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 > 第1184章 有饭吃,有书念,日子就有盼头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84章 有饭吃,有书念,日子就有盼头了

辽东城破后的混乱,并未持续太久。

李世民严令下,唐军迅速用铁血手段,肃清了城内最后的抵抗,悬挂的头颅和昼夜巡逻的甲士,让侥幸存活的居民噤若寒蝉。

街道上的尸体瓦砾被清理,堵塞的下水道重新疏通,空气中那股令人作呕的混合气味,渐渐被初春泥土的微腥和焚烧垃圾的烟火气取代。

几天后,那些原本并不怎么‘欢迎’大唐军队的辽东城百姓,也纷纷出门。

人们惊愕地发现,街角设立了粥棚,穿着大唐军衣的伙夫正用大勺舀着稀薄的粟米粥,分发给面黄肌瘦的妇孺老弱。

旁边还有军中的文吏,操着一口生硬的高句丽语,夹杂着手势,宣布着安民告示。

起初,没人敢信,但饥饿最终压倒了恐惧。

第一个颤巍巍走向粥棚的老者,在哆嗦着接过那碗温热的粥时,浑浊的老泪止不住地流。

这像是一个信号,越来越多的身影从阴暗的门洞里钻出来,排起了沉默的长队。

粥棚前,只有碗勺的轻微碰撞声和压抑的吞咽声。

秩序,在生存的渴望和冰冷的铁律下,艰难地重建着。

又过了几日,情况开始肉眼可见地变化。

当柳叶带着一家人,在席君买和精锐护卫的簇拥下,乘着马车进入辽东城时,看到的已是一番与破城时截然不同的景象。

城门处,唐军哨卡森严,但盘查已非单纯的杀戮威慑,多了几分例行公事的味道。

城内主干道虽仍显破败,许多房屋还带着烟熏火燎的痕迹和未修补的墙洞,但街道干净了不少。

最引人注目的,是人气。

街边支起了不少简陋的摊子。

有卖山货的本地人,也有挑着担子卖针头线脑,粗布麻衣的行脚小贩。

甚至还有几家挂着竹叶轩标志的临时铺面,正在卸货。

穿着统一灰色短褂的伙计,麻利地将一袋袋雪白的精盐,成匹的结实棉布,铁锅农具,甚至还有长安时兴的糕点糖果摆上货架。

“爹爹,糖!”

马车里的小囡囡趴在车窗边,眼尖地看到了熟悉的蜜饯盒子。

“嗯,看到了。”

柳叶摸摸女儿的头,目光平静地扫过街景。

这正是他要的效果。

竹叶轩庞大的商队和物资,在他入城前就已开始运作。

许敬宗带着大批人手,早已在城内穿梭多日。

“公子,城西靠近市集那块,三处相连的大铺面已经盘下来了,地段极好,原是高句丽一个大商贾的,人没跑掉,被乱兵杀了,产业充公,咱们按市价从朝廷手里买过来的,手续齐全。”

许敬宗不知何时骑马跟到了车旁,低声汇报着。

“城东那片平民区,倒座房和临街小铺面也收了十几处,价格很便宜,还有些位置不错的宅院,正在谈。”

柳叶点点头,道:“嗯,按计划办。”

“商铺尽快整修开张,货要全,价格要稳,比长安贵一成即可,主要是把市场撑起来。”

“宅院不急,挑几处位置好、格局方正、损坏不大的先收着,以后有用。”

许敬宗应道:“明白。”

马车驶过一片稍显空旷的场地,那里原本是一片被战火摧毁的民居废墟。

此刻,却传来一阵阵稚嫩却整齐的诵读声: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废墟被简单平整过,几十个半大的孩子,穿着破旧但浆洗得还算干净的衣服,坐在矮凳或石头上,跟着一个穿着半旧儒衫的老者摇头晃脑地念着。

旁边还有竹叶轩的伙计在搭着简易的棚子,显然学堂还要扩建。

李青竹看着这一幕,轻声道:“这些孩子...总算有个去处了。”

韦檀儿也点头:“是啊,有饭吃,有书念,日子就有盼头了。”

孙嬷嬷抱着小囡囡,感慨道:“这才几天光景?可着实不像才经历过战争。”

就连久居深宫的孙嬷嬷都看出来了,陛下以后是不打算将辽东城放弃掉了,这是实打实打算将辽东城变成大唐的城池!

柳叶一家的车队,最终停在城东一处临街的大院前。

这里原本是高句丽一个武将的府邸,主人战死,家眷在破城混乱中不知所踪。

院子被唐军征用过,有些破败,但主体结构还算完好,最重要的是位置不错,闹中取静,后院还有个小花园。

“就这里吧。”

柳叶下车看了看。

院子里杂草丛生,门窗多有破损,墙壁也有烟熏痕迹,但格局方正,房间也多。

“老许,安排人手,尽快清理出来,按咱家习惯的样式修整。”

“不用奢华,但要住得舒服,另外要增派一些人手,这辽东城里,毕竟还算不得太平。”

柳叶吩咐道。

“东家放心!”

许敬宗立刻领命。

竹叶轩的效率是惊人的。

命令下达,当天下午,上百名带着各式工具的工匠、仆役就涌入了这座宅院。

清理垃圾、修补房顶门窗、粉刷墙壁、平整地面...

热火朝天!

所需的各色物料,都从竹叶轩庞大的物资储备中,源源不断地调运过来。

短短五天时间,这座原本破败的宅院焕然一新。

外墙刷成了清爽的灰白色,新换的朱漆大门厚重结实。

院内杂草被清除,铺上了平整的碎石小径。

破损的房屋被修葺一新,窗明几净。

后院的小花园被精心整理过,移栽了些辽东当地易活的耐寒花草,还搭了个小小的藤架。

最核心的是主屋区域,完全仿照长安上林苑长公主府中的格局。

虽然面积小了不少,材料也远不如长安的精致名贵,但一应俱全,透着熟悉的舒适感。

柳叶一家搬进去那天,小囡囡在新铺的地毯上开心地打滚。

李青竹和韦檀儿忙着指挥仆妇归置箱笼,布置房间。

孙嬷嬷在厨房里查看新砌的灶台和送来的米面油盐,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

席君买则带着护卫,一丝不苟地检查着院墙和各个出入口,布设明哨暗岗。

这座位于辽东城东的宅院,迅速被注入了生活的气息,成了他们在战争前沿的一个安稳小家。