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梦回春秋当大王 > 第185章 汉国崛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五日后的汉中宫城偏殿,寺人捧着加急奏报踉跄入殿:\"启禀公子,蜀南三县爆发民变,乱民打着'清君侧'旗号焚烧税册!\"

姬长伯面无表情,指尖轻叩案几上摊开的几份文书,皆是蜀地、汉中各地爆发的“叛乱”、“民变”、“暴乱”。

而此时,在这座大殿里,姬长伯麾下的近卫,侍从,各部官员皆跪坐两边。

“时机已经成熟,该收网了!”

“动手吧。”姬长伯一声令下,围绕着姬长伯的所有侍从,皆躬身一礼。

很快,姬长伯麾下锦衣卫,教会,各地驻军都开始行动起来。

当夜子时,汉中教会的钟楼突然敲响警钟。

海伦带着修士们举起火把,照亮了正在搬运武器的公卿私兵和家丁。

藏在暗处的新任税监司主事厉声喝道:\"人赃俱获!按《汉律》谋逆罪当诛!\"

蜀南的深山中,来自各城的驻军纷纷出动,精准围剿着各个山头残余的杜氏王族残兵和各地公卿豢养的私兵、死侍。

……

血腥镇压持续了整整半月。

蜀南的青山绿水间,新立的\"免税碑\"被染成暗红色;汉中城头的旗杆上,悬首的绳索压弯了竹梢。但更令贵族胆寒的是随之而来的制度绞索:

——所有私塾必须采用苍溪学堂教材,讲授《汉律》与摊丁入亩国策;

——教会设立\"济民仓\",灾年时凭地券借粮,直接切断贵族对仆户的人身控制;

——锦衣卫在各地组建\"税民会\",鼓励百姓检举瞒报田亩。

深秋的某个清晨,文景发现案头多了份血书。

展开竟是十二家贵族联名的《输诚表》,末尾按着密密麻麻的朱砂指印。他急忙捧着竹简奔向宫城,却在午门外撞见令人震撼的一幕:数百名粗布短打的农民抬着刚收获的稻谷,正跟着税监司小吏学习使用新制的铜斗。阳光下,颗粒饱满的谷粒在官制量具里堆出标准的圆锥。

\"原来这就是公子说的...\"文景忽然想起姬长伯昨夜在烛下写的新政纲要,墨迹未干的绢帛上赫然写着:\"要让百姓看得见公平的量具,摸得着活命的粮食。\"

当第一场冬雪覆盖汉中时,户部呈上的黄册显示:全国垦田数较去年激增四成,秋税入库竟超预期两倍有余。

平民垦荒的意愿大大增加,没有了公卿贵族的压榨,平民的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

更令人意外的是,蜀南送来请愿书——那些曾被贵族煽动的山民,如今联名请求将新开的梯田纳入税册。

姬长伯在奏章上批下\"准\"字时,不远处,由宫城偏殿改造成的汉中学堂里,传来苍溪学堂童子们的诵书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他搁下毛笔,对侍立一旁的如花笑道:\"听见没?这才是最锋利的剑。\"

春风再度吹绿汉江两岸时,一队奇怪的使团来到汉中。

他们来自曾经抵抗最激烈的蜀南山区,牛车上满载着各村寨联名按印的万民伞。

领头的老猎户捧出把泥土:\"公子,这是我们用新法种出的头茬土。大家托我问问...\"

老人紧张地搓着衣角:\"那个...那个鱼鳞册,能给我们寨子也画一张不?\"

宫墙上的赤旗猎猎作响,旗面拂过镌刻在城门的新政诏令。

几个刚分到田的退伍老兵正指着其中一行大字,教身边孩童认读:

\"凡汉土所至——\"

\"耕者有其田!\"孩童清亮的嗓音惊起一群白鹭,向着解冻的江面翩跹飞去。

姬长伯坐镇汉中,遥控蜀南,在整个汉国境内都强行推广了均田的土地改革和纳税的摊丁入亩两项国策。

整个汉国国内的经济空前稳固,平民对姬长伯的中央政令奉为圭臬!街头巷尾的布告栏张贴着最新的政策和政令。

整个汉国的局面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随着土地和税制的改革,苍溪模式也在各个大城推广,包括高炉炼钢,制酒,造纸。

高炉炼钢带来的金银副产品也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金银的大量流通。

摊丁入亩的税制改革之后,不再以固定的粮草收税,粮草贸易之后的刀币,金银也都能用于税赋的缴纳。

如此一来,过去繁重的粮草运输,成了依托货币交易的贸易行为,极大的节省了汉国境内的税务情况。

同时,姬长伯依旧坚持继续推进苍溪新政,并且大力提拔寒门子弟,任用苍溪学派培养的年轻官吏,以取代那些贪污腐败的旧官员。

这些年轻官吏们大多出身贫苦,靠着苍溪教材和各地的教会以及官办学堂学到了知识,所以格外拥护姬长伯。

再加上各地总督也领悟了姬长伯的意图,不惜动用军队强行支持姬长伯,甚至一些实力强大的公卿起兵反抗,皆被镇压下来。

姬长伯的一系列改革,积极推行的新政,为百姓谋得福利,赢得了民众的推崇!

为了让新政得到更广泛的支持,姬长伯还巧妙地利用了舆论的力量。

他让教会配合宣传,强调新政的公平性,即“贫者减负,富者担责”。

教会靠着慈善,在民间已经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他们的宣传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并接受了新政。

巴蜀汉中三地的公卿本就在姬伯越之乱后遭受重大损失,实力弱势不堪,根本无力对抗姬长伯以苍溪军为主体构建起来的中央军。

所以其中巴国公卿大部分已经逃离巴国境内,最大的巴氏去了平都,其余也大都投奔了姬伯越。

蜀地公卿在蛮夷叛乱和姬长伯的征伐中实力大损,后来又因为土地革命和摊丁入亩,彻底失去了对土地和平民的掌控力,更是无力对抗姬长伯为代表的王族苍溪势力。

汉中则在之前对抗联军的过程中,被姬长伯分掉了大部分的私军,势力大损。所以后来的改革中,也无力对抗汹涌的民意和姬长伯的暗中推波助澜。

整个汉国,在姬长伯的强力推动下,新政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实施。

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力和困难,但姬长伯始终坚定信念,毫不退缩,土地革命配合摊丁入亩,将整个汉国的税负整合起来,仅半年,国库就有了充盈起来!

第二年夏,姬长伯站在汉中城楼上,眺望着整个汉中平原。

“夫君,我们该出发了。”姒好走到姬长伯身边,轻声道。

“嗯,出发。”

在汉中一年多的时间里,解决了汉中和蜀南两地的土地和税制问题,现在各地的主要权力,全部集中到了各地总督身上。

而现在,姬长伯要做最后的统一,撤销总督,改设郡县。

而各地的总督,将全部集中到姬长伯的身边,组建一个政治中枢——内阁!

原来,在汉中土地革命之前,姬长伯曾询问过关于迁都郫邑的事情,各地总督皆赞同。

原因也很简单,江州已经是对抗姬伯越的前线,作为都城,一定要保证都城的安全稳定,以及正常的生产建造。

江州已经不适合作为都城了。

相比之下,郫邑处巴蜀内地,河流纵横,资源丰富,平原广阔,特别适合贸易和生产。

如今六部机构,教会总部,锦衣卫衙门,大都已经迁到了郫邑。

主政郫邑的鲍季平确实能力出众,不仅安抚了蜀地百姓,镇压了公卿贵族的同时,完美安置了所有的部门机构。

如今,郫邑城内外一派繁忙景象。新修的官道上,运送建材的牛车络绎不绝;城南的学宫里,来自三地的学子正在辩论《汉律》新篇;城北的冶铁工坊里,苍溪匠人们改良的水力锤正发出雷鸣般的轰响。

姬长伯的车驾行至郫水河畔时,忽见数百名百姓跪在道旁。

领头的老农高举着一把金黄的稻穗:\"公子请看!这是用新法种的郫县早稻,亩产比往年多了两成!\"阳光下,沉甸甸的谷穗上还沾着晨露,宛如缀满珍珠的璎珞。

\"好稻!\"姬长伯接过稻穗细细端详,忽然转身对随行官员道:\"传令司农寺,将这种稻种列为官储良种,明年推广各郡。\"

他指尖轻抚稻粒,对姒好低声道:\"这才是真正的传国玉玺。\"

车驾入城时,鲍季平率所有官员在新建的朱雀门前相迎。

令人意外的是,城门两侧竟站着数十名身着短褐的平民代表——有苍溪学堂的教书先生,有教会济民仓的管事,甚至还有两位拄着拐杖的伤残老兵。

\"臣斗胆改了迎驾仪制。\"鲍季平捧着玉圭躬身道:\"按公子新政要义,以民为本!\"

姬长伯大笑:\"善!\"

从汉中一路走来,无论梓潼,蜀地,皆一片繁荣景象。

此时看到鲍季平的安排,姬长伯心中的成就感更是暴涨。

在众人的簇拥下,姬长伯的车驾缓缓驶入郫邑城。

再次君临郫邑,如今繁荣的郫邑与当初那个残破不堪的郫邑恍若隔世。

当夜,郫邑宫城的明堂内烛火通明。六部主官与各地总督围着巨大的沙盘跪坐,沙盘上插满代表田亩的竹签——这是户部耗时三月丈量出的全国垦田新数。

\"巴郡多出隐田四万顷。\"户部尚书方尧指着沙盘西南角,\"原属杜氏的猎场,现已有三千户山民在开垦。\"

\"江北更妙。\"江北总督君无器抚须笑道:\"那些退伍老兵带着苍溪农书垦荒,愣把北山的石头缝都种出了粟米。\"

众人有说有笑,这些年下来,大家在各自的辖区付诸心力,如今有了成果,心中都掩饰不住的开心。

待众人冷静下来,姬长伯坐直身子。

“诏诸位前来,是为了汉国的未来,我决定在六部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以我为核心的新的机构。”如今已是十二岁的姬长伯正襟危坐。

所有人闻言皆是一肃,坐直身体。

姬长伯目光如炬,环视众人,缓缓道出酝酿已久的构想:\"此机构名为内阁,由六部尚书与各地总督中选贤任能组成,共议国事,协理朝政。\"

烛火在青铜灯盏中微微摇曳,将众人惊愕与思索的面容映照得明暗不定。鲍季平率先离席叩拜:\"公子圣明!此制既可集众智以决国策,又能统合各地政令,实乃开创之举。\"

\"然总督与尚书权责如何划分?\"江北总督君无器抚摸着腰间玉带钩,眼中精光闪烁。

姬长伯从袖中抽出一卷绢帛,侍从立即将其悬于殿中屏风。

绢帛上墨线纵横,竟是幅精密的权力架构图,正是姬长伯苦心设计的汉国内阁制度,借鉴明朝内阁的核心架构,同时结合汉国的实际情况(如苍溪新政、教会势力、六部体系等),设计出一个高效集权、分工明确、互相制衡的中央决策机构。

内阁的组成

设立内阁首辅(1人):总理朝政,主持内阁会议,直接对姬长伯负责。

内阁次辅(1人):协助首辅,分管军政或财政。

内阁大学士(3-5人):由六部尚书(吏、户、礼、兵、刑、工)及重要总督兼任,形成“六部入阁”模式。

锦衣卫指挥使(1人,非正式成员):负责情报与监察,直接向姬长伯汇报,不参与决策但可列席会议。

教会教主(1人,非正式成员):负责宗教、民生事务,提供民间舆情,暂时由海伦担任。

内阁成员全部由姬长伯亲自任命,不世袭,确保权力集中。

内阁的机构和职能

军政房:统筹全国军队调度、边防、军屯,由兵部、各地驻军、锦衣卫协助组成。

民政房:管理户籍、土地、税收、赈灾,由户部+工部协助组成。

财政房:制定预算、铸币、贸易政策,由户部+贾富的汉国商会组成。

刑律房:修订《汉律》,审理大案,由刑部+大理寺组成。

礼教房:科举、外交、教会协调。由礼部和教会共同组成。

锦衣卫独立体系之外,监察百官、情报搜集。由姬长伯直接管理。

军政分离:总督可入阁议政,但军队调动需军政房核准,防止割据。

财政集权:所有税收由财政房统一分配,地方不得截留。

教会参与:教会代表可提议民生政策,但无决策权,防止宗教干政。

内阁运作流程

1. 议事:内阁每日晨会,讨论六部及地方奏报,形成初步意见(“票拟”)。

2. 批红:重要决策呈送姬长伯“批红”裁定,一般政务由内阁首辅代行。

3. 执行:决策下发六部或地方总督执行,锦衣卫负责监督。

4. 复盘:每旬召开“大议”,六部尚书、总督、教会代表共同检讨政策效果。

制衡机制:

锦衣卫可弹劾内阁成员,但需姬长伯批准。

税民会(民间监督组织)可举报官员腐败,由刑律房核查。

教会济民仓,若发现政策损害民生,可要求复议。

大家各抒己见,纷纷对姬长伯的设计进行充实。

最后全新中央机构,内阁就此设立,在原来六部的基础上,对接中央部门——“五房一卫一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