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 第五百七十三章 加量不加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五百七十三章 加量不加价

东西再好吃,可口味单一,人们也总有吃腻的时候,现在多出来的四种口味,也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以为这就完了?

李天明前世就是个成功的商人,拥有着丰富的营销经验,再加上各种各样的成功案例,鬼点子多着呢。

以前是因为脑袋上套着紧箍咒,每做一件事之前,总要左思右想,尽可能将惹祸上身的风险降到最低。

现在不一样,政策变了,自上而下都在倡导改革。

即便还有些老顽固生活在以前的世界里,不愿意醒过来,可也影响不到大局。

就像海城电视台播方便面广告的时候,那些四处告状的。

客客气气的接待,然后……

哪凉快哪待着去!

“加量?这么干……咱不是亏了嘛!”

李天明又有了新点子,第一时间找到了李学庆商量。

其实说是商量,不过是找李学庆背书。

厂子不是李天明一个人的,那么多人都有份,他想要做点儿什么总要事先打个招呼。

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李天明现在可没时间挨个去解释。

这个时候,就需要李学庆出马了。

“叔,亏不了,咱们现在生产一袋方便面的成本全部加在一起是一毛到一毛二分钱。”

大批量生产,成本自然会被压低,尤其是人工部分。

“现在每一袋的面饼是一两六,咱们加到二两,每袋成本增加的连一分钱都不到。”

李学庆听着,也在心里算了一遍,现在一斤白面还不到两毛钱,按李天明说的,只增加四钱的重量,确实不多。

“可咱现在卖得不是挺好嘛,加了量,又不涨价,一来一回的,咱们还是吃亏了。”

李天明很难和李学庆解释什么叫规模效应。

“叔,账不能这么算,您想啊……”

李学庆摆了摆手:“我还是别想了,费脑子的事都交给你来办,反正我就知道一点,你小子,吃亏的事,肯定不会干。”

对李天明的这份信任,是日积月累下自然而然生成的。

“您放心,我保证不让乡亲们吃亏。”

很快,当又一批何师傅方便面被摆上货架的时候,人们惊讶的发现,方便面的外包装又变了。

看上去……比以前大了不少,只增加了20克,其实根本不用改变外包装的规格,但既然加了量,总得让消费者能直观的感觉出来。

这同样是一种营销手段。

另外在包装袋上还特意印上了五个大字——加量不加价!

“同志,这是什么意思?”

“以前一袋一两六,现在一袋二两,价格还是两毛钱。”

多了,价没变,这岂不是更实惠了。

拿在手里垫了垫,感觉……

是比以前的重了啊!

“给我拿五包,要香辣牛肉的。”

“我也要五包,红烧牛肉的。”

有便宜谁不占,万一过段时间又给改回去呢。

“我要两箱!”

土豪也开始加码了。

“我早就说了,你小子鬼精鬼精的,整个就是一塞活猴儿。”

这是什么破外号?

“周局,我这可是回馈消费者,妥妥的良心商家。”

良心?

你的良心全都用怎么在算计消费者口袋里的钱了。

周振国以前还不懂,现在算是全明白了。

这小子要是生在过去,怕是红顶商人得有他一个。

现在李天明的每一步操作,甚至引得市里专门开会讨论。

这年头,做生意还真不是这些精英阶层擅长的。

以后要面向国际,不学是不行的。

正好有李天明这么一个活教材,自然要好好利用才行。

“行了,别跟我扯淡,说说,接下来准备怎么做?”

周振国现在是越来越期待李天明的下一步操作了。

“做什么?啥也不做了啊!”

呃?

李天明越是这么说,周振国越是怀疑这小子憋着个大的。

“信不过我?怕我提前给说出去?”

李天明闻言,也是哭笑不得。

“周局,您这是想哪去了,真没有,至少暂时没有。”

“真的?你小子还有消停的时候?”

呃……

我到底是给这些领导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啊?

算了,就给他上一课吧!

“周局,任何营销手段,都有一个疲劳期,现在这把火烧得已经够旺了,再继续的话,消费者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这种事在前世并不少见,一种商品过度宣传,会让消费者感到疲劳。

试想一下,走到哪,无论干什么,突然就蹦出来一条广告,谁见了不烦啊!

当这种厌烦的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变成抵触。

你越是想要让我买,我她妈就越是不买。

周振国听得一愣一愣的,突然想到前几天市里请来给他们上课的那位经济学专家说的。

“这叫市场心理学?”

呃?

大老粗还懂这个?

“你小子那是什么眼神,我就不能学习了?”

呵呵!

“没那个意思,总之,就是这么回事,方便面的营销,这时候,就该降降温。”

方便面的营销能先暂停,可李天明却停不下来。

来物资局之前,李天明已经去了海城电视台。

他准备再为睡莲牌电风扇拍一条广告。

这次王书记和张台长答应的非常痛快,表示会全力配合。

既然方便面的广告投放出去以后,上面没明令禁止,那也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仅仅过了一天,摄制组便到了李家台子。

这次带队的是海城电视台的一位导演。

“开始!”

已经有过一次经验的小五,现在明显自然多了。

坐在书桌前,假模假式的学习,只是炎炎夏日,让她始终没办法集中精力,还一个劲儿的犯困。

这个时候,黄丽英走了过来,手上还抱着一台电风扇。

接上插座,按下按钮,风扇缓缓转动。

镜头拉近,小五闭着眼睛,发丝被吹动,感受着风扇带来的凉意。

“睡莲牌电风扇,清凉一整个夏天!”

“好!”

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广告拍摄工作完成。

摄制组带着劳务费和一大堆礼物打道回府。

这次再没有人说李天明是在浪费钱了。

摄制组刚走,又有一队军车开进了李家台子。

来的还是上次那位京城军区后勤处的领导。

20万包方便面,直接装车拉走。

“天明,昨天长山和我说,现在账面上又有不少钱了,咱们是不是……”

李学庆倒是不着急,可何老四等人和他提了好几次。

“叔,您告诉何主任他们,这笔钱要用来扩大生产,不分了。”

拍睡莲牌电风扇的广告,李天明就是准备要对电风扇的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

产能上至少要翻一倍,同时升级过后,要实现完全自主生产。

另外,方便面的生产线,李天明也准备再建一条。

要是以前,李天明还需要把所有主事的全都召集到一块儿开个会,可现在不用了。

他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跟着他走,这条路准没错。

李学庆听了,也没再问。

“行,回头我和他们打招呼,一个个的就知道盯着钱,能有啥出息。”

李天明笑了:“叔,让他们踏踏实实的,把心放肚子里。”

刚说完,村里的大喇叭便响了。

“李天明到村支部来,李天明速到村支部来,有电话找你……”

李天明听了,看向了李学庆。

“叔,今天几号?”

“6号啊!咋了?”

光顾着忙,把这件大事都给忘了。

急匆匆的赶到村支部,果然是卢源打过来的,通知他明天去海城,参加出国前的工作会议。

“知道了!”

撂下电话,李天明不禁长叹了一口气。

西德!

他跟着过去干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