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改革,可能会遇到各种阻碍。
为了让大汉更加繁荣富强,这些政策必须执行。
朝中大臣不反对,地方一些势力肯定会用其他方式反抗。
刘峥建议江易对于这些政策实行,需要慢慢地进行。
如果发展过快,必然会出现很大的弊端,会影响大汉稳定。
江易采纳了他的建议,也考虑到要做的这些事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至于地方一些势力不足为惧,他们想跟皇帝抗衡,无疑是自寻死路。
先把国营钱庄开遍全国各县,然后,发行纸币。
刘峥汇报完事情,向江易告退了。
当天下午,江易收到述律妘送来的密报,大梁发生分裂。
西梁四十二州掌控在江彭手中,东梁六十八州被江澈掌控。
江彭派使者来长安,希望跟大汉达成密切合作。
也想得到大汉的庇护,成为大汉的附属国,定期像大汉朝贡。
江澈也派人来长安,请求江易派兵帮忙解决江彭,让两国合二为一。
当然也不会让大汉白出力,事成之后,会给予重谢。
另外,松昌国皇帝派使者也来长安,希望能与大汉修好关系。
有不少国家向大汉求助,他们遇到的困难各不相同。
辽国也希望大汉出兵,两国联手对付北方的铁勒国。
并承诺事成之后,铁勒国的战利品各分一半。
江易看了密报之后,对于这事可以置之不理。
各国想借助大汉强大的实力,达到自己的目的,还真是好算计。
辽国和铁乐国之间的战争还没有结束,两国多次交战互有胜负。
铁勒国皇帝派使者来长安,要求江易不要帮助辽国。
并送上了一份厚礼,铁勒国皇帝知道一旦大汉介入。
其中一方会获得最终胜利,另一方甚至有可能亡国。
最近有不少国家使者来长安,让江易够忙的。
又跟大臣们商议对策,尽可能不派兵去支援。
目前最重要的这是发展大汉经济,跟周边国家尽可能友好相处。
暂时没有给各国使者答复,或许有更好的办法解决各国之间的矛盾。
江易单独召见了江彭,可以给他一些帮助。
“既然西梁国愿意为大汉附属国,东梁国也就不敢来。”
“多谢陛下相助,从此以后,西梁国年年为大汉朝贡,我为西梁王。”
江彭很清楚这么做等同与虎谋皮,既然跟江澈闹翻了。
只能寻求大汉的帮助,做一个西梁王。成为江易之臣比较好。
“你大可放心,东梁国不敢入侵西梁国,除非他们要与大汉为敌。”
“有陛下的承诺,臣就放心了。”
将来西梁国会被大汉所灭,希望江易给他留个万户侯,世代传下去。
想把心里话说出来,可又觉得这个时候说出来不合适。
“至少你比江澈识时务,他与朕为敌。等时机成熟了,必灭了东梁国。”
永康帝这会儿估计很生气,儿子和孙子一个比一个能闹。
唯一感到欣慰的是,江易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朝。
虽然不是以梁为国号,皇帝还是姓江?
江易都为他感到可怜,虽然不是亡国之君,却跟亡国之君差不多了。
如果永康帝被送到长安,江易会让他往后愉快度过晚年。
再想想多年前,幅员辽阔的大梁,如今分裂东西两国。
如果不是内乱那么多,大梁也不至于衰弱至此。
江彭向江易告退,承安殿内就他一人了。
此刻,心中感到一丝酸楚,大汉将来也有可能会由盛转衰,再到灭亡。
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江易想着给后人留一条退路。
说不定有机会东山再起,比如埋藏一些金银铜,留着以后铸造货币。
又想着灭掉海外一些国家,让儿子们去那里发展。
让他们在那些地方自制,可这样一来,有可能会威胁到大汉的稳固。
江易派人叫来了苏牧和李望,跟他们商议是否派兵帮助辽国。
他一直想着征服松昌国,这个国家对大汉虎视眈眈。
虽然派使者来求和,江易看出对方的意图。
“述律齐裕派使者来请求我们出兵,铁勒国皇帝铁匡也请求我们相助。你们对此怎么看?”
“按理说,辽国与大汉关系比较好,两国之间有姻亲关系。理应出兵相助,臣建议陛下派使者前去调解两国,让他们罢兵休战。”
苏牧这话是出于对大汉的利益考虑,如果铁勒国打败辽国,对大汉不利。
辽国若是胜了,在周边国家威望会大大提升。只要休养生息,说不定以后能跟大汉分庭抗衡。
“臣这是为了大汉考虑,铁勒国与辽国停战,让两国处于对峙状态。
有没有过多的力量对大汉不利,而且也不用消耗大汉一兵一卒。
“臣也赞同,无论是铁乐国还是辽国。不值得大汉出兵相助,陛下派使者前去调解。”
“你们这么想也对,若是两国不停调解,又该如何?”江易问道。
两国只想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可能不会听劝和。
“如果他们不听调解,可以适当派兵震慑一下两国。辽国与大汉之间和亲,如果不帮忙,会有人说大汉自私无情。”
苏牧这么说并不是为了帮助辽国,是为了维护大汉的颜面。
若是大汉与辽国之间发生战争,他肯定会站在大汉这边。
“臣绝对没有对大汉不忠之意,还请陛下明鉴。”苏牧赶忙解释。
“我相信你,这么多年来,你忠于大汉。你所说的有道理,如果我们不帮辽国,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很复杂,要考虑各方面。
江易决定派刘狄率军前往辽国,也派使者劝说两国停战。
要派几个能说会道的使者过去,才有很大可能说服双方停战。
“述律齐裕还真会惹事,辽国内部各种问题都没解决,又跟铁勒国打起来。”
江易猜测述律齐裕是想转移国内矛盾,想把大汉拉下水。
让大汉陷入战争泥潭不能自拔,以此来削弱大汉的国力。
周边几个国家有问题,都来找大汉帮忙。
若是不帮,他们可能会孤立大汉,各国之间的协议也就达成了。
还真是好算计,最近让江易够烦的。
“臣认为对周边国家采取拉一批,打一批,也可以挑拨他们之间的矛盾。”
李望认为大汉不能太被动,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不只有战争,也有外交与经济战。
外交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汉有不少善于外交之人。
“此言有理,那就先派使者前往各国。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在边境展示武力,威慑他们一下。”
让各国迫于大汉的压力,不敢对大汉有所企图。
想要长久发展下去,只能跟大汉友好合作。
“如此一来,大汉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
李望不希望大汉常年征战,可以采取远交近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