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 > 第1211章 在他这里,能用钱砸开就不算壁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11章 在他这里,能用钱砸开就不算壁垒

剪完城西“务本学堂”的彩,柳叶回到柳家别院时,天色已近黄昏。

细雨早已停歇,晚霞给湿漉漉的庭院镀上一层暖金色。

城里的喧嚣被院墙隔绝了大半,只余下几声归巢的鸟鸣和风吹树叶的沙沙声。

他站在廊下,深深吸了口气,带着雨后草木清香的凉意沁入肺腑,洗去了一天的浮尘。

用过简单的晚膳,陪李青竹和小囡囡在灯下玩了一会儿,看着女儿咿咿呀呀地学着认他下午教的那几个字,柳叶心里那点因褚遂良即将到来而产生的微妙情绪也淡了些。

一夜无话,睡得很沉。

第二天清晨,雨后的天空格外澄澈。

柳叶在书房里摊开了一张绘制精细的高句丽地图。

这张图比军中通用的更为详尽,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细线标注了主要的河流、山脉、城池,甚至一些重要的村镇、矿点和已知的港口。

他的手指沿着鸭绿江缓缓移动,最终停在了高句丽东海岸线的几个点上。

李世民承诺打下高句丽后给他一块封地,这块地怎么选,关系到他未来几十年的布局。

内陆的肥沃土地固然好,但柳叶的目光,牢牢锁定了那几个能停泊大船的天然港湾,尤其是标注着“不冻港”字样的地方。

“高句丽这地方,冬天能把人冻僵,没有不冻港,船队一到冬天就趴窝,还谈什么海贸?”

柳叶自言自语道。

他拿起手边的炭笔,在那几个关键的港口位置重重画了圈。

许敬宗进来时,正看到柳叶对着地图凝思。

他手里拿着几份刚收到的岭南快报。

“公子,岭南分行最新的信报。”

许敬宗将信报放在柳叶手边。

柳叶没急着看信,直接问道:“岭南那边的造船厂,进度如何?能造正经的海船了吗?”

许敬宗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摇了摇头道:“公子,还是老问题,造些跑内河、近海的货船渔船没问题,但要造能顶住远海风浪的大海船,差得远。”

“关键是缺人,缺真正懂行的大匠。”

“那些能造海船的图纸和工艺,都牢牢攥在朝廷将作监和工部手里,民间船厂根本接触不到。”

柳叶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了敲,眼神锐利起来。

“买!花多少钱都行。”

“让岭南分行,不,你亲自去办。”

“找门路,跟将作监或者工部能说得上话的人接洽,直接买图纸!”

“告诉他们,竹叶轩愿意出高价,只要能拿到真正能造远洋海船的图纸,价钱好商量,物超所值。”

柳叶的语气斩钉截铁。

技术壁垒?

在他这里,能用钱砸开就不算壁垒。

“明白了,我尽快派人去长安走一趟,疏通关节。”

许敬宗立刻领会了柳叶的决心。

他知道自家这位大东家对海洋的野心有多大,这图纸是必须拿下的钥匙。

“这事抓紧,图纸到手,立刻在岭南和江南物色合适的地方,筹建我们自己的大海船船厂。”

柳叶停顿了一下,目光又回到高句丽地图上。

“封地的事,我心里大致有谱了,东海岸那几个深水良港,尤其是不冻港,必须拿下来一个。”

“有了港口,有了船,辽东、新罗、百济、倭国,甚至更远的地方,才能连成一片。”

他指着地图,手指划出一个半圆,勾勒着他心中未来的海上商路。

...

接下来的几天,日子似乎又回到了之前的节奏。

城里的重建热火朝天,竹叶轩旗下的新铺子一家接一家开张。

柳叶带着褚彦甫,又出席了几次剪彩活动。

褚彦甫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练,已经相当顺手。

柳叶只需要一个眼神,他就能立刻明白该做什么。

柳叶看在眼里,对这个年轻人也多了几分满意。

这天下午,柳叶刚从一个新粮仓的剪彩现场回到别院书房,正想喝口茶歇歇,褚彦甫脚步匆匆地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用火漆封口的密信。

“大东家,突地稽派人加急送来的。”

褚彦甫的声音带着几分急促。

柳叶放下茶杯,接过信。

信是突地稽的亲笔,内容很短,却堪称石破天惊!

“荣留王高建武,昨夜秘密离开平壤,行踪不明,王宫已乱...”

柳叶捏着信纸,足足愣了好几息。

然后,他嘴角控制不住地向上扯动,最终化为一声带着浓浓嘲讽的低笑,差点笑出声来。

“呵...这个高建武,真是...”

柳叶摇着头,把信递给旁边一脸好奇的许敬宗。

“他以为现在跑,就能活命?在这种时候丢下王都逃跑,简直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快!”

许敬宗快速扫过信纸,脸上也露出古怪的神色,既有惊讶,也有一丝了然。

“他这是被逼到绝路,彻底昏了头了。”

“前线节节败退,他倒好,自己先跑了,这消息要是传到前线,高句丽军心怕是要彻底崩了。”

“岂止是崩了?”

柳叶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庭院里在阳光下舒展枝叶的小松。

“主将临阵脱逃都是大忌,何况是一国之君?他这一跑,平壤群龙无首,那些原本还在观望、或者早已与渊盖苏文交好的势力,只怕立刻就要跳出来争权夺利。”

“高句丽内部只会更乱!”

柳叶的心情莫名地好了起来。

高建武这步昏招,无异于给本已顺风顺水的唐军又送上了一份大礼,他仿佛已经看到高句丽这栋破房子,因为主梁的抽离,开始加速坍塌。

“彦甫!”

柳叶转身吩咐道:“备车,去登科楼,把这个消息告诉大伙!”

必须让各个产业的负责人,都知道这个消息,柳叶还要进行一些具体的安排部署。

在抢占高句丽市场的过程之中,竹叶轩必须拔得头筹!

褚彦甫应声快步离去。

柳叶看着他的背影,又想起那个即将到来的褚遂良,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随即又舒展开。

高建武这一跑,辽东的局势又起了新变化。

褚遂良这个安抚使来了,怕是有得忙了,也许暂时没太多精力来找自己的“麻烦”?

柳叶觉得,事情似乎正在朝着更有趣的方向发展。

...

高建武逃跑带来的短暂喧嚣,很快被日常的忙碌取代。

柳叶的日子又清闲了几天,主要是处理竹叶轩内部的一些文书和听取各产业负责人的汇报。

有褚彦甫这个称职的助手在,效率高了不少。

这天上午,柳叶正在书房里翻看岭南分行送来的关于寻找造船大匠的进展报告,裴大娘子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带着点为难。

“驸马爷,倭国的药师惠日又来了,在府门外求见。”

柳叶的眉头瞬间拧紧。

又是这个倭人!

“不见。”

柳叶头都没抬,声音冷淡。

“这...”

裴大娘子犹豫了一下,声音更低了些。

“他说…他这次是奉了陛下旨意来的。”

“陛下旨意?”柳叶这才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和警惕。

李世民怎么会管这种小事,还专门给倭国人下旨?

他放下手中的报告:“让他进来吧,我倒要听听,是什么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