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大唐凌烟志 > 第348章 独松岭雄诞破子通,新安口智降汪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8章 独松岭雄诞破子通,新安口智降汪华

独松岭雄诞破子通,新安口智降汪华

武德四年的初冬,寒风裹挟着湿气从长江口一路南下,扬州都督府的银杏叶已落满庭院,一大早,来自长安城八百里加急的驿马踏碎了黎明。

杜伏威在晨光中展开蜡封的诏书,绢帛上大唐皇帝李渊的朱批犹自鲜亮:\"江淮未靖,着即讨平李子通、汪华等部,以安东南。\"

杜伏威出身贫寒,隋末因不堪徭役压迫,与挚友辅公祏于公元613年聚众起义,转战淮南、江淮一带,逐渐成为当地重要的反隋势力。后占据历阳(今安徽和县),自称总管,形成割据政权。至公元619年,杜伏威审时度势,率部归附唐朝,被唐高祖李渊授为淮南安抚大使、和州总管,封吴王。其养子阚棱、部将王雄诞等成为麾下核心战力。

\"朝廷这是要我们年底前平定江南啊。\"辅公祏拈着棋子在水榭内冷笑,\"李子通据守独松岭天险,汪华盘踞歙州十余年,岂是易与之辈?\"

杜伏威负手望着池中残荷,忽然将诏书掷在石案上:\"正因难攻,才要速战。秦王已在洛阳大破王世充,我等岂能落于人后?\"他转身时目光如电,\"雄诞现在何处?\"

此时王雄诞正在长江水寨检视新造楼船。听闻传召,他连戎装都未及更换便策马入城。穿过重檐叠嶂的街市时,他看见商贾们正在搬运年货,一群小孩童举着糖人在巷口嬉戏,此等场景是这三年来江淮难得的太平景象,让他握缰的手又紧了几分。

都督府的军事会议持续到深夜。烛影摇红间,辅公祏坚持先取汪华:\"歙州粮草充足,若能得之,可缓图李子通。\"

王雄诞听后,却突然起身,手指重重按在独松岭的位置:\"李子通新败于刘黑闼,士气未复。若待其恢复元气,与汪华形成掣角之势,悔之晚矣!\"

\"说得轻巧!\"辅公祏反驳道:“独松岭一夫当关,你要多少将士填命?\"

\"三千足矣。\"王雄诞解下佩剑平放案上,\"愿立军令状。\"

杜伏威的目光在两位心腹爱将间逡巡,正色道:\"就依雄诞。不过...\"他手握剑鞘,\"若折损过千,休怪军法无情!\"

十一月初三的黎明,王雄诞勒马立于独松岭山巅时,犹记得出征前杜伏威的密嘱:\"辅公祏在军中耳目众多,此战务求全功。\"

寒风吹动他玄色披风,望着脚下蜿蜒在皖浙交界处(今安徽广德与浙江安吉间)的险要山路,这位年仅二十二岁的将领微微眯起眼睛,伸手接住飘落的初雪。

\"将军,都布置妥当了。\"部将陈世踏雪而来,铁甲上凝结着细密冰晶。\"按您的吩咐,每棵松树上都绑了三支火把,酉时三刻便可依次点燃。\"他顿了顿,指着山谷间若隐若现的旌旗补充道,\"斥候回报,李子通今晨又往北麓增派了五百守军。\"

王雄诞颔首,冻得发红的手指轻轻摩挲着马鞭:\"这李子通素来多疑,见到满山灯火,必以为我军数倍于他。传令下去,今夜子时让士卒们敲击铁锅,再驱赶马群在山谷间往复奔跑。\"他忽然微微一笑,\"记得在白马颈下系上铜铃。\"

这个细节让陈世怔了怔,三日前将军特意吩咐搜集的百余只铜铃,原来有此妙用。

当夜子时,独松岭演出了一场虚实相生的好戏。系着铜铃的白马群在山谷间奔驰,清脆铃音在绝壁间碰撞出千军万马的声势。更绝的是王雄诞令士卒拖着松枝在雪地往复奔走,竟营造出大队步兵行军的痕迹。

此时独松岭南麓的梁军大营内,李子通正对着一幅褪色的舆图出神。炭盆里跳跃的火光映着他憔悴的面容,这位曾在江淮间叱咤风云的枭雄,如今眉宇间尽是忧色。

李子通是隋末江淮地区重要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他的一生起伏跌宕,其出身贫苦,早年以渔猎为生。他最初投奔了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南)的起义军左才相部,但因待人宽厚,能吸引部众,遭猜忌后自立门户。大业末年,隋炀帝南下江都(今扬州)后,天下大乱,李子通率部南下,渡过淮河,与另一支重要的起义军杜伏威部汇合于淮南。然而,他很快与杜伏威发生冲突,甚至曾用毒箭射伤杜伏威,此后两家结怨,互相攻伐。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弑,宇文化及率军北返。李子通趁机发兵,于619年攻占江都,随即登基为帝,国号为“吴”,年号“明政”。这是他势力的巅峰时期。

此时,李子通麾下左仆射乐伯通掀帘而入,带进一股寒气:\"大王,哨探确认唐军不过千余人。\"

乐伯通是隋末将领,先依附于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兵败被杀后,于619年在丹阳起义,不久便率部众万余人归降正图谋发展的李子通。

\"千余人?\"听得乐伯通的报告,李子通猛地拍案而起,案上茶盏应声晃了两晃,\"杜伏威用兵最善虚实,你怎知这不是诱敌之计?去年在溧水,他便是以八百疑兵诱我三万大军入彀!\"言语间,他焦躁地踱到帐前,望着云雾缭绕的山岭,\"王雄诞这小子,当年在历阳就...\"

话音未落,亲兵仓皇来报:\"北麓发现唐军炊烟,约莫二十处!\"

紧接着又有哨骑跌撞入帐:\"东山崖顶出现弩车!\"

夜幕降临时,独松岭上果然亮起万家灯火。唐军绑在松枝上的火把在朔风中明灭,远远望去竟如星河流转。子夜时分,山谷间忽然响起震天动地的金铁交击之声,其间夹杂着此起彼伏的马蹄声与铜铃清响。梁军哨兵惊恐地发现,对面山崖上隐约有巨型床弩的轮廓在火光中若隐若现。

\"撤!立即撤回杭州!\"李子通终于按捺不住恐惧,连夜下令焚毁营寨。冲天火光中,苦心经营多年的粮草器械尽数化作灰烬,熔化的铁水与积雪交织成诡异的图案。

乐伯通望着仓皇撤退的军队,不禁仰天长叹:\"不战而弃天险,此乃自取败亡之道啊!\"

再说王雄诞,身经百战的他岂容敌军轻易脱身。其立即点齐五百轻骑衔尾追击,这些精选的陇西骏马踏碎西湖薄冰时,正好截住梁军后队。

陈世则率另一支偏师绕道余杭,截断了杭州城的漕运通道。

十一月初七的清晨,当饥寒交迫的李子通守军看见唐军士卒在城外支起大锅烹煮刚捕捞的鲈鱼时,最后的斗志也随着香气消散了。

\"降了吧。\"李子通对乐伯通苦笑,亲手将缀满宝石的佩剑掷于地上,\"杜伏威得此良将,实乃天意。\"他望着城下那个立马横枪的年轻身影,忽然想起三年前在江都,那个跟在杜伏威身后默默擦拭长戟的少年亲兵,如今已是万夫莫当的悍将。

李子通缴械投降的消息传到扬州时,杜伏威正在校场观看新兵操练。他放下手中的弓矢,对身旁的辅公祏叹道:\"可惜了,子通本是江淮豪杰。\"随即下令用四驾马车押送降俘赴京,特意嘱咐:\"将乐伯通的琴囊一并送去,此人雅善音律,或可娱悦圣听。\"

长安城的初雪来得比江南早得多。当囚车驶入明德门时,朱雀大街两侧的百姓争相抛洒纸钱,这是关中旧俗,寓意送走兵戈。

李渊在太极殿接见降臣那日,特意命乐工演奏《破阵乐》。当唱到\"四海皇风被\"时,皇帝忽然离座,亲手解去李子通身上的枷锁。

\"朕闻卿在江都时,曾开仓赈济灾民。\"李渊将金杯赐给李子通,\"今日相见,何迟之晚也?\"

李子通伏地泣奏:\"臣等愚昧,不见天命所归。\"

这番对答让侍立的裴寂微微颔首,昨夜他刚向皇帝进言,宜用怀柔之策安定江南人心。

押送降俘的事情暂且不提,王雄诞已转战歙州(今安徽黄山)一带,准备攻打盘踞此地的汪华。

汪华原名汪世华,字国辅。隋末天下大乱,他起兵占据歙州、宣州、杭州、睦州、婺州、饶州等六州,建立吴国,自称吴王。在他统治期间,保境安民,政清人和,使六州在乱世中成为一片相对安宁的土地,被百姓称为\"太平之主\"。

此时歙州刺史府内,汪华正对着一封密信沉吟。信是辅公祏的亲笔,许诺若肯归降,当奏请朝廷封为越国公。

\"杜伏威当真只派了个娃娃将军?\"他问跪在地上的信使,脸露焦躁之色。

而此时,唐将王雄诞却不在军营,而是乔装成茶商,正在新安江畔的渔梁坝观察水势。老船公指着对岸险峻的山隘说:\"客官请看,那便是汪华经营的‘刀枪洞’,据说藏了十年粮草。\"

王雄诞望着在绝壁间盘旋的苍鹰,忽然将茶饼掰成两半:\"明日此时,我要在此架起浮桥。\"

盘踞此地称王十余年的汪华,其据守的新安洞口(今歙县要道)堪称天险。

当日傍晚,唐军探马回报时,特意强调:\"汪华所部皆披重甲,强弓硬弩遍布山隘,寨门前还挖了三道壕沟。\"

\"既然如此,便请君入瓮。\"王雄诞召来麾下校尉,指着沙盘上蜿蜒的山路,\"汪华性急,最恨敌军怯战。明日你带老弱前去诱敌,交战即溃,连帅旗都弃于道旁。\"

翌日晌午,一切依计而行。当汪华看见唐军狼狈逃窜时,果然倾巢而出。可他万万没想到,王雄诞早已亲率精锐翻越后山,此刻正站在他空空如也的帅帐前把玩令箭。

\"将军神机妙算。\"被俘的汪华长揖到地,花白须发在寒风中颤抖,\"此战,华心服口服,愿效犬马之劳。\"

而令汪华未想到的是,王雄诞当即下令救治伤员,又将缴获的粮草分发给当地百姓。

\"阁下既已归顺,便是大唐子民。\"王雄诞扶起汪华时说得恳切,\"听闻歙州砚石乃文房至宝,来日太平盛世,还要倚仗阁下重振此业。\"

王雄诞智取吴国汪华领地后,受大都督杜伏威军令,立即筹划收取崑山(今江苏昆山),此役也是最令人称道的战役。当时闻人遂安占据崑山,他是隋末唐初活跃于昆山地区的一位地方势力首领,未归附任何势力。

王雄诞认为崑山险要,强攻不易,竟卸甲单骑来到城下。闻人遂安在城头见他孤身一人,不禁诧异:\"将军何故轻身犯险?\"

\"特来为阁下指一条明路。\"王雄诞扬鞭指向东南,\"杜总管昨日已取吴郡,辅公祏的三万水军正泊在浏河口。\"他忽然提高声量,让每个守军都能听清,\"阁下是要让全城百姓为孤城陪葬,还是愿做大唐的刺史?\"

这番话如惊雷炸响,守军顿时骚动。恰在此时,一骑快马送来杜伏威的令箭,王雄诞顺势将其掷上城楼:\"此乃杜总管亲笔手令!\"

锦帛在朔风中猎猎展开,朱红印鉴在冬日暖阳下熠熠生辉。 闻人遂安手捧令箭沉吟良久,忽令大开城门:\"某愿随将军共建太平。\"他望着城外严阵以待的唐军,低声叹道,\"将军单骑入城,这份胆识,某佩服。\"

至此,杜伏威完全控制了淮南与江东地区,南至五岭,东到大海。王雄诞因功被任命为歙州总管,赐封宜春郡公。

腊月十八的扬州都督府张灯结彩。杜伏威展开标注着\"南至五岭,东临沧海\"的舆图,笑着将宜春郡公的印信推给王雄诞:\"该给你这猢狲说门亲事了。\"

满堂欢笑中,唯有坐在角落的辅公祏冷眼旁观,紧握手中酒盏。

\"听说那小子把缴获的财帛都分给降卒了?\"辅公祏对心腹冷笑,\"收买人心倒是有一套。\"

窗外忽然飘起细雪,辅公祏望着庭中渐积的雪沫,眼中闪过一丝阴鸷。

而在长安承天门,看完献俘礼的李渊正与裴寂在暖阁对弈。\"杜伏威知人善任,王雄诞智勇双全,东南可安矣。\"皇帝落下一子,忽然笑道,\"听说那少年将军至今未娶?\"

裴寂会意执礼:\"臣听闻他每日晨起必读《孙子》,夜寝则枕戈待旦。\"

此刻黄河两岸的爆竹声里,商旅正沿着新辟的驿道,将淮南的盐巴运往刚刚平定的江南。漕船驶过姑苏城外时,船公们争相传颂着独松岭的传奇。唯有太史令傅奕观星时注意到,紫微垣东南有星孛犯境,却在呈报御前时被满朝喜庆气氛所淹没。

此刻的王雄诞正在歙水畔巡视堤防,完全不知自己已成了长安权贵眼中的乘龙快婿。他弯腰掬起一捧江水,忽然对陈世笑道:\"等开春化了冻,在此处建座水驿可好?\"

江风卷起他褪色的战袍,远山残雪映着初升的星月。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