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翌日晌午后,一辆马车停在了崭新的府邸门前,气派的府邸门前摆放了两尊石狮,七七四十九个铜钉的朱漆大门,门上悬挂着大楷【贺府】二字。

当府门缓缓从里头开启,路过的行人百姓不住好奇往这边看来,京城里的人都知道这座占地极广,气派非凡的府邸空置多年,眼下终于迎来新的府邸主子。

开门的是昨儿便入府的侍卫,领头的侍卫近前向马车里出来的人,拱手见礼:“主君,夫人。”

年庚微微颌首,回头扶稳了媳妇一同下车,随后出来的魏娘打起了油纸伞为二人遮阳,赶车的墨白和玄夜将鞭缰甩给侍卫,随主子们一同进入游园。

萧帝让钦天监为他们择出乔迁吉日,便是三日后,今天年庚闲来无事先陪锦绣到府邸来瞧上一眼。

迈进第一道府邸大门,入目是万马奔腾的屏壁,气派宏伟,使人身心豁然。

锦绣望着这面有些年头,却养护得极好的屏壁,不由得与身旁的年庚相视一笑,夫妻俩携手穿过屏壁,偌大的前院一眼不及。

前院又被称为外院,是男人们处理正务的地方,往里铺着光洁齐整的巨方石板,笔直而下对称两排几所外书房,倒是方便日后家里读书的哥儿,再外侧马厩车房,以及几排倒座窄院房的奴仆居所。

穿过外仪门,也就是宅院第二重正门,正中是五间敞亮的议事厅,靠旁的议事厅供家中管事使用,两边还配有暖房,耳房还有茶水房仓房一类的屋舍,一应家具都摆放完好,多数看上去都是崭新打造出来,用的是上好的材质。

边上还有一片宽阔的习武场,日后家里的哥儿倒是有地方锻炼。

通过第三扇内议门往里走便是内院,内院最前面正中是五间配有鹿顶耳房的大厅堂,也便是府邸的正厅,厅堂上龙飞凤舞的写着三个大字【寿荫堂】,在这里可招待入府的贵客重宾,如长辈亲友。

左侧的小院是独立的内书房,提字【松涛院】,锦绣看了看四下的清幽的环境,说道:“日后,你在院里书房公务,便是没人能扰了你。”

年庚笑了笑,牵着她的手走过一旁的甬道,甬道旁侧是一间偏厅及草木穿堂,通过脚下的白石甬道和一道垂花门,便是七间七架的正院。

正院两旁有三重厢房,三重耳房,前后三叠抱夏,一大跨所足有二十间屋子,气派宏大,正院主厢房上书三字【韶光居】。

正院后门有三间倒座,抱夏后还有两道角门,一道通过后廊,那里面有一处小点儿的议事厅,通常是主母女眷们理事会客用,还有一道角门连着穿廊,通向一座大花厅。

以正院为中,朝北,朝东,朝西,分别围有五处院子及排房,这几处院子便是府里长辈或公子姑娘们的住所,近一些的院子和正院以及抄手游廊相连,远些的隔着南北夹道。

锦绣想着,近些的这座院子,入住后就安排成闺女的小院,离他们夫妻近好照料。

再后面就是一片花草芳菲园子和山林,她最喜欢的是一处荷花池,水色清幽,湖面莲蓬花香,水下隐约见莲蓬节节,这池塘一头连着观赏亭园,一头直连着正院的大花厅。

锦绣拉着年庚迈进正院的主厢房,大大的卧房,青砖铺地毯覆盖,一干装饰物件精美不俗更讲究的是清雅,从墙边的案几,桌架,到床前,连东侧的宝百阁上都摆满了合适的物件。

光是从前院到正院,锦绣便走得累挺,忍不住在厢房外间的茶水桌落坐。

年庚也同她坐下,“本该安排来一顶轿子,娘子这般走下去自然是累得紧。”

魏娘贴心的将带来的两只水囊拧开盖子,送到他们面前:“主君,郡主您二们先喝口水坐着歇歇,是奴家想得不周,眼下便让玄夜和墨白去安排来两顶桥子,后面还有一大片园林,听说新种上了好几棵果树,有郡主喜爱的柿子树,还有枣树。”

年庚不禁笑睨着锦绣,“皇上确实是有心。”

说罢,向魏娘点头道,“好,去吧。”

“是。”得了应,魏娘转身到房门外交待。

年庚拿过锦绣手中的绢子,替她拭去额边的细汗。

锦绣抿了口水,重重呼出一口浊气,说道,“日后就咱俩带孩子住这么大的院子,可是奢靡了些许,年忠和年南不愿随我们家入住,我想着让他们继续留在宅邸,搬到后头两座院子,前头几个院子留给工人,之前给工人租住的城南大院退了,也算节省了一笔开支。”

年庚点头赞成,他自始自终都不认为皇上这番封赏有多重,虽说这座府邸是锦绣太祖留下的院子,但也是他们俩家父母先辈,用血肉砌起的财富与实力象征,他们家受之无愧。

“回头,让魏娘张罗买些人手进府,平日琐事交待下边的人手操办就是。”

锦绣,“昨夜我已同魏娘说了,听说有封号的官爵采买官奴要实价些,今儿已让魏风去官府找了官伢。”

说着,锦绣收紧被他握着的手,说道:“日后你老老实实在翰林当差,家里的事不必你操心,我还等着沾你官升高品的光。”

“好,为夫定努力随夫人的意。”年庚忍不住抬手刮了刮她的鼻子,“晚些,让年北张罗回乡的物件,过阵子乔迁之后,我们带孩子回乡为岳母大人迁坟。”

“好。”

萧帝登基后,便让钦天监将姑父魏云华的棺椁移葬皇棱,眼下已知身世,锦绣自也想让先逝爹娘合葬一处。

现如今,夫妻俩最大的遗憾便是寻不到齐先生与慕容夫人的遗骸。

夫妻俩正说着话,魏娘缓步进前:“主君,郡主。”

二人抬头,便看见魏娘身后跟着一名与魏娘年岁相当的妇人,此人缓步近前双膝下跪行拜礼。

“奴家竹青,见过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