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站在奕星码头仓库中,心念微动,身影瞬间从原地消失。下一刻,他已置身于奕星那片广袤而神秘的世界。
眼前景象与他离开时已然不同。天际尽头,原本连绵的雪山轮廓似乎柔和了些许,空气中那股深入骨髓的寒意,似乎也减弱了一分。
但他立刻察觉到一种异常——一种沉闷的、令人呼吸略感不适的凝滞感。他抬头望向远方那座不久前被他以惊天手段引爆的火山,巨大的火山口依旧被浓密的、灰中带褐的云团笼罩,那云层低垂,仿佛饱含重量,与寻常的水汽云雾截然不同。
“果然…问题出现了。”林天低声自语,眉头微蹙。引爆火山释放巨大热能,试图扭转小冰河期的计划,在初期看来是成功的,全球气温有了明显的回升趋势。
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此刻正以如此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他眼前——火山喷发带来了海量的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气体,这些气体并未如理想模型那般均匀分散到大气环流中,反而在特定区域,尤其是火山周边乃至更广袤的上空,形成了局部浓度极高的气团,如同给这片刚刚复苏的土地盖上了一层厚重的、窒息的“毛毯”。
他身形一闪,出现在设立在奕星主大陆的环境监测总站。
监测站内,各种仪器屏幕正闪烁着密集的数据流,几名负责日常维护和数据分析的智能仿生人(其核心逻辑源自林天早期获得的外星科技碎片,并加以改造)立刻感应到他的到来,投射出全息影像。
“林总,欢迎归来。”为首的仿生人,代号“观测者-A7”,发出平稳的电子音。
“A7,汇报大气数据,重点二氧化碳浓度分布、全球温度变化趋势,以及生态影响初步评估。”林天没有寒暄,直接下达指令。
“指令确认。”A7回应道,同时,巨大的全息星图在监测站中央展开。星图上,以引爆的火山为中心,一片触目惊心的深红色区域向外蔓延,覆盖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大陆面积,并正向海洋扩散。
“如您所见,林总。‘火种计划’(林天为火山引爆行动设定的代号)成功提升了全球平均气温0.7摄氏度,冰川融化速度加快12%,部分地区降水模式发生改变,有利于植被初步复苏。”A7的声音毫无波澜,“然而,副作用显着。目标区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峰值达到0.15%,局部地区甚至更高,远超安全阈值。这些高浓度气团受当前大气环流模式影响,移动和扩散速度低于预期。”
另一幅全息图展示出来,是受影响区域的生态监测画面。一些刚刚冒出新绿的苔原和低等植物群落出现了生长迟缓甚至叶片枯黄的现象。一些湖泊的水体呈现出不正常的酸度升高迹象。
“高浓度二氧化碳导致植物‘呼吸’困难,部分物种出现光合作用抑制。同时,溶于水形成碳酸,正在改变水化学环境,对 nascent aquatic ecosystems(新生水生生态系统)构成威胁。”A7补充道,“若此状况持续,前期升温带来的正面效应可能在3-5个奕星年内被抵消,并引发更复杂的生态崩溃。”
林天沉默地看着数据流,手指无意识地在控制台上轻轻敲击。情况比他预想的要棘手一些。仅仅提升温度还不够,如何“消化”掉这过度排放的温室气体,成为了新的关键。
“有没有尝试过人工干预扩散?比如,制造大型风暴?”林天问道。
“已进行过七次小规模气象干预实验。”A7调出实验记录,“结果显示,强行扰动大气环流,虽能一定程度上推动气团移动,但能量消耗巨大,且可能导致高浓度二氧化碳污染更广阔的区域,风险不可控。此外,奕星大气环流系统本身仍处于‘火种计划’后的调整期,过于剧烈的干预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连锁反应。”
林天点了点头,这在他的预料之中。粗暴地吹散它们,就像在房间里扬起灰尘,看似解决了眼前,实则让问题弥漫到每个角落。他需要的是“吸收”和“转化”。
他的目光投向星图上那片蔚蓝的海洋。奕星的海洋面积广阔,占星球表面积近70%,虽然生命形式相对原始,但潜力巨大。
“海洋呢?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奕星海洋的吸收能力如何?”
“根据监测,海洋确实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表层海水酸化速率已提升18%。但目前海洋生态系统过于简单,缺乏类似地球上的大型藻类、浮游生物群落等高效固碳途径,吸收速率远跟不上排放速率。且持续酸化本身对海洋初级生命的形成和稳定构成威胁。”
林天陷入沉思。脑海中,地球上学到的知识、在日内瓦接触到的前沿环保科技、以及对奕星独特环境的理解,开始飞速碰撞、融合。
“或许…我们需要一场‘绿色革命’,不只在陆地,更在海洋。”林天眼中闪过一丝亮光,“A7,调出奕星海洋生态基因库,筛选所有具有高速生长、高光合效率、强环境适应性的藻类及水生植物基因模板。”
“正在调取…筛选完成。共有十七种候选基因模板,其中‘深蓝螺旋藻(奕星变种)’、‘荧光硅藻集群’、‘巨型海藻林(原型)’综合评价最高。”
全息影像上展现出这三种生物的模拟形态。深蓝螺旋藻能形成大片蓝绿色藻华,光合作用效率极高;荧光硅藻集群在特定光线下会发出微光,能适应不同水深的光照条件;巨型的海藻林则能形成庞大的水下森林,不仅固碳,还能为其他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光有模板还不够,我们需要加速它们的繁衍和扩散,并确保它们能有效‘锁定’碳元素。”林天沉吟道,“我记得…之前在解析那些外星科技碎片时,有一个关于‘环境催化纳米蜂群’的模糊概念?”
“是的,林总。该技术理论上可以设计一种微型的、可自我复制的纳米单位,播撒到环境中,它们能吸收特定物质(如二氧化碳),利用环境能量(如光能),促进目标生物(如藻类)的生长和代谢,并将碳元素以更稳定的形式(如碳酸钙微晶)固定下来。但该技术完整度仅为32%,存在潜在风险:纳米蜂群若失控,可能过度消耗大气成分,或对非目标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改变。”
“风险与机遇并存。”林天目光坚定,“启动‘深蓝摇篮’计划。第一阶段:集中运算资源,补全‘环境催化纳米蜂群’技术,设定绝对指令优先级,确保其行为完全受控,且目标锁定为促进所选三种海洋固碳生物生长与碳固定。第二阶段:在选定海域进行封闭测试。第三阶段:全球海洋播撒。”
“指令已记录。预计补全技术需要72标准时。警告:此计划将消耗大量能源及基础材料。”A7提示。
“权限开放,优先执行。”林天毫不犹豫。相比于奕星长远的发展,这些消耗是必要的。
“A7,‘深蓝摇篮’计划,最高优先级启动。”
“指令确认。技术补全进程加速。预计60标准时后完成。海洋基因培育舱已开始制备首批‘深蓝螺旋藻’与‘荧光硅藻集群’孢子。”
监测站内,无形的能量在汇聚,庞大的数据流奔腾不息。
林天走到观测窗前,望向奕星那片因为高浓度气体而显得有些朦胧的海洋。
他知道,不久之后,这片沉寂的蓝色世界,将迎来一场由他主导的、生机勃勃的“绿色”注入。
这不仅仅是为了消除一个环境危机,更是为了塑造一个星球的呼吸,为了回应另一个星球传来的警示与期盼。
他将亲手播下希望的种子,在这片异星的深蓝之中,看着它们发芽,成长,最终编织成守护两个世界的摇篮。
六十个小时在紧张的准备中飞快流逝。
当“环境催化纳米蜂群”技术补全度达到100%的那一刻,整个监测主控室内光华流转,复杂的三维结构图和能量流示意图在空气中交织,呈现出一幅精妙绝伦的微观世界蓝图。
“林总,纳米蜂群设计完成。核心指令已固化:一、能量来源限定为光能及目标生物代谢副产品;二、行动目标限定为促进指定三种固碳生物生长,并引导其细胞代谢产物与海水中的钙镁离子结合,形成稳定碳酸盐沉积;三、复制上限设定,当目标区域二氧化碳浓度降至安全阈值或固碳生物群落达到稳定状态后,启动自毁程序,分解为无害基础元素。”A7的汇报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完成”的意味。
“很好。”林天审视着那无比复杂的设计,心中赞叹于那远古外星科技的深奥,也庆幸自己能够掌控它。“首批蜂群生产需要多久?”
“利用现有资源,首批一千亿单位纳米蜂群可在4标准时内完成。足以覆盖十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进行初步测试。”
“目标测试海域选定完毕了吗?”
“已选定。‘静寂海盆’,位于主大陆东侧,受高浓度二氧化碳气团影响显着,水深适中,洋流相对稳定,适合观测。”
“开始生产。完成后,立即投放至‘静寂海盆’。”
命令下达,监测站地下的高精密制造单元无声启动,微观尺度上,无数纳米单位正在被精准地构筑、编程、激活。
四小时后,一架造型流线、宛如深海鳐鱼的无人播撒舰从监测站附属港口悄然滑入奕星的海洋。
舰体内,承载着那足以改变海洋生态的一千亿“小工匠”。
通过远程监控画面,林天看到播撒舰在预定海域释放出如同银色雾霭般的纳米蜂群。
这些微小的个体一进入海水,便迅速分散开来,在阳光透射的海水中,仿佛激起一片微光的尘埃。
蜂群首先锁定了海水中自然存在的、以及林天提前播撒的“深蓝螺旋藻”和“荧光硅藻”孢子。奇迹开始发生。
那些原本缓慢漂浮的孢子,在纳米蜂群的环绕下,如同被注入了生命活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分裂、生长。
一片片蓝绿色的藻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蔓延开来,仿佛在深蓝色的画布上泼洒开浓郁的生机之彩。
尤其是“荧光硅藻集群”,在蜂群的催化下,它们发出的微光更加明亮,在较深的水层中形成了一片片闪烁的光带,如梦似幻。
同时,纳米蜂群开始执行第二项任务。它们引导着藻类旺盛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与海水中的矿物质结合。
监控数据显示,海水表层的二氧化碳浓度开始以微小的幅度但持续地下降,而在海底,细密的、白色的碳酸钙微晶正缓缓沉降,如同下起了一场温柔的“碳雪”。
这些沉积物,将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将多余的碳牢牢锁在海底。
“静寂海盆”的测试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功!
“林总,测试海域二氧化碳浓度24小时内下降5%,藻类生物量增长800%,碳酸盐沉积速率达到预期值的350%。生态系统未观测到排斥反应或异常波动。纳米蜂群行为完全符合预设指令。”A7的汇报带着确凿的数据支持。
林天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而又充满希望的笑容。成功了!“深蓝摇篮”计划的核心技术验证通过!
他没有丝毫停歇,立刻下令:“全面启动计划!所有制造单元,全力生产纳米蜂群与固碳生物孢子!规划全球海洋播撒路径,优先覆盖高浓度二氧化碳区域!”
“指令确认。全球播撒计划生成。预计在30个奕星日内完成初步部署。”
庞大的星球改造机器全力开动。
一艘艘播撒舰从隐藏的港口驶出,奔赴奕星海洋的各个角落。
银色(纳米蜂群)与蓝绿色(藻类孢子)的雾霭,开始在这颗星球的蔚蓝疆域上描绘新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