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卿在会议上这么强势的发言,着实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正常情况下,刚刚到任都会先发表一段相对平庸的内容,再走走看看调研一下才开始正式施政。
但他这么去做,实属无奈--一个重病缠身的地方,只能采用“重病用重药”的作法了。
会议结束,宋卿邀请田军到自己都没有进入的办公室坐坐。
没有推辞,田军欣然接受!
他也想好好了解一下这位打破常规空降到北江省,“锐意进取”小书记的思路。
在党委办主任的带领下,两人来到党委办公楼三楼。
推门而入,一间宽大、豪华的办公室现于宋卿眼前。
所有办公家具应该是临时换成新的,那一股微微的甲醛味道多少进入了他俩的鼻腔。
“宋书记,不好意思,”看到宋卿微微皱眉,党办主任赵得明连忙道歉,“接到省长通知太急,昨天才换的新家具,味道……还没有除干净!”
宋卿没有回应赵得明的道歉,只是走到窗边,用力将窗户推开。
夏日干爽的风涌入,冲淡了些许刺鼻的气味。
他回头,对田军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两人在靠窗的会客沙发上坐下。
赵得明识趣的泡好两杯茶,便轻手轻脚退了出去,带上了门。
“田部长,见笑了。”宋卿指了指房间,“初来乍到,还没来得及感受,就先被这‘新气象’给来了个下马威。”
田军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意味深长笑了笑:“新官上任三把火,下面的人想着给你换个新环境,也是惯例。只不过……这心思用在哪里,是门学问啊。”
他话里有话,点明了这只是北江官场迎奉文化的一个缩影。
“是啊,心思用错了地方。”宋卿接过话头,语气转为严肃,“田部长,今天会场上的话,可能有些同志会觉得我不近人情,过于急躁。”
顿了顿,继续说道:“但您也看到了,北江的局面,容不得我们四平八稳、按部就班。‘重病用重药’,虽然猛,但或许是唯一的希望。”
田军放下茶杯,神色认真起来:“宋卿同志,省委,特别是马书记,之所以支持你来,看中的就是你这股敢闯敢试的锐气。北江沉疴已久,需要一剂猛药来激活。你今天的态度,很好,明确传递了信号,打破了那种暮气沉沉的局面。”
他肯定了宋卿的做法,这是来自省级组织部长的重要背书。
“但是,”田军话锋一转,带着提醒意味道,“也要注意方式方法。破旧立新,必然会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北江的情况盘根错节,有些力量,在水面之下。你初来乍到,根基未稳,既要大刀阔斧,也要步步为营。”
这是在提醒宋卿,真正的阻力可能还未显现,需要警惕。
“我明白您的意思,谢谢田部长的提醒。”
宋卿诚恳点点头,“我会注意策略。当前,我打算从两个方向入手:一是尽快摸清家底,特别是大型国企的真实情况;二是抓几个典型,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立好规矩,打开局面。”
田军赞许的点点头:“思路很清晰。摸清家底是基础,树立标杆是关键。有什么需要省里协调支持的,可以直接找我,或者向马书记汇报。省委是你坚强的后盾。”
这句话,无疑是给了宋卿一颗定心丸和一把尚方宝剑。
两人又就北江的干部队伍状况、产业结构调整等宏观问题交流了看法。
田军站在全省的角度,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背景信息,让宋卿对北江的“病根”有了更立体的认识。
半小时后,田军起身告辞。
宋卿亲自将他送到办公楼楼下,直到车辆驶离。
回到那间弥漫着淡淡甲醛味的办公室,宋卿感觉心中的底气足了一些。
至少,在省级层面,他获得了急需的支持和理解!
他按下内部通话键,对秘书说道:“请党办主任赵得明同志过来一趟。”
既然这“新气象”是他安排的,那么,就从这位大管家开始,深入了解这北江市委大院的“规矩”和“人心”吧。
赵得明来得很快,几乎是在宋卿放下内部通话键的同时,门外就响起了恭敬的敲门声。
“请进。”
赵得明推门而入,脸上依旧带着官场之上对于上位者常见的恭敬笑容,微微躬身:“宋书记,您找我?”
“得明同志,坐。”宋卿指了指对面的沙发,自己则坐回了办公桌后,没有立刻说话。
这种短暂的沉默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赵得明依言坐下,双手规整放在膝盖上,腰背挺直,显得十分恭谨。
“得明同志在市委办工作多久了?”宋卿般开口。
“回宋书记,快十年了,之前一直在后勤和接待口,前年才接手党办主任。”
“十年,那是老资格了。”宋卿点点头,话锋突然一转,“这么说,对大院上下,里里外外,应该都很熟悉了。”
赵得明心里咯噔一下,脸上笑容依旧不变:“宋书记过奖,就是服务领导,协调事务,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本职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看细节。”
宋卿的手指在崭新的办公桌上轻轻敲了敲,“比如这间办公室,一天之内焕然一新,效率很高。这说明我们市委办的执行力,还是有的。”
他先是肯定一句,随即语气加重说道:“但是,得明同志,你把心思和执行力,用错了地方。”
赵得明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连忙起身解释:“宋书记,主要是考虑到您是省委常委,代表我们北江的形象,所以……”
“形象不是靠崭新的办公家具堆出来的!”
宋卿打断了他,声音不高,但极有份量!
“一个地方的形象,是靠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干部作风来体现的!老百姓不会因为市委书记的办公室豪华就高看我们一眼,他们只看我们做了多少实事,解决了多少问题!”
赵得明低下头,额角已经有细汗渗出:“是,宋书记批评得对,是我考虑不周,思想认识有偏差。”
宋卿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施压,转而问道:“今天会议上,我提到要各部门报送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项工作,由你负责初步汇总整理。”
赵得明立即点头。领导对他的敲打看来是点到为止,也属新官上任的常态,他又不是没见过。
“我要提醒你,汇总不是简单的收收发发,要把关。哪些是真问题,哪些是假大空,哪些是敷衍了事,你要有个基本的判断。整理好再交给我!”
这项任务看似简单,却是极具考验。
如何筛选问题,直接反映他的立场和能力。宋卿如此安排也是想对他这位身边的大管家再考验考验。
“是,宋书记,我一定认真梳理,仔细把关。”赵得明立刻表态。
“嗯。”宋卿应了一声,“得明同志,你是市委的大管家,位置关键。我希望你记住,你的服务对象,是北江市委的工作,是北江的发展大局,而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些看不见的‘规矩’。”
“看不见的规矩”几个字,宋卿说得意味深长。
赵得明心头剧震。
他感觉自己像被剥开了一样,那点小心思在眼前这位孩子辈的领导面前已经无所遁形。
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重重点了点头:“我明白,宋书记!我一定牢记您的指示,摆正位置,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市委工作服务,为北江发展服务!”
他的语气比之前任何一次表态都要郑重和急切。
“好,你去忙吧。汇总上来的问题,明天上班前放我桌上。”宋卿挥了挥手,结束了这次谈话。
对方关门离开后,宋卿靠在椅背上,若有所思。
赵得明的反应,证实了他的猜测。
这位大管家绝非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他熟悉规则,精于迎奉,但也懂得审时度势。
刚才最后那番话,既是警告,也是一次敲打和试探。看赵得明最后的反应,他听懂了,而且也产生了明显的动摇和恐惧。
这是一个可以争取,但必须时刻警惕和掌控的人。
宋卿拿起笔,在便签上写下了“赵得明”三个字,又在后面打了个问号和一个箭头,指向了另一个名字--“郑大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