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那些宁家村的种子在都城没办法增加更多产量,被白附子弄回去之后按照方法种了一百亩地,这一百亩地的效果比都城的效果要好很多。
现在宁家村的粮种基本上都换成了后边儿计一舟带来的新粮种的后代,整个产量相较最开始翻了五六倍。
大家都知道一种作物不能在同一块土地上种太久了,所以一直都是轮作,这方面控制得很好。
但是信上也有提到大家留下种子的一些土豆红薯啥的现在产量一年比一年低,以至于产量下降了许多。
计一舟一寻思,这不就是自留种品种退化嘛。
这些种子并不是杂交品种,只是一些最常规的品种,一个小群体的植物在多次繁殖过程中,由于群体数量有限,一些有益的隐性基因可能会因偶然因素而丢失造成遗传漂变。
同时,连续的自花授粉或近亲株间授粉会使得有害的隐性基因纯合的概率增加,从而导致植株生命力下降,出现近交衰退现象,表现为长势弱、抗性差、产量降低。
解决方法要是在后世就简单得很,不要自留种就好了,每年重新购买种子。
这种常规品种留种的方法还是没啥特别的,他就这一个品种的土豆,品种之间肯定不会串粉,留种的时候大家也都知道选择最健壮、抗病力最强、果实性状最标准的种子,也没有说连作,土壤病害积累也不存在。
那么这么多的可能性都避免了还是有减产的情况,就只能从外界引入新的相同品种种子进行“血缘更新”,恢复品种活力了。
这简单。
计一舟以防万一等会儿把信看完了就忘记了,先去找了纸笔把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写了下来。
就是让人从宁家村带一些种子去都城那边交换一些,相隔这么远的距离怎么着都能改善自留种退化的情况了。
外来的种子来自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种植环境不同的土壤、气候、管理方式,也就经历了不同的自然选择,它们的基因库与自留种必然存在差异。
引入新种子,相当于为种群注入了全新的、健康的血液,极大地拓宽了遗传基础。
新引入的基因可能携带了对抗本地尚未出现过的病害的抗性基因,或者更强的抗逆性基因。
之后就按照最开始那种只留下最健康、最优秀的果实来留种,循环往复,产量就会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数量区间。
方法就是这么个简单的方法,只不过全面展开的话还是会有一点困难。
计一舟也不能只想着他们家的产量如何,这件事情也要写一个折子报上去,让皇上安排人大规模地进行种子交换。
只要让大家知道交换种子的好处和不交换种子的坏处之后,之后会有商人会抓住这个机遇,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来回倒腾种子的。
趴在书桌前埋头苦写,宁元昭回来了他都不知道。
“在写什么?”宁元昭已经回来把衣服都换掉了,靠在门上没有上前偷看。
计一舟写得有些困了,打了个长长的哈欠,“白附子寄过来的信,说种子有些退化了,问要怎么办。”
“种子退化?”宁元昭感兴趣地走到计一舟跟前,“种子还会退化?”
宁元昭前十七年都没怎么专门种过地,都是爹娘让干啥干啥,十七岁之后跟着计一舟就更是让干啥干啥,也没怎么专门种几天地。
这就导致了他虽然是个村里孩子,但是对庄稼这方面真的有一些一问三不知了。
计一舟也没觉得这有啥,他之前也不认识多少作物,还有一些城里专门做食品的产业以为花生是长在树上的呢。
至少宁元昭只是不知道各种作物的科学种植,而不是不认识那些作物。
“嗯,一个地方种得太久就会退化,换个地方就好了。”计一舟拍了拍桌子,“过来帮我把给皇上的折子润色一下。”
宁元昭笑得宠溺,走过去捏了捏计一舟的后脖颈,“下官领命,计大人。”
两人挤在一张椅子上,摸来摸去的写完了一个折子。
计一舟给皇上的折子主要就是汇报一下换种的事情,还有南方本土种增产的情况。
宁元昭看着就不自觉地念了出来,“陛下,宁家村今年的土豆减产了,以臣看来这应该是种子退化的原因,现在的解决办法就是南北方的种子交换着种一下,不然以后就种不出来了……”
宁元昭一噎,搂住计一舟的腰,“你好歹也考了个童生,怎么这样写奏折?”
计一舟毫不在意吗,圣旨给宁元昭翻了个白眼,“那不然我送你去读书做什么?让你润色你就润色,废话这么多?让你干个事情你就磨磨唧唧是不是?”
“……没有。”宁元昭拿起笔,“是我写出来你自己誊一遍还是我直接仿你的笔迹?”
“我自己写吧,这万一被看出来了,多少有些不尊重皇上了,脑袋还要不要了?”
“好。”
宁元昭就在计一舟的文字下边,把话再翻译一遍。
“臣谨奏:陛下,宁家村今岁薯蓣歉收,臣观其本,盖因种性渐衰,地力疲敝。今有一策,可易南北之种,交互而植。若得施行,则薯种得复其元气,地力得焕其新生。若仍固守旧种,恐数载之后,蔓而不实,种亦将绝矣。伏乞圣鉴。”
宁元昭停笔的时候,计一舟也刚好念完。
“这样可以吗?”宁元昭吹了吹纸上的墨迹问。
“可以了够用了,就这样吧。”计一舟把纸张拿过来放在自己手边,“再花里胡哨一点就太过分了。”
再写稍微复杂那么一点儿,都特别像是屎盆子镶了金边。
“这封信应该能赶在明年春耕前送到,除了都城,其他地方估计还是要等一年半载才能收到消息了。”宁元昭叹了口气,消息不灵通就是有很大的弊端。
“那又无所谓,”计一舟打了个哈欠,“除了宁家村是种植了这么多年新品种的作物之外,其他地方普及得都慢,时间算下来也差不多。”
现在寮南都还没有全面普及土豆红薯这些作物呢,其他那些和寮南一样偏远的地方估计时间线拉得更长,现在根本就不用担心种子退化的问题。
“也是,”宁元昭点点头,既然提起了白附子,“是不是今年可以酿冰酒了?”
“对呀,建造工坊的话只要钱到位了很快就能弄好,就等葡萄成熟并且上冻就好了,他这会儿估计已经在路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