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 第三百五十九章 有些伤害没那么容易放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五十九章 有些伤害没那么容易放下

姥爷不在了,只剩下姥姥一个人,将来养老的事,大姨她们也担心有变故。

她们虽然住得近,可毕竟是嫁出去的闺女,姥姥和两个舅母生活在一起,马勺没有不碰锅沿的,今天趁着这个机会定下来,省得以后麻烦。

“妈还是跟着我过,口粮我和大哥一家一半。”

张福学当即表了态。

张福金没说话,显然认可了这个决定。

“二舅,这事你还是得和二舅妈商量商量。”

毕竟伺候姥姥的二舅妈。

现在姥姥身子骨还硬朗,能够自理,可以后呢?

等有一天躺在炕上动不了。

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是儿媳妇。

“放心,说好了的,就跟着我过。”

李天明知道,二舅妈这人虽然不善言辞,但绝对是个面冷心热的。

上辈子就是她一直伺候姥姥终老。

“二哥,我们也不能让我二嫂子白受累,那天小斌说的其实也没错,咱们六个的爹妈,没道理让你们两家出钱又出力的。”

大姨说着,看向了李天明。

“这样吧,往后每年,让妈在我们三家轮着住两个月,翠娟没了,天明住得有远,他每年出200块钱,这钱是给二嫂子的。”

张福学闻言就要拒绝:“这哪能行,我是当儿子的,照顾妈天经地义,哪有让外甥出钱的道理。”

“二舅,您先别忙着说不行,这事您得听我的,我妈不在了,也该我们兄弟姐妹几个给姥姥尽孝,您要是不同意,我妈在那边也不安稳。”

出这两百块钱,对李天明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再多也没问题。

他只想能让姥姥的晚年过得舒心些。

张福学还要再说话,却被三个妹妹给拦下了。

张福金在一旁看着,也不禁动了心思,想要把照顾老人的差事揽下来。

一年照顾六个月,相当于每个月30多块钱的工钱,比城里的工人赚的都多。

但刚才没说话,这会儿要是开口,只会惹人笑话。

心里憋着口气,脸色也渐渐地冷了下来。

李天明察觉到了,也只当没看见。

示意大姨继续。

“还有这三间正房,本来我们几个是嫁出去的闺女,不该我们说话,但妈是大家伙的,我不能不为咱妈考虑。妈在一天住一天,等妈百年之后,五叔,这房子当初盖起来花了多少钱,您心里有数,今天当面说清楚了,谁要,给另一家一半的钱,您说行不行?”

五姥爷点点头:“这么分合理,你们哥俩有啥说的?”

张福学当即摇头,他本就不在意这些,这些年跟着村里的施工队外出揽工,攒下了不少钱。

已经找村里批了一块宅基地,要不是姥爷突然去世,花了不少,已经存够新房的钱了。

张福金犹豫着开了口:“要不……我现在给老二一半的钱,这三间正房归我,让妈先住着……”

分了礼钱,姥爷这场葬礼花的钱不但回来了,还有一点儿剩余。

“不行,大哥,这事我们姐几个就不能答应。”

张福金虽然有些小心思,但还算孝顺,那位大嫂子就不好说了。

房子归了张福金,姥姥以后就更没有倚仗了。

见三个妹妹不答应,张福金也只能作罢。

但也说定了,这三间正房以后归他,到时候他拿一半的钱补偿给张福学。

该说的都说妥了,当着几个长辈的面,两兄弟又立下了字据,将来谁也不能反悔。

李天明当面拿了200块钱给了张福学。

“二哥,说到哪做到哪,以后省得麻烦!”

听了大姨的话,张福学也只能把钱接了过去。

李天明一家又住了一天,便要告辞了。

甜甜还在李学军家呢。

本来李学军三兄弟也要来奔丧的,被李天明给拦下了。

路程太远,再加上张翠娟不在了,没必要撑面子。

最后,李天明替三家垫上了10块钱的丧仪,算是全了这一场亲戚缘分。

临走前,李天明又给姥姥留了500块钱。

姥爷走了,姥姥的精气神没了一半,这么大岁数的人了,也没有多少年了,能尽一份心,便多尽一份吧!

【肯定有杠精会说主角圣母,花钱充脸面,我看看都是谁?】

坐上回海城的公交车,李天明刚沾着椅背,便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这几天,他也累得够呛。

一直在灵棚里守着,基本没咋睡。

等睡醒,车已经到海城了。

全家人又去了李学军家。

“小姑!”

甜甜可算是见着了亲人,张开双臂直接扑进了小五的怀里。

让满心期待的宋晓雨,浓浓的母爱无处安放。

说来也怪,这丫头就跟小五亲。

“事情都办完了?你姥爷送到地方了?”

“劳您惦记!”

这算是标准问答格式。

家里有老人去世的,外人见了都会说上这么一句,以示关切。

时候不早,见大家都累了,严巧珍安排着在客厅支上几张行军床。

老家来人,基本上都住在李学军家,如何安排,严巧珍也早就习惯了。

转天吃过早饭。

“带孩子吗?”

“不带!”

李天明也没在意。

既然到了海城,不回娘家一趟,实在不合适。

可对于那个家,宋晓雨如今早已经没剩下多少感情。

自她和李天明结婚,都这么多年了,还是第一次回海城。

宋母除了因为宋晓军调动工作的事,去过一趟李家台子,后来振华和甜甜出生,也没露面。

现在两家也只剩下了,每年过年,李天明登门送上一份年礼。

安排天亮带着其他人回家。

李天明和宋晓雨坐公交车,到了清水东里。

临近家门口,宋晓雨非但没有半点儿近乡情怯的感觉,反而自心底生出了几分排斥。

“坐会儿就走!”

这话本应该是李天明说的,却被宋晓雨抢先说了出来。

“听你的。”

如何处理与宋晓雨娘家的关系,李天明一向以宋晓雨的态度为准。

“这是……晓雨吧?”

快到家门口的时候,遇到了老邻居。

“马婶子!”

看到熟人,宋晓雨的表情也变得有些不自然。

“你这是……回娘家?”

宋晓雨应了一声。

“马婶子,您忙,我们先走了。”

说着,拉了李天明一把,转过一条胡同便到了家门口。

小院儿的门敞开着,大门上的春联已经被吹掉了一边。

宋晓雨此刻的心里也变得复杂。

对家里人,她是有怨的,但这里毕竟是她长大的地方。

“晓雨,要是……”

李天明刚开口,宋晓雨便猜到了他要说什么。

“你不用劝我。”

当初,她几乎是被赶出去的,人刚走,这里就迫不及待地抹去了她的所有痕迹。

对她来说,这里也就不是家了。

如今,她的家在李家台子。

深吸了一口气,刚要进去,就见屋里冲出了一个小男孩儿。

看到两人,小男孩儿也是一愣。

“你们是谁?来我家干什么?”

宋晓雨已经认出了,这是宋晓军的孩子,和宋晓军小时候生得一模一样。

不等两人回话,宋母便追了出来,看到宋晓雨的那一刻也怔住了。

“晓雨!”

尽管宋母想要表现出一种哀伤的情绪,但是在她的脸上却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后悔。

确实如宋晓雨说的那样,宋母对她们姐俩的爱,只停留在嘴上。

如果真的后悔了,想要修补和宋晓雨的关系,这几年没什么一次都不去李家台子看看。

别说家里有孩子脱不开身。

当初为了宋晓军的工作,还不是骑着自行车,从海城一路到了李家台子。

归根结底,还是不在意。

“你们……进屋,快进屋!”

看着宋母手足无措的样子,李天明倒是有点儿可怜她了。

不过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宋晓雨心里结着疙瘩,选择不原谅,李天明也没那么圣母,说些过去的事,就让他过去的屁话。

毕竟有些伤害已经造成了,没那么容易放下。

“您老……过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