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坐在毯子上神游天外的赵渊还不知道自己正被美人娘琢磨着抓童工。
他正将扑到身上空有一把蛮力的傻大姐往下扯。
无奈他力气没有人家大,眼巴巴的看着红渠端着茶盏走远的背影,等待红渠回来解救。
耳中却分神听着殿里几个人说话。
李静娴这几日一直在关注着边关的战事。
她有十分敏感的直觉,如今这场战事应该进行到关键时候了。
她开口打断了林柔的思绪。
“表嫂,表哥近日可有书信来?”
林柔回过神来,眯着眼睛说道:“后日便是决战之日,并没有书信过来。”
林柔心里也担心,毕竟那头还有个搞事情的老乡,谁知道又会出什么幺蛾子?
李静娴抿唇不语。
父兄明日必将出阵前,刀枪无眼,她很忧心。
赵渊终于摆脱了自家姐姐,任由红渠给他擦着嘴角,眼睛转着。
心里祈祷,便宜爹可千万得回来啊!
自己现在只是个半岁的奶娃娃,还是个后备役的后备役。
亲爹要是回不来,他们娘几个就是“先”太子的家眷了,自古以来都没啥好下场的。
林柔倒是没想那么多,她只是有点担心赵安的安危。
晚上回了紫辰殿,李静娴和赵靖各自去安歇。
林柔看着榻上沉睡的两个奶娃娃,目光柔和。
又盘算了一回赵安那里的事。
上阵的时候胸前有护心镜应该不怕冷箭,就怕人家的箭上有毒,挨上一点也够呛。
好在布口袋里有紫果,赵安也可以随时取用,解毒还是有用的。
辗转反侧了半夜,方才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到了天明将两个孩子交给赵靖和李静娴,急急的去上早朝。
一整天下来都有点心神不宁。
到了夜半时分,方才收到了赵安的图画。
这一次,她家傻大个有点蔫。
林柔只看着他蹲在地上无精打采的样子,便知道这是吃了败仗。
仔细一页一页的翻过去,果然不出所料。
那个藤甲兵几乎是刀枪不入,大齐朝的军队只有挨打的份儿。
赵安自己倒是能横扫一大片,可是他再能干,也不能真的横扫千军。
看着画里的大个子蔫头耷脑的揪着地下的草叶,宽大的背脊都透着委屈。
林柔又是好笑又是好气。
胜败乃兵家常事,哪里有真正的常胜将军?
不过这个藤甲兵,到底是不是她想的那个?
林柔也不睡了,起身披着衣裳下了床榻。
门口的青溪听见内殿里的动静,连忙掀开帘子,轻手轻脚的走了进来。
林柔却笑道:“你做什么又自己值夜?还不赶紧去睡?我困的迷迷瞪瞪的,你再睡眼朦胧的,我们这一对主仆不就成笑话了?”
青溪莞尔一笑:“我从前半个月没休息的时候都有呢,主子不必惦记着我,倒是您还怀着身子呢,总这么熬着也不是个法子。”
林柔坐在桌前叹了一口气,她何尝不想歇着?
也得有那个功夫啊!
青溪见林柔拿起了一本画册,便知道她是想给太子殿下“写信”。
不由得劝道:“主子且睡吧?明儿个再画也是一样的。”
林柔转身哀怨的看着青溪。
“明天张大人和吴大人都要来勤政殿议事,还有呈上来的札子要看。”
言下之意,明天有干不完的活,这个只能熬夜画。
青溪的肩膀垂了下去,也不再劝说,只是掀开纱罩子,悄悄的拨亮了里头的烛火。
又出去招来一个小内监,让他去膳房将沈大叔叫起来,熬一碗奶子,再做些点心拿来。
那小内监本来正倚着殿门打瞌睡,听得这一声儿,瞌睡虫都飞了,慌忙答应着,起身就跑。
这里林柔给赵安画了一幅画送进布口袋。
摸了摸脑门上沁出来的汗,转回身瞧了瞧寝殿里的冰鉴。
又掀开帐子一角,看了两个孩子,认命的收回了让人更换冰鉴的心思。
她正拿着手帕擦着额头上的汗珠,便见青溪 脚步轻巧地端着一托盘东西走过来。
行至林柔身边,小声的笑道:“主子,奴婢让人送了点吃食过来,您多少用一些?”
林柔抬头看时,只见托盘上放着一只描金的小碗,里头是一碗糖蒸酥酪。
旁边的盘子里放着松子百合酥和茯苓糕。
林柔摸了摸自己的肚子,确实有些空空的。
她一边吃着酥酪,一边琢磨着明日勤政殿的事。
忽然心有所感,撂下碗从布口袋中一抓,一件黑乎乎的东西掉了出来,差点砸到她身上。
青溪眼疾手快,就那么轻巧的一托,立时将那件黑乎乎的东西抓在手里。
她一挑眉,惊讶的问道:“这是什么?看着倒像是一件铠甲?”
青溪又将东西凑到烛火面前仔细看了看。
像是怕吵醒了里头的两位小殿下,轻声的说道:“主子,这东西瞧着像是藤编的铠甲,只是这玩意有什么用?哪里有我们的铁甲经得起刀剑呢?”
林柔伸手抓起铠甲的一个边角,借着烛火翻来覆去的看,又将鼻子凑到跟前去闻,半晌心里才确定了八九分。
她悄悄的对青溪比了个手势,在铠甲的边角一划,小声道道:“就弄下来这么一块,尽快回来,我要用。”
青溪答应着,拎着铠甲出去了。
林柔看着她轻巧的脚步,眼中有着几分羡慕,武功好也不错!
青溪看起来瘦瘦弱弱的,虽然颇有威严,却也是出了名的和气。
没想到力气这么大,可见她的内功颇有些火候。
青溪回来的很快,林柔刚吃完一块茯苓糕,便见她左手拎着那件铠甲,右手托着一个边角,匆匆的进了寝殿。
“主子看看可使得?”
林柔从青溪手里接过那一小块铠甲,抬手指了指旁边的烛台。
“撂在火上烧一下。”
青溪答应着,随手丢开手里的东西,掀开灯罩子,将烛火捧了出来。
下一刻便见有火焰在大殿中升起。
林柔面露了然之色。
看来她跟那位老乡都是可着一个人薅羊毛,大家都是在“三国”借的智慧。
半斤对八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