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 > 第1207章 跟着学几年,将来定成大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07章 跟着学几年,将来定成大器!

一股被羞辱,被利用的怒火,“腾”地一下直冲褚遂良的天灵盖!

他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握着笏板的手因为用力而指节泛白。

太子这一手太阴了!

轻飘飘一句话,就将自己架在了火上烤!

那些原本的盟友疏远他,是觉得他儿子成了柳叶的人,立场自然倒戈了,至少不再是可靠的反对派。

而那些主战派和老帅亲近他,显然是因为他儿子成了柳叶身边人,觉得他褚家与柳叶搭上了线,价值不同了!

他想拍案而起,怒斥这流言的荒谬,重申自己的立场。

甚至于,想质问太子为何散布消息。

然而,话到嘴边,他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能说什么?

儿子确实在辽东,确实在给柳叶当跟班,这是事实!

太子只是好心告知了他儿子的消息,他难道能指责太子不该说?

看着周围官员们各怀心思、意味深长的目光,听着那几位老帅还在说着恭喜之类的话语,褚遂良只觉得一股热血涌上头顶,眼前阵阵发黑。

他死死攥着笏板,胸膛剧烈起伏,却最终只能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诸位谬赞了,老夫身体不适,先行告退...”

说完,也不等李承乾准允,几乎是踉跄着,在众人复杂目光的注视下,逃也似地快步走出了太极殿。

身后那些古怪的目光,像芒刺一样扎着他的后背。

他原以为的清流风骨,在太子轻飘飘的暗示下,竟显得如此脆弱可笑。

那些昔日与他一同质疑东征后勤消耗的同僚们,甚至没有上前询问,只是远远地点头示意,便各自匆匆离去,留下他一个人站在殿外冰冷的汉白玉台阶上,形单影只。

“褚侍郎!留步!”

一个洪亮的声音自身后响起。

褚遂良心头一紧,回头看去,只见长孙顺德、段志玄、李孝恭、刘弘基四位老帅联袂而来。

他们脸上带着的爽朗笑容,与刚才殿内那些文官们的复杂神色截然不同。

“诸位将军...”

褚遂良勉强拱了拱手,声音干涩。

“哎,褚侍郎何必急着走?”

长孙顺德大步上前,蒲扇般的大手热情地拍在褚遂良不算宽厚的肩膀上。

“今日朝会散得早,正好我们几个老家伙约了去醉仙楼小酌几杯,褚侍郎赏个脸,同去同去!”

“是啊,褚侍郎。”

李孝恭也笑道:“令郎在辽东随驸马做事,那可是个好前程!”

“驸马对身边人向来厚道,令郎跟着他,日后前程不可限量。”

“我们几个老家伙,正好跟你聊聊辽东的事,也听听令郎近况嘛!”

褚遂良只觉得一股浊气堵在胸口。

聊聊辽东?

听听彦甫近况?

这些沙场宿将,平日里与自己这个文官清流几乎无甚私交,此刻却因儿子成了柳叶的身边人,就突然变得如此热情,这分明是把他也视作柳叶那条线上的人了!

“多谢诸位将军美意,只是下官...”

“诶!褚侍郎,这就是你的不是了!”

刘弘基打断他,故作不满地瞪眼道:“同朝为官,难得聚聚,何况令郎远在辽东,我们这些做长辈的关心一下有何不可?走走走,莫要推辞!”

说着,竟和段志玄一左一右,几乎是架着褚遂良的胳膊,半推半搡地就往外走。

褚遂良挣扎了一下,奈何这几位老帅虽年岁已高,手上力气却是不减,他一个文人哪里拗得过。

周围还未散尽的官员们投来各种意味不明的目光,更让他羞愤难当,只得放弃了无谓的挣扎,脸色铁青地被裹挟着出了宫门,塞进了前往醉仙楼的马车。

醉仙楼的雅间里,气氛热烈得让褚遂良如坐针毡。

珍馐美馔流水般端上,陈年佳醇香气四溢。

老帅们推杯换盏,高声谈笑,话题自然离不开辽东战事。

“柳小子这一手确实厉害!”

长孙顺德灌下一大口酒,抹了抹胡子。

“打仗他不行,可这经营地方,搞钱搞粮的本事,满朝文武加起来怕是都不如他!”

“辽东城那地方被打得稀烂,这才多久?听说街面上已经有点模样了!不服不行!”

“是啊...”

段志玄点头,难得地话多了些。

“陛下慧眼识人,有他在后方兜着,前方将士才无后顾之忧,令郎能被他看中留在身边,是真有福气!”

“跟着学几年,将来定成大器!”

说着,还特意举杯向褚遂良示意。

褚遂良端着酒杯,抿也不是,放也不是,只觉得那杯中美酒苦涩难咽。

他们每一句对柳叶的赞扬,都像小锤子一样敲在他紧绷的神经上。

他几次想开口,想重申自己对这场战争耗费的看法,想撇清自己与柳叶的关系,但话到嘴边,看着眼前这几位热情洋溢的老帅,再看看自己杯中晃动的酒液,最终只是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僵硬地扯了扯嘴角算是回应。

席间,老帅们轮番向他敬酒,询问褚彦甫在辽东的细节。

褚遂良他只能含糊其辞,说自己也是昨夜刚收到儿子的信,只知道跟在柳驸马身边做些杂务,具体情形并不清楚。

他的冷淡疏离,与席间的热烈气氛格格不入,但老帅们似乎浑不在意,依旧自顾自地畅谈着。

这顿饭,对褚遂良而言,简直是场漫长的煎熬。

他强撑着应付,直到夜色渐深,才得以脱身。

回到府邸,褚遂良只觉得身心俱疲,比连续批阅三天奏章还要累。

他刚踏进前厅,就看见夫人杨氏正指挥着两个丫鬟在烛光下忙碌。

桌上地上摊开好几个包袱,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厚实衣物,还有几双新纳的棉鞋和几顶皮帽。

“老爷回来了?”

杨氏看到他,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关切。

“今日怎地回来这么晚?用过饭了么?”

“嗯。”

褚遂良闷闷地应了一声,目光扫过那些衣物。

“这是做什么?”

“给彦甫准备些过冬的衣物啊!”

杨氏拿起一件厚实的羊皮袄比划着。

“辽东那地方,听说冬天冷得能冻死人,彦甫这孩子,走的时候带的东西肯定不够。”

“你看这皮袄,是我特意让人去西市挑的上好羊皮,又轻又暖。”

“还有这些厚衣服...”

她絮絮叨叨地数着,语气里满是母亲的担忧和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