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京中皇榜消息,总算传回了万河村。
当报喜的官差前脚从贺氏一族离开,后脚便去往徐家的小院,连带还有从马车里下来的一位传旨公公。
村里农闲的村民纷纷围在榕树底下的猪肉档口,朝敞开院门的徐家小院里看,当他们听见传旨公公宣读完圣旨。
霎时间,哗然声不断。
起始,大伙以为徐家是因为女婿高中状元,许是在京里给徐家讨了什么好处,当下听了个真切,所有人都暗暗倒抽一口凉气。
“我没听错吧,张娘子养了多年的六丫头,居然是皇城里的郡主娘娘。”
“没听错没听错,我也听见了,真的是郡主,人家是宫里的大长公主生的闺女。”
“可不,现在六丫头得封了郡主娘娘,瞧瞧,人家郡主是个念情份的,没忘了乡下照顾她多年的养母,还给养母一家讨来了好处。”
“乡君是什么爵位?”
“咱管不了乡君是什么爵位,咱只知道张娘子得了天大的福报。”
“何止啊,没听见宣旨公公还给老五也宣了道圣旨,人家现在是有身份的员外,皇家赐封的员外,可不比那城里大户捐银万银买来的体面。”
贺氏族长及族老们得了消息,也都纷纷朝徐家赶了来。
天爷啊,原以为年庚高中状元,是他们贺氏一族天大的喜事,不想,年庚家的居然是皇城里的郡主,现如今,郡主是他们贺氏一族的宗妇,这让族人如何不激动。
张婆子是知道闺女亲娘身份不简单,但从未想过,闺女的身世如此贵重。
当下听闻宫里来的公公宣读的圣旨,半截身子快埋进土里的老人家,只觉得脑子嗡嗡作晌,一时间激动得说不上来话,眼泪哗啦啦的往外冒。
她只知道瑶儿回了皇室,日后就有了倚仗,日后再也不怕那些人威胁瑶儿的安危。
一同接旨的徐锦贵和王氏,可谓是人都傻了。
谁敢想,朝昔相处多年的妹子,居然是身份贵重的郡主,眼下还为徐家讨来天赐的封赏,徐锦贵这个大老爷们都忍不住红了眼眶。
“还请乡君和徐员外接旨吧。”
徐锦贵先反应过来,连连点头道是,“多,多谢公公。”
宣旨公公笑道,“诶,该是谢天恩谢皇上。”
乡下人家没几个有这份见识,头回面对如此隆重的封赏,一时间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谢恩。
得了宣旨公公好意的提点,张婆子领着儿子儿媳还有两个孙子,磕头致谢:“谢皇上。”
宣主公公脸上盈着笑,近前亲自扶起地上的张婆子。
来之前,师父李熹千万交待他要对徐家张娘子客气,“乡君快快请起,这旨帛您老人家收好了。”
张婆子激动的抹着老泪,连连点头,“多谢公公,婆子我都记着,定会收好了的。”
徐锦贵也接下属于自己的那份旨帛,同身旁的媳妇相视一笑。
他们都为妹子寻回身世找到亲人而感到高兴,同时也想念妹子一家在京城里可过得习惯。
张婆子缓了好半晌,不由得攥紧宣旨公公的手,哑着嗓子眼问道:“不知,瑶儿她……,郡主娘娘她可还好?”
张婆子说着说着,立马改口,眼下瑶儿已经找回了自己的身世,又是那般贵重的身份,她怎敢再以长辈自居。
宣旨公公笑道,“回老乡君的话,郡主和贺大人都好,宫里还让洒家给乡君带话,过阵子郡主娘娘和贺大人便回乡省亲,您老人家安心在家等着。”
“好,好好。”听说瑶儿还回来,张婆子高兴的直点头,又抹了把老泪。
徐锦贵和王氏同时上前搀扶住老娘,“娘,您当心。”
张婆子眨了眨老眼,压下眼底的泪意,笑着说,“好,娘我站得稳。”
宣旨公公笑了笑,抬手朝后勾了勾手指头,便看见几名官差领进来十名伺候的奴仆,有一位年纪稍大的老嬷嬷,剩下的都是稍显年轻的丫鬟。
“回禀乡君,这些都是皇上皇后赐予您近身伺候的奴仆。”说罢,拿过侍卫递来的摞文书,送到张婆子手里,“这里头有他们的身契,日后他们便是您手里的人,还有一份是城里的房屋地契,您老人家收好了。”
张婆子看见这么多人,不由得微怔,先是与儿子儿媳面面相觑,依稀记得刚才公公宣读的旨意有说,给她赐下十员奴仆,连忙道:“这,这怎能使得,咱乡下人家不讲究这些体面,便是天家的好意,咱家也收不得。”
宣旨公公说道,“还请乡君莫要推辞,这是皇上皇后的心意,您老人家定要收下了,您若是用着不习惯或是日后他们伺候不当,身契便在您老人家的手里,要打要卖还不是您老人家说了算。”
实则这种事情,做为宣旨公公是不必去多番规劝,想到师父的提点,再看眼前的老太太无甚见识,便好心的多提点几句。
老嬷嬷连忙领着众丫鬟下跪,“还请乡君收下奴婢,奴婢日后尽当用心伺候乡君。”
徐锦贵见状,想来,是天家的恩赐,人家公公也提点得如此明显,他们家自然不能拂了天家的颜面,连忙规劝老娘:“娘,这是皇恩不能推辞,公公也说了,您老人家先收下,日后不习惯了再做打算。”
张婆子恍过神来,也清楚其中道理,连连点头应下:“好,好,那便多谢皇上,多谢公公。”
“乡君这是折煞了洒家,既如此,洒家这便回京复命。”宣旨公公向老人家深躬一礼。
徐锦贵忙道,“我送公公。”
“多谢徐员外。”
围拢在大树底下和院门外观望的村民,纷纷给京里的贵人让开道来,直到看见贵人坐上马车带领官差们离开,大伙才敢进院子里道喜。
“恭喜张娘子。”
“张娘子可是咱兖州城里头一份的体面,真真是好福报啊。”
贺氏族长和族老们也都纷纷近前道贺,亲家王老夫妇还有屠户两口子,眉开眼笑的把老人家簇拥在中间,一时间徐家小院热闹得人声鼎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