市场。”
方别闻言一怔,旋即又笑了。
他在感叹,感叹自己真是娶了一个好老婆。
只是几句话的功夫,就想到了这一点,关键还和他想到了一块去。
“这事的慎重。”乐瑶顿了顿,又接着说道:“不过确实应该未雨绸缪。”
方别再次感叹,他也不知道修了几辈子的福气,能娶到一个毫无保留信任他的妻子。
“今天我先上班,这两天你帮我准备些礼物,我抽空去一趟娄家。”方别轻轻握住乐瑶的手。
“去吧。”乐瑶微微一笑,“记得代我向晓娥妹妹问好。”
“咳。”方别轻咳一声,“主要是谈正事。”
“我又没说什么。”乐瑶笑的意味深长,“快吃吧,粥都要凉了。”
“师叔,乐瑶阿姨,我今天起晚了。”
这时候,陈妙妙推门走了进来。
“昨晚上又和雨水聊到半夜了吧?”乐瑶给陈妙妙盛了一碗粥。
陈妙妙有些不好意思的点头,“嗯,好几天没跟雨水一块儿了,不知不觉就到半夜了。”
“行了,我又没怪你,赶紧洗漱吃饭吧。”
乐瑶对陈妙妙很是宠爱,现在本就是假期,不用赶着上学,多睡会儿就多睡会儿了。
方别吃过早饭,没在家里多待。
昨晚上下了大雪,路不一定好走,所以提前出发,才有充足的时间,应对路上的情况。
方别穿上大衣,乐瑶帮他带上了棉帽和围巾,临出门还不停的叮嘱方别别冻着了。
方别感受着媳妇儿关心,回应了一个笑容之后,才走出了家门。
一路出了院门口,方别站在胡同里看了看,路面上的积雪已经被扫到了路边。
不得不说,火红年代的人们精神劲十足,没有那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想法,一人忙活一点儿,速度很快便完成了清扫。
看这情况,开车是没有问题,方别取出钥匙,打开车门正准备上车,却被一道声音叫住了。
“方,方院长......”
不用回头,方别能听出这熟悉的声音是谁。
“易师傅,找我有什么事?”
转过身,易中海正站在院门口的台阶上。
他缓缓朝着方别走来,最后停在了方别面前。
“方院长,我......”易中海张了张嘴。
“有什么事直说吧,我还赶时间上班。”
方别的语气平淡,没有刘海中那种站在胜利者一头,看向失败者的倨傲,但易中海却能听出来,方别对他保持着天然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